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七子花(忍冬科、七子花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珍稀花卉
圖片來自 甬派

開花的種類——七子花(忍冬科、七子花屬植物)

是忍冬科,七子花屬落葉小喬木,中國特有,一般樹高達7米;樹皮灰褐色,片狀剝落;幼枝略呈四棱形,紅褐色。葉對生,厚紙質,卵形至卵狀長圓形,圓錐花序頂生,由多數密集呈頭狀的穗狀花序組成;穗狀花序,花冠白色,稍芳香,該種於3月中下旬展葉,5月上中旬出現花蕾,到7月初開花,花期較長,可延至9月上旬,果實於10月成熟。

產湖北興山縣,浙江天台山、四明山、義烏北山、昌化湯家灣及安徽涇縣和宣城。很少長在山頂與山脊灌叢中。現資源極少。是國家首批2級重點保護植物。被列入中國被子植物關鍵類群中高度瀕危種類和中國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優先保護的物種。七子花可作為優良的園林綠化觀賞樹種,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七子花(學名:Heptacodium miconioides Rehd.)

基本信息

花冠白色
圖片來自 魔方科學
  • 中文名:七子花
  • 拉丁學名:Heptacodium miconioides Rehd.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茜草目
  • 科:忍冬科
  • 族:北極花族
  • 屬:七子花屬
  • 種:七子花
  • 命名者及年代:Rehd.,1916
  • 保護級別:中國國家重點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植物學史

七子花(H. miconioides)是1916年由奧爾福德(Alfred Rehder)命名的,奧爾福德是美國阿諾德樹木園(Arnold Arboretum)的一位偉大的木本植物分類學家,他是利用威爾遜(E. H. Wilson)1907年在湖北西部收集的標本命名的,威爾遜時期沒有收集到種子,來自浙江的標本在1952年由英國丘園的植物學家肯尼思(Kenneth Airy Shaw)鑑定,當時認定它們屬於不同的種,他把七子花的學名定為H. jasminoides,但是後來更豐富的材料證明H. jaminoides與H. miconioides是同一種植物。

1980年,植物考察團的美國植物學家獲得允許後收集了七子花的種子,這是七子花能在西方國家種植和傳播的原因。七子花首先在美國的阿諾德樹木園(Arnold Arboretum)和華盛頓國家樹木園種植。後來其它的植物研究機構,從這些地方獲得種子用於自己的花園種植。在英國,七子花首先是被當作一種特殊收集的植物種植,後來則出現在了商業苗圃出售的苗木名單上,並用於私家花園種植。截止到2010年,七子花已在西方國家紮根繁衍,並在不久的將來會被大眾普及。

形態特徵

株高可達7米;幼枝略呈4棱形,紅褐色,疏被短柔毛;莖幹樹皮灰白色,片狀剝落。葉厚紙質,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8-15厘米,寬4-8.5厘米,頂端長尾尖,基部鈍圓或略呈心形,下面脈上有稀疏柔毛,具長1-2厘米的柄。

圓錐花序近塔形,長8-15厘米,寬5-9厘米,具2-3節;花序分枝開展,上部的長約1.5厘米,下部的長2.5-4厘米;小花序頭狀,各對小苞片形狀、大小不等,最外一對有缺刻;花芳香;萼裂片長2-2.5毫米,與萼筒等長,密被刺剛毛;花冠長1-1.5厘米,外面密生倒向短柔毛。果實長1-1.5厘米,直徑約3毫米,具10枚條棱,疏被刺剛毛狀絹毛,宿存萼有明顯的主脈;種子長5-6毫米。花期6-7月,果熟期9-11月。

七子花的花無梗,由多輪緊縮呈頭狀的聚傘花序組成頂生圓錐花序,多數花序開兩輪花(基輪和中輪),少數隻開基輪花。自花傳粉的比例高,花後4小時的柱頭花粉多超過60粒,8小時的柱頭可多達142粒,其中近1/3的花粉萌發,少數能到達子房。每個子房僅1枚胚珠可育,其平均結實率為40.6%,上輪花的開花會影響下輪花的結實率,降低幅度可達34.8%,早開花的結實也會影響遲開花的結實。表明七子花的結實率很低,資源限制是影響結實的主要因素。

栽培技術

繁殖方式:扦插育苗、種子繁殖。

栽培要求:采一年生小枝作插穗。進行扦插育苗,成活率可達90%左右,且髮根快,次年春季即可移植,也可採用播種繁殖。

主要價值

七子花是單種屬植物,為中國特有,對研究忍冬科系統發育有科學價值。又是優良的觀賞樹木。七子花樹身潔白光滑,其美不亞於紫薇;葉大小適中,密而有序;花形奇特,花色紅白相間,繁花集於一長序,遠望酷似群蜂采蜜,蔚為奇觀。

七子花姿態優美,花期長;樹幹潔白、光滑,可與紫薇媲美;花形奇特,花色紅白相間,繁花集於長花序,遠望酷似群蜂采蜜,甚為奇觀。七子花可作為優良的園林綠化觀賞樹種,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七子花美麗的花預示着它是一種優質的園林展示植物,出人預料的是它的葉狀副萼片在花謝後仍然留在果實上,並繼續膨大,顏色轉為紫紅色,在掛果時果實頂部的大萼片色澤比花更鮮艷更吸引人,特別是在溫暖的長夏季地區。中國東部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野生的七子花新生枝條通常經過春、夏兩季長成熟,能大量開花,今天在美國的東北部常能看到七子花盛花時形成的壯觀景象,特別是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阿諾德樹木園(Arnold Arboretum)七子花開花量很大。

在英國,七子花開花雖然在較晚的季節,但適應性還是很好,從英國的安格利爾東部(East Anglia)到索姆塞特(Somerset)一帶,七子花能生長得和種在愛爾蘭的一樣茂盛,至今也沒出現過嚴重的凍害問題,它在北美地區能抵抗零下24℃的低溫,在英國能耐零下12℃的低溫,七子花在英國許多地方的園林中都生長茂盛,並能大量開花,適合用於大的花園綠化種植。

七子花吸引人的地方不僅僅是它的花和果,它還有醒目的波浪狀捲曲的葉子,葉長7.5-10cm,葉基心形,葉尖有三條深色的條紋。葉對生,通常能保留到11月份才脫落,有時,特別是旱季,葉子常呈現出秋天的深紫色。到了冬天,主莖上的樹皮是一種吸引人的淺褐色,呈薄紙層條狀剝落,花開在當年生枝條上,所以修剪老枝時,應選擇在晚秋季節。七子花適應性強,耐旱耐脊薄,適合在多種類型土壤中種植,包括鹼性的土壤。七子花也適應稍遮蔭的栽培環境,當然種在全陽的地方更利於開花和結果。繁殖可用半木質化的枝條在7-8月份扦插或播種。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二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瀕危(EN)。

種群現狀

漸危種。七子花的模式標本采自湖北興山,以後在原產地再未採到過標本,現僅在中國東部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林緣或疏林內有零星或小片分布。但由於多年砍伐,植株已不斷減少。

浙江大盤山區-帶峽谷間,成片分布着七子花天然次生林,面積近千畝,群體景觀十分壯麗。其中最大單株根徑約100厘米;七子花在百丈瀑布附近,一株胸徑達80厘米的七子花尤其引人注目。大盤山保護區的七子花群落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實屬罕見,對研究七子花及忍冬科植物系統發育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上海市辰山植物園科研人員2007年從浙江引進,於2009年種植於珍稀瀕危園中。七子花樹形優美,樹幹潔白、光滑,可與紫薇媲美;其花形奇特,花色紅白相間,繁花集於長花序,遠望酷似群蜂采蜜,甚為奇觀;花期較長,通常本種於3月中下旬展葉,5月上中旬出現花蕾,到7月初開花,花期可延至9月上旬。由於上海的氣候條件及引種馴化的地區差異性,七子花在辰山植物園中7月上中旬才出現花蕾,9月下旬才逐漸綻放。

2022年8月14日,湖北省林業局傳出喜訊,湖北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七子花。這是七子花野外失蹤115年後,再次現身原產地湖北。

瀕危原因

歷史時期氣候變遷可能導致七子花分布區大幅度縮小和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加之後來人為干擾嚴重,從而造成如今資源稀少且呈片斷分布的現狀;種群片斷化過程中的建立者效應和瓶頸效應造成了七子花的遺傳多樣性水平較低和種群間明顯的遺傳分化,並可能由此產生了有性生殖障礙,降低了其生態適應能力,即使強度不大的人為干擾,也對種群的生存構成威脅。

保護措施

建議在種群規模大、遺傳多樣性高的七子花分布地設立自然保護區或保護點進行就地保護,對生境退化、規模較小的種群採取遷地的保護措施,並通過人工繁育七子花幼苗擴大種群規模。 [1]

自然保護區

大盤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5.58平方公里,主峰大盤山海拔1245米。那裡特殊的氣候環境條件成為藥用植物生長的理想場所,區內有野生藥用植物1219種,其中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有258種,約占藥典收載藥用植物總數的一半。珍稀瀕危的藥用植物有石斛、大葉三七斑葉蘭支柱蓼靈芝等,重要野生藥用植物有元胡、白朮、玉竹、太子參、玄參等。最有特色的當數野生元胡,許多植物學家尋遍大江南北都沒有發現,而在大盤山海拔900多米的向陰山坡上卻有成片生長。

七子花的花序呈圓錐形,直徑長15厘米左右,遠遠望去就好像是一把把撐開的小雨傘;而小花序則為頭狀,由7朵小花組成。它樹枝優美,花期長,一般喜歡生長在山谷溪邊的陰濕環境中。大盤山一帶峽谷幽長狹窄,其間又有溪流穿過,陽光少濕度大,為七子花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自然環境

整個大盤山區一共連片分布着七子花灌叢近千畝,規模之大、數量之多、類型之複雜實屬罕見。其中最大單株根徑近100厘米的七子花尤其引人注目。作為中國的特有樹種,七子花主要分布於湖北、安徽、浙江三省,但在湖北、安徽,這一物種已經絕跡,浙江已成為惟一的七子花物種存留地,而大盤山則是浙江最主要的分布中心地。

七子花,是中國特有的忍冬科單種屬植物,屬國家首批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先後被列入中國被子植物關鍵類群中高度瀕危種類和中國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優先保護的物種。七子花樹姿優美、花期長、花朵纖小可愛,可以作為優良的園林和綠化樹種,是優良的觀賞樹木,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僅間斷分布於浙江的大盤山、北山、天台山以及安徽的涇縣和宣城的少數地區。在模式標本產地——湖北興山未能再找到七子花生存。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龍巖坑、栗樹塢、坑裡及米塢等山溝,從海拔600米-1000米之間成片分布着七子花天然次生林,面積近千畝,其中最大單株根徑近100厘米。大盤山保護區內七子花群落規模較大、類型較複雜,在國內是獨一無二的,對研究七子花及忍冬科植物系統發育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七子花的養殖方法和技巧

一、養護方法

1、基質選擇:七子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嚴,適應能力強,能夠在眾多的土壤類型中種植,其中包括含有鹼性的土壤。

2、光照管理:它喜歡溫暖的充足陽光,在全陽光的地方更容易開花結果。也能適合陰暗潮濕的環境,對光照的要求並不嚴格。

3、溫度管理:冬天的時候平均氣溫在2.9-4.4℃,夏天高溫的時候平均氣溫在28℃左右,極端氣溫最低可以達到-6℃,可以能夠安全度過。

4、水分管理:七子花喜歡潮濕的環境,夏天降水量相對較多,降水量可達1300-1500左右,濕度比較大,夏天的濕度能夠達到90%以上。 [2]

二、養殖技巧

1、過冬:冬天的平均氣溫在3-5℃之間,能夠忍耐低溫環境,低端的最低溫度可以達到-6℃以上。

2、扦插:用生長一年的小枝條做插穗,來扦插,成活率可以達到90%以上,成活率高。

「失蹤」百年後,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七子花」重現原產地

在過去的115年裡,不少人會認為模式標本產地的「七子花」已經滅絕了。不過最近,幾位做資源本底調查的隊員,在湖北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處山脊邊,發現了一簇簇由多數密集呈穗狀花序組成的小花,它們點綴在翠綠的枝頭上。

在湖北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七子花。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江明喜研究員供圖

現場有調查隊員指出,其看上去像是七子花。很快,這種推測得到了驗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江明喜研究員在實地考察後表示:該植物就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七子花。

此次發現的七子花與模式標本一樣

「8月8日,當時是由科考調查隊員發現的,但他們也不太確定,幾個人就把現場拍的照片發給吉首大學張代貴教授辨認,初步認定為七子花。後來,江明喜研究員來到現場,觀察植物葉片形狀和葉背面被毛情況,並對照模式標本照片,確認該植物就是七子花。」湖北省野保總站副站長蒲雲海告訴新京報記者。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科學數據中心官網顯示,七子花屬於落葉小喬木,莖幹樹皮呈灰白色,樹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8厘米至15厘米。頂生圓錐花序具多輪頭狀聚傘花序,每輪具1對3花聚傘花序及頂生單花,計7朵花,稱七子花。

1907年,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在湖北興山首次發現七子花,該花的模式標本現存於哈佛大學標本館,此後的115年內,在模式標本產地沒有發現該物種。七子花是我國特有物種,屬國家首批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先後被列入中國被子植物關鍵類群中高度瀕危種類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優先保護的物種。

七子花重現原產地之前,僅間斷分布於浙江的大盤山、北山、天台山以及安徽的涇縣和宣城的少數地區。公開材料顯示,1981年,調查隊員在浙江省天台華頂山植物區做植被考察時,在海拔500米至900米處溝側發現100餘畝我國獨有殘存的國家二類保護樹種——浙江七子花的天然次生林群落。1983年,天台縣林業局還曾在天台縣海坑苗圃進行扦插的育苗試驗,浙江七子花的總成活率達到了84.4%。

據介紹,目前,最新研究成果將分布於浙江省和安徽省的七子花命名為浙江七子花,浙江七子花列為七子花的亞種。「以前沒有人發現這類花,當時沒有實物,只在湖北發現了一份標本。在植物區繫上,安徽和浙江屬於華東植物區域,後來把在該地理區域上發現的七子花列為一個亞種,是有道理的。」江明喜說。

江明喜稱,亞種在形態特徵上會發生變異。浙江七子花的葉片其長寬比例比較大,葉片長,湖北這邊的七子花葉片形狀偏圓。此外,花的數量也不一樣。「此次發現的七子花,和模式標本是一模一樣的。」 [3]

調查隊員不到一周又在保護區發現了七子花

此次在南河自然保護區發現的七子花植物呈群落分布,面積近1000畝,植株最大胸徑20厘米。

但現場的調查隊員也推測,在此地發現的七子花其分布區域可能更廣。湖北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宣教科科長鄧正群告訴記者,「除了8月8日發現了七子花後,8月13日,我們又在保護區的另外一處山上發現了七子花。接下來,我們準備安排專人進行調查,查清分布的區域,摸清資源數量。」

有論文指出,七子花所處群落大多為人為長期干擾後殘留髮育的天然次生林。加之群落內岩石裸露多、喬木立木條件差等因素,其群落鬱閉度較低,喬木層蓋度小、組成種類複雜、優勢種不明顯。江明喜也提到,在保護區發現七子花的這塊地方,以前也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干擾。七子花重新出現在湖北,也說明近年來自該地保護區成立後,其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成效。七子花的花芽正常形成一般是在7、8月份,花期可持續到10月初。七子花花期長,落葉期、展葉期、花期都有不同的形態,可作為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科學數據中心官網顯示,如今,在美國的東北部和英國都能看見七子花盛花時形成的壯觀景象,它能在北美地區抵抗零下24℃的低溫,也能在英國忍耐零下12℃的低溫。

記者了解到,目前保護區將加大七子花資源保護、調查、科研監測和種質資源庫建設力度,確保該物種得到科學保護。江明喜告訴記者,「此次七子花的發現也說明,我們是有必要大力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