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馬纓杜鵑(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鮮艷的國旗紅
圖片來自 植物百科知識

開花的種類——馬纓杜鵑(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

是杜鵑花科杜鵑花屬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7米。樹皮淡灰褐色;幼枝被白色絨毛;葉革質,長圓狀披針形;頂生傘形花序,總軸密被紅棕色絨毛,花梗密被淡褐色絨毛,苞片倒卵形有短尖頭,花萼外面有絨毛和腺體,深紅色花冠鐘形,子房圓錐形,密被紅棕色毛;蒴果長圓柱形,黑褐色;花期5月;果期12月。因其花色紅艷,與馬纓相似,故得此名。

馬纓杜鵑原產於中國,分布於廣西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及貴州西部、雲南全省和西藏南部等地區,在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和印度東北部也有分布。生於海拔1200-3200米的常綠闊葉林或灌木叢中,喜涼爽濕潤的氣候和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的酸性土壤,耐乾旱瘠薄,怕曝曬、酷熱乾燥。其繁殖方式一般為播種繁殖和分株繁殖。

馬纓杜鵑味苦,性涼,有小毒,據《全國中草藥匯編》記載:「清熱,解毒,止血,調經」,其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骨折或傷後脹腫、吐血、便血和月經不調,現代臨床還用於治療骨髓炎、流行性感冒、痢疾等症狀。馬纓杜鵑色艷形美,觀賞性很高,是雲南八大名花之一,可孤植、列植、叢植或群植於各類景觀中觀賞。

紅色花冠鐘形
圖片來自 植物百科知識

馬纓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馬纓杜鵑
  • 拉丁學名: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
  • 界:植物界
  • 亞 界:綠色植物亞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總 門:輪藻總門
  • 綱:木蘭綱
  • 目:杜鵑花目
  • 科:杜鵑花科
  • 屬:杜鵑花屬
  • 種:馬纓杜鵑

植物學史

因其花色紅艷,與馬纓相似,故得此名。

形態特徵

馬纓杜鵑是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7(-12)米;樹皮淡灰褐色,薄片狀剝落;幼枝粗壯,被白色絨毛,後變為無毛。頂生冬芽卵圓形,淡綠色,長6-7毫米,多少被白色絨毛。葉革質,長圓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鈍尖或急尖,基部楔形,邊緣反卷,上面深綠至淡綠色,成長後無毛,下面有白色至灰色或淡褐色海綿狀毛被,中脈在上面凹下,下面凸出,近於無毛,側脈14-20對,在上面凹入,下面稍凸,達於葉緣;葉柄圓柱形,長0.7-2厘米,後變為無毛。

頂生傘形花序,圓形,緊密,有花10-20朵;總軸長約1厘米,密被紅棕色絨毛;花梗長0.8-1厘米,密被淡褐色絨毛;苞片倒卵形,長2.5厘米,寬1.2厘米,有短尖頭,兩面均有絹狀毛;花萼小,長約2毫米,外面有絨毛和腺體,裂片5,寬三角形;花冠鐘形,長3-5厘米,直徑3-4厘米,肉質,深紅色,內面基部有5枚黑紅色蜜腺囊,裂片5,近於圓形,長約1厘米,寬1.3厘米,頂端有缺刻;雄蕊10,不等長,長1.6-4厘米,花絲無毛,花葯長圓形,長2-2.8毫米;子房圓錐形,長7毫米,密被紅棕色毛,花柱長2.8厘米,無毛,柱頭頭狀。

蒴果長圓柱形,黑褐色,長1.8-2厘米,直徑8毫米,10室,有肋紋及毛被殘跡。花期5月,果期12月。

主要變種

狹葉馬纓花(變種):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 var. peramoenum (Balf. f. et Forrest) T. L. Ming

該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狹長披針形,堅硬,長7.5-9.5(-15)厘米,寬1-2厘米,先端急尖至短尾狀,下面有薄層淡黃色宿存而略膠結的毛被。產中國貴州西部、雲南西部和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1700-2600米的常綠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中。緬甸和印度東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騰衝。在貴州系該變種分布的新記錄。

毛柱馬纓花(變種):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 var. pilostylum K. M. Feng

該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花柱通體有叢捲毛。產雲南東南部。生於海拔1550米的石山上。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廣南平壩子。

繁殖方法

其繁殖方式一般為播種繁殖和分株繁殖。

扦插

扦插繁殖是杜鵑花栽培中應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壯的半木質化的新枝,長約5-8厘米,剪除下部葉片,保留頂葉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處理,然後扦插在疏鬆透氣、富含腐植質的酸性土壤中,溫度保持在20-25℃,遮陰並經常噴霧保濕,以促進萌發新根。

嫩枝

嫩枝繁殖是用劈接對於難以成活的名貴品種如西鵑等,先剪去嫩枝約3-4厘米作接穗,將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鵑作砧木,採用嫩枝劈接,然後置陰棚下用塑料薄膜綁紮,並用塑料袋將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濕。 [1]

主要價值

觀賞:馬纓杜鵑色艷形美,觀賞性很高,是雲南八大名花之一,可孤植、列植、叢植或群植於各類景觀中觀賞。

藥用價值

馬纓杜鵑味苦,性涼,有小毒,據《全國中草藥匯編》記載:「清熱,解毒,止血,調經」,其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骨折或傷後脹腫、吐血、便血和月經不調,現代臨床還用於治療骨髓炎流行性感冒、痢疾等症狀 。

花(馬纓花):苦,涼。有小毒。清熱解毒,止血,調經。用於月經不調,衄血,咯血,消化道出血,骨髓炎。

【佤藥】歹把邁,歹哩擺:花、葉治療痢疾,淋症,神經衰弱,陽痿《滇省志》、《滇藥錄》。

【彝藥】全株治衄血咯血胃腸出血外傷出血,月經不調,骨折瘀血,骨瘡潰爛《哀牢》。麥諾:寄生全草治療婦女白崩,小腹疼痛《彝藥志》。咩能味:花治療骨髓炎,消化道出血,衄血,咯血,月經不調,痛經;葉、根治療痢疾,流感;全株治療消化道出血,衄血,咯血,月經不調《滇省志》。

馬纓杜鵑屬於國家保護植物嗎?

馬纓杜鵑不屬於國家保護植物,雖然它不屬於保護植物,但是也不代表着可以隨意採挖,因為它的花朵比較美麗,所以通常會被作為園藝植物進行養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馬纓杜鵑生長環境

馬纓杜鵑比較喜歡涼爽濕潤的氣候環境,不耐高溫乾燥,在種植的時候需要使用含有腐殖質的土壤,而且要有良好的排水性,它在開花的時候對於光照的需求比較高,但是要避免強光暴曬,不然會導致其生長不良。 [2]

馬纓杜鵑樣子與特點

馬纓杜鵑是一種常綠灌木或者小喬木,可以生長到1-7米左右,樹皮為淡灰褐色,幼枝比較粗壯,有白色的絨毛,在後期的時候就會脫落,花序為頂生,傘形,看起來比較緊密,通常可以開出10-20多花。

馬纓杜鵑(中藥材)

【植物形態】

生境分布:雲南、貴州。

【別名】:馬纓花、密筒花、紅山茶

【漢語拼音】:mayingdujuan

【加工採集】:杜鵑花科麻葉杜鵑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以花入藥。 [3]

【性味】:苦,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調經。治骨髓炎,流感,痢疾,消化道出血,衄血,咯血,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3~5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