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地棯(野牡丹科、野牡丹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棯
圖片來自 上海市果品行業協會

開花的種類——地棯(野牡丹科、野牡丹屬植物)

是野牡丹科、野牡丹屬的匍匐狀小灌木,長10-30厘米;幼時被糙伏毛,以後無毛;葉片堅紙質,卵形或橢圓形;聚傘花序,頂生,花瓣淡紫紅色至紫紅色,菱狀倒卵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分布於中國和越南。生於海拔1250米以下的山坡矮草叢中,為酸性土壤常見的植物。

地棯是一種集藥用、觀賞和保健於一體的優良地被植物,地稔果實為球狀漿果,成熟的果實外皮深紫色,果肉酸甜呈紅色,也是良好的天然紅色素原料。

地棯(學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地棯
  • 拉丁學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 別 名:地菍、地稔、地梨、鋪地錦、埔淡
花很漂亮
圖片來自 上海市果品行業協會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桃金娘目
  • 科:野牡丹科
  • 屬:野牡丹屬
  • 種:地棯
  • 命名者及年代:Lour.,1790
天然紅色素原料
圖片來自 上海市果品行業協會

形態特徵

小灌木,長10-30厘米;莖匍匐上升,逐節生根,分枝多,披散,幼時被糙伏毛,以後無毛。葉片堅紙質,卵形或橢圓形,頂端急尖,基部廣楔形,長1-4厘米,寬0.8-2(-3)厘米,全緣或具密淺細鋸齒,3-5基出脈,葉面通常僅邊緣被糙伏毛,有時基出脈行間被1-2行疏糙伏毛,背面僅沿基部脈上被極疏糙伏毛,側脈互相平行;葉柄長2-6毫米,有時長達15毫米,被糙伏毛。

聚傘花序,頂生,有花(1-)3朵,基部有葉狀總苞2,通常較葉小;花梗長2-10毫米,被糙伏毛,上部具苞片2;苞片卵形,長2-3毫米,寬約1.5毫米,具緣毛,背面被糙伏毛;花萼管長約5毫米,被糙伏毛,毛基部膨大呈圓錐狀,有時2-3簇生,裂片披針形,長2-3毫米,被疏糙伏毛,邊緣具刺毛狀緣毛,裂片間具1小裂片,較裂片小且短;花瓣淡紫紅色至紫紅色,菱狀倒卵形,上部略偏斜,長1.2-2厘米,寬1-1.5厘米,頂端有1束刺毛,被疏緣毛;雄蕊長者藥隔基部延伸,彎曲,末端具2小瘤,花絲較伸延的藥隔略短,短者藥隔不伸延,藥隔基部具2小瘤;子房下位,頂端具刺毛。果壇狀球狀,平截,近頂端略縊縮,肉質,不開裂,長7-9毫米,直徑約7毫米;宿存萼被疏糙伏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繁殖方法

地棯繁殖方法多樣,可以用種子進行有性繁殖,也可切割或扦插繁殖等無性繁殖,為加快地棯生長速度,一般採用切割的繁殖方式,在清明節前後選擇生長勢強的地棯植株,用鐵鏟劃分成10厘米×10厘米的方塊,帶土按30厘米×30厘米的規格進行移,栽植時選陰雨天或早、晚陽光不強的時候為佳,栽好後壓實並澆定根水,若有條件,可以用遮陽網離地表20厘米高遮陰,可以有效提高移栽地棯的成活率。

主要價值

園林觀賞

地棯的觀賞價值也較高,其葉片濃密,貼伏地表,能形成平整、緻密的地被層,覆蓋效果好,是良好的地被植物,並且葉、花、果終年都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葉片可在同一時間內呈現綠、粉紅、紫紅等色,甚至可在同一片葉上出現;圓球形的漿果從結實至成熟也呈現綠-紅-紫-黑的色彩變化。且地棯幾乎長年開花,沒有明顯的無花階段。

食用保健

地棯果實是一種多汁漿果,近球形,直徑7-11毫米,成熟的果實中還原糖占總糖的96.34%;果實中維生素C的含量與傳統水果梨、香蕉等相當。地棯果實中至少含有16種氨基酸,包括蘇氨酸、纈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等7種人體所必需氨基酸和嬰幼兒所需的組氨酸。穀氨酸具有較高的含量,且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32.80%。花青甙含量也較為豐富,達到300毫克/千克。

地棯果實中含有鉀、鈣、磷、鎂、鈉、鐵、錳、銅、鋅等多種礦質元素,且各礦質元素的比例適當,果實具有高鉀低鈉的特點,有利於維持機體酸鹼平衡。同時,常量元素鈣的含量較高,達7328.4毫克/千克,可作為天然的補鈣食品[1]

藥用價值

地棯研究早期主要是作為藥草被人們所利用,其味甘、澀,性涼,具有活血止血消腫祛瘀清熱解毒之功效。臨床用於治療高熱、腫痛咽喉腫痛、牙痛、赤白血痢疾、黃疽、水腫、痛經、崩漏、帶下、產後腹痛、癰腫、療瘡、痔瘡、毒蛇咬傷等病症。現代臨床研究報道,可將地棯製成製劑,治療消化道出血,其止血功效著。另有報道,地棯有抗腫瘤、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而對正常細胞沒有毒副作用

色素利用

地棯不僅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提取天然色素用於食品加工,地棯果實的色素無毒副作用,有濃郁的果香味,在酸性條件下顏色鮮艷,性質較穩定,可用於飲料、冷飲、果酒、糖果和點心的着色,其色素用水或乙醇提取,工藝簡單,成本低,是一種優良的天然食用色素。

有一種野果叫「地菍」,果實價值很大,鈣含量是牛奶的5倍

野花野果,並非一定要到深山野林才能看到,有的野花野果,可能就生長在我們的身邊。當然,城裡一般都是規範化種植,並不像農村的野花野草那麼品種繁多。想要看到這野花野果,儘量還是到農村去。

這種野花野果,很多80後農村娃都吃過,它生長得不是很高,很多時候就像貼着地面生長,它有個名字叫做——地菍!

地菍科普

地菍在春天的時候,會開花,花謝以後,就會結出果實。這種果實吃起來味道不錯,但吃多了嘴巴會變成紫黑色,這種顏色並非中毒,而是地菍果實裡面的天然色素。這種天然色素不光會把嘴巴染成紫黑色,牙齒,舌頭都可能會染上顏色,看起來讓人感覺怪怪的。不過農村的人們都知道,肯定又是悄悄出去採摘地菍果實吃了。地菍是一種多年生的小灌木,它屬於野牡丹屬,是一種匍匐生長的小灌木,枝條一般10到30厘米左右,並不是很高。即便是三歲小孩兒,也能輕輕鬆鬆的採摘到地菍的果實。它的莖匍匐生長,有節,節上能生根,生根就能固定成新的植株。因此,地菍一般都是成片地生長,縱橫交錯,盤根錯節,密密麻麻的……

地菍的花很漂亮,但見慣了漫山遍野野花的農村人來說,並不覺得稀奇,倒是它的果實更吸引人一些。地菍的果實剛開始的時候是綠色的,慢慢長大,快成熟時候就變成了粉紅色,紅色,最後變成紫色,完全成熟後變成紫黑色的了。

地菍的果實很好吃,味道很香甜,可以直接生吃,不光味道好,其他價值也很大,它的價值很高。 [2]

地菍的價值

地菍的營養價值很高,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以及碳水化合物,花青苷等,還有豐富的鈣,鐵,鋅,鉀,磷,錳等等多種微量元素,其特點是高鉀低鈉,營養價值很高,特別適合食用,其營養價值特別高,特別是鈣含量非常高,在同等重量下,它的鈣含量是牛奶的5倍,是一種天然的補鈣野果。

地菍也叫地茄子,鋪地錦,地蘭子等等,它的藥用價值也很高,在 《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生草藥性備要》、《植物名實圖考》、《嶺南採藥錄》、《閩南民間草藥》、《常用中草藥手冊》、《福建中草藥》、《陸川本草》、《中華本草》等書籍或典籍中有記載。它的主要價值是 清熱、解毒,祛風、利濕,補血、止血、消腫、祛淤等等,對腰腿痛,風濕骨痛,外傷出血,蛇咬傷等有作用。

它在民間還是一種非常好的釀酒原材料,用它釀造的就味道甘甜清香,非常好喝。也有農民直接用它泡酒,也是非常好的泡酒原材料。

地菍鮮果吃後嘴巴、牙齒、舌頭會留下天然的色素,用手採摘後也可能染色,它是非常不錯的天然色素提取原材料,可以提取它的色素用於食品加工等等,其果實本身也可以用來製作果汁,糖果,果子酒等等,價值非常大。地菍的營養價值高,食用價值高,在食品行業還有很多用途,比如釀酒、做果汁、賣鮮果、,加工果糖、做果酒等等,藥用價值也很大。是一種非常好的植物,若您的家鄉有這種植物,請記得它是「地菍」,它的果實可以吃也可以釀酒,當然還有其他作用。

地菍(中藥材)

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的地上部分。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高熱,肺癰,咽腫,牙痛,赤白痢疾,黃疸,水腫,痛經,崩漏,帶下,產後腹痛,瘰癧,癰腫,疔瘡,痔瘡,毒蛇咬傷。

形態特徵

地菍,又名紫茄子、山辣茄、庫盧子、地櫻子、地枇杷。矮小灌木,高10-30cm。莖匍匐上升,逐節生根,分枝多,披散,地上各部被糙伏毛。葉對生;葉柄長2-6mm;葉片堅紙質,卵形或橢圓形,長1-4cm,寬0.8-3cm,先端急尖,基部廣楔形,全緣或具密淺細鋸齒;基出脈3-5條。聚傘花序頂生,有花1-3朵,基部有葉狀總苞2;花梗2-10mm;花5數,花萼管長約5mm,被糙伏毛,毛基部膨大呈圓錐狀,有時2-3簇生,裂片披針形,長2-3mm,邊緣具刺毛狀緣毛,裂片間具1小裂片;花瓣淡紫色至紫紅色,菱狀倒卵形,上部略偏斜,長1.2-2cm,寬1-1.5cm,先端有1束刺毛,被疏緣毛;雄蕊5長5短,長者藥隔基部延伸,彎曲,末端具2小瘤;短者藥隔不伸延,藥隔基部具2小瘤;子房下位,先端具刺毛。蒴果壇狀球形,平截,近先端略縊縮,肉質,不開裂,長7-9mm,直徑約7mm,宿存萼被糙伏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50m以下的山坡矮草叢中,為酸性土壤常見的植物。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入藥部位:地上部分。

性味:味甘、澀,性涼。

歸經:歸心、肝、脾、肺經。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止血。

主治:高熱,肺癰,咽腫,牙痛,赤白痢疾,黃疸,水腫,痛經,崩漏,帶下,產後腹痛,瘰癧,癰腫,疔瘡,痔瘡,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胃痛:干山地菍30-75g,樟木皮30g,水煎服。(《新會草藥》)

2、治肝炎,肝腫大:干地菍全草60g,兔子1隻,分別水燉,兩液混勻,即呈白色塊狀,用瓷匙裝服。上為1劑。(《常用青草藥手冊》)

3、治小兒小便混濁(狀如牛乳,疳積引起):干地菍全草30g,冰糖適量,水煎早晚分服。(《常用青草藥手冊》)

4、治膿皰瘡:鮮地菍全草1-1.5kg。水煎洗患處。(《常用青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用量加倍;或鮮品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 使用注意:孕婦慎服。不宜與麥冬、硫磺、雄黃同用。

採集加工:5-6月採收,洗淨,除去雜質,曬乾或烘乾。

性狀鑑別

莖四棱形,多分枝,長10-25cm,直徑1-2m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扭曲,有縱條紋,節處有細鬚根。葉對生,深綠色,多皺縮破碎,展開後呈卵形或橢圓形,長1-4cm,寬0.8-3cm,僅上面邊緣和下面脈上生極疏的糙伏毛。花棕褐色,萼筒5裂,花瓣5。氣微,味微酸澀。

藥理作用

具有抑菌、抗脂質氧化、抗病毒、抗腫瘤等多種藥理作用。

現代應用:治療消化道出血。 [3]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洗疳痔,熱毒,麻疥,爛腳。理蛇傷。」

2、《湖南藥物志》:「清熱解毒,止痛,利大小便。主治黃疸,水腫,疳積,勞損白帶,經漏,瘰癧。」

3、《廣西本草選編》:「治痔瘡,濕疹,外傷出血。」

4、《福建藥物志》:「清熱涼血,消腫解毒。主治風濕痛、疝氣、腎炎、腎盂腎炎、菌痢、慢性扁桃體炎、喉炎、小兒脫肛、疳積、胎動不安,白帶,血崩,外傷出血,便血,內外痔,預防流行性腦脊腦髓膜炎;葉治牙疳,肺膿瘍、癰疽疔瘡。」

5、《廣西民族藥簡編》:「水煎當茶飲,治習慣性流產;搗汁服,治消化不良的嘔吐。」

6、《湖北中草藥志》:「清熱利濕,舒筋活絡,補血止血。用於腰腿痛、風濕骨痛、腸炎、痢疾、久瘧不愈、盆腔炎、月經過多等症。」


                                          植物篇:(地棯(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地棯果」你們吃過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