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馬蘭花(菊科、紫菀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藍紫色的花
圖片來自 好花網

開花的種類——馬蘭花(菊科、紫菀屬植物)

是菊科,紫菀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有匍枝,莖直立,高可達70厘米,上部有短毛,基部葉在花期枯萎;莖部葉倒披針形或倒卵狀矩圓形,全部葉稍薄質,頭狀花序單生於枝端並排列成疏傘房狀。總苞半球形,總苞片覆瓦狀排列;外層倒披針形,內層倒披針狀矩圓形,上部草質,有疏短毛,邊緣膜質,花托圓錐形。舌狀花,舌片淺紫色,瘦果倒卵狀矩圓形,極扁,5-9月開花,8-10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西部、中部、南部、東部各地區均有分布。朝鮮、日本、中南半島至印度也有分布。生長在林緣、草叢、溪岸、路旁。全草藥用,有清熱解毒,消食積,利小便,散瘀止血之效。幼葉通常作蔬菜食用,俗稱「馬蘭頭」。

馬蘭(學名:Aster indicus L.)

基本信息

花大新奇
圖片來自 花百科
  • 中文名:馬蘭
  • 拉丁學名:Aster indicus L.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目:菊目
  • 科:菊科
  • 屬:紫菀屬
  • 種:馬蘭
  • 命名者及年代:(L.) Sch. Bip.,1854

植物學史

其中一種說法是馬蘭一般生在田間地頭,馬兒貪吃其多汁的嫩葉,總是留在原地不肯挪步,所以命名為「馬攔頭」。明朝的王磐在《野菜譜》中第一次將「馬蘭頭」寫成「馬攔頭」,表達了攔馬的意思:馬攔頭,攔路生,我為拔之容馬行。也因此特性,後來「馬攔頭」更是引申出挽留行人之意。清代的袁枚《隨園詩話補遺》里記載,汪廷防至上海任官,離任時,村中小童紛紛獻上馬蘭以贈行,一時傳為美談,有人賦詩:欲識黎民攀戀意,村童爭獻馬攔頭。

另一種說法是《漢語大詞典》中「馬」有大的意思,章炳麟《新方言》:古人於大物則冠「馬」字,如馬棗、馬蜂。而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將馬蘭描述為「其葉似蘭而大…故名」。清代的顧張思在《土風錄》中也有釋義:「馬蘭,今大葉冬蘭也。俗以摘取莖葉謂之頭」。意思即為馬蘭像大的冬蘭,且摘取嫩芽部位而食,故俗名為馬蘭頭。

馬蘭是中國本土種,瑞典生物學家卡爾·馮·林奈(Carl von Linné)的原始標本采自中國,在1854年由卡爾·海因里希·舒爾茨·比普提納斯(Carl Heinrich Schultz Bipontinus)命名為「Kalimeris indica」。有中國學者研究了馬蘭屬植物分支分析及演化,對馬蘭屬植物25個性狀(如形態、解剖、孢粉和地理分布等)進行比較分析,建立分支圖,分支圖的結果顯示本屬植物可分為3組:心葉組(如長柄馬蘭)、甘川組(如高莖馬蘭)和馬蘭組(包括馬蘭、多型馬蘭等),且演化趨勢為心葉組→甘川組→馬蘭組。該結果與日本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日本學者研究了心葉組和馬蘭組中幾種植物的染色體數目、染色體大小及次縊痕等特徵,根據染色體特徵將心葉組的種判斷為原始種,而馬蘭組的種為演化種。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有匍枝,有時具直根。莖直立,高30-70厘米,上部有短毛,上部或從下部起有分枝。基部葉在花期枯萎;莖部葉倒披針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3-6稀達10厘米,寬0.8-2稀達5厘米,頂端鈍或尖,基部漸狹成具翅的長柄,邊緣從中部以上具有小尖頭的鈍或尖齒或有羽狀裂片,上部葉小,全緣,基部急狹無柄,全部葉稍薄質,兩面或上面有疏微毛或近無毛,邊緣及下面沿脈有短粗毛,中脈在下面凸起。

頭狀花序單生於枝端並排列成疏傘房狀。總苞半球形,徑6-9毫米,長4-5毫米;總苞片2-3層,覆瓦狀排列;外層倒披針形,長2毫米,內層倒披針狀矩圓形,長達4毫米,頂端鈍或稍尖,上部草質,有疏短毛,邊緣膜質,有緣毛。花托圓錐形。舌狀花1層,15-20個,管部長1.5-1.7毫米;舌片淺紫色,長達10毫米,寬1.5-2毫米;管狀花長3.5毫米,管部長1.5毫米,被短密毛。瘦果倒卵狀矩圓形,極扁,長1.5-2毫米,寬1毫米,褐色,邊緣淺色而有厚肋,上部被腺及短柔毛。冠毛長0.1-0.8毫米,弱而易脫落,不等長。花期5-9月,果期8-10月。

主要變種

多型變種(Kalimeris indica (L.) Sch. -Bip. var.polymorpha (Vant.) Kitam.)葉倒卵狀矩圓形,下部及中部葉通常長4-10厘米,寬2-5厘米,有2-4對深裂片,裂片條形;上部葉條形,全緣,或有一對裂片,上面被疏毛或近無毛;基部葉有淺齒,與上一變種相同;總苞片倒卵狀矩圓形。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也分布於中國陝西南部(洋縣)、貴州(遵義、納雍)及雲南。多型變種的瘦果常有較少的腺或較明顯的微毛。

狹葉變種(Kalimeris indica (L.) Sch. -Bip. var.stenophylla Kitam.)葉條狀披針形,下部及中部葉有淺齒,近無毛。莖常多分校,總苞片倒卵狀矩圓形。分布於中國江蘇、江西、河南及山西南部。

狹苞變種(Kalimeris indica (L.) Sch. -Bip. var.stenolepis (Hand.-Mazz.) Kitam.)葉條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頂端漸尖,下部及中部葉有淺齒;總苞片狹披針形,頂端尖。分布於中國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湖北、陝西南部、四川東部、湖南、廣東、江西等省。

繁殖方法

自然繁殖

馬蘭主要生長期為3-11月,主要營養生長期為3-5月和9-10月,生殖生長期為6-9月。野生馬蘭主要以無性繁殖為主,野生馬蘭的根莖如果被某些動物折斷,一部分植株脫離原株,在良好的環境條件下可再次生長成單獨的植株。有性繁殖中,需要蜜蜂等昆蟲自然授粉,結瘦果,種子發芽適溫20-25℃,一般3-4天可發芽。野生馬蘭形成的種子少,如果春秋採摘野生馬蘭的嫩苗、嫩莖進行食用,會使其無法形成種子。且野生馬蘭的種子質量參差不齊,總體發芽率較低,2年齡的野生馬蘭種子質量較好,3年齡的野生馬蘭植株進入衰老時期,這個時期的種子質量開始下降。所以野生馬蘭的有性繁殖較少。

人工繁殖

馬蘭常作為野生蔬菜食用,但其易栽培、產量高、種植經濟效益高,已有系統的人工栽培技術。人工種植以疏鬆、有機質豐富、肥力較強的沙土壤條件最好。種植前土地適當施肥,整地做畦,在畦面上橫開淺溝。播種方式有種子直播和分株移栽,人工播種發芽率偏低,一般採用分株移栽。分株移栽時將馬蘭主、側根切段,放入淺溝內,填土澆水;如果是播種,將種子與適量干土混合,在畦面灑上薄薄一層,然後壓實,澆水。 [1]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馬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一般可作為蔬菜食用。馬蘭的食用時間為4月中旬之前,采其嫩芽食用,通常的食用方法有炒食、涼拌、作餡和燒湯。

藥用價值

中醫認為馬蘭性涼味辛,入肝、胃、大腸經,以全草或根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利尿、止血、散結消腫的功效,可以治療急性咽喉炎、牙周炎、結膜炎、創傷出血、黃疸、痔瘡、癰腫等症狀。

現有的科學研究結果顯示,馬蘭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酚類和黃酮類化合物,也有學者從馬蘭中發現新的化合物kalimeristone A(1)和kalimerislactone B(2),馬蘭的鉀含量也高於一般常規的蔬菜,這些化學成分使馬蘭有一定的藥理作用。

藍幽幽的馬蘭花,美麗芬芳擁抱陽光

馬蘭花的名氣遠遠大於它的它的學名「馬藺(lin)」,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看到會叫它馬蘭花,而它的學名知道的人並不多,之所以很多人習慣叫它馬蘭花,大概是小時候這首童謠:「小汽車,滴滴滴,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伴隨着優美的童謠旋律,你的腦海里是不是也呈現出童年小夥伴一塊跳皮筋的情形呢?

美麗的花朵背後必定有其傳奇的傳說故事:

傳說古時候的希臘人總會在墓地旁邊種植馬蘭花,等到花開完全以後,美麗而芳香,一片藍紫色的花海,就會引來傳說中天堂與人間通信的天使愛麗絲,這時,愛麗絲就會找到花的主人,然後問他是否有什麼話帶給已經去天國的墓主人。這時,人們就可以對馬蘭花說出想要說的話,信使愛麗絲就會將話帶去天國,傳達給那座墓地主人的靈魂。這是多麼悲壯卻又溫馨的傳說呀,因為馬蘭花,人們就可以和已經去世的人進行聯繫,寄託思念。後來就有了在墓地旁種植馬蘭花的習俗,用以寄託對已故親人的思念。

悲壯溫馨的傳說故事聽完了,你是不是也對馬蘭花增加了些許喜愛?

詩詞賞花: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李白《孤蘭生幽園》

一花一名:馬蘭花的學名叫馬藺或馬蓮,因此又叫馬蓮花。馬蓮花花開呈幽幽的藍紫色,散發出淡淡幽香,因此它又有「藍紫草」的別稱。馬蘭花還有一個美麗富有傳奇的名字叫祝英台花,傳說馬蘭花是不能與梁山伯相守的祝英台所變成的花,其外形像是蝴蝶,代表了梁祝愛情的傳遞與思念。

馬蘭花的花語寓意:

馬蘭花花語是宿世的情人愛的使者。馬蘭花藍紫色的花朵美麗動人,寓意着濃烈的愛情,可送給自己的愛人、戀人、用以來表達愛意。另外馬蘭花生存能力強,可以很好的適宜環境生長,花期綻放時間長,因此馬蘭花還象徵着財富的分配,是勇敢勤勞的體現,同時也暗示着只有勤勞工作才能收穫成功,非常適合擺放在辦公桌上以示勉勵。 [2]

馬蘭花的藥用價值:

馬蘭花全株皆可入藥,馬蘭花味咸且苦、微甘、性微涼,入胃經、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止血利尿的作用,主治吐血喉痹大小便不通等問題,馬蘭花的葉可以治療喉痹,癰疽和淋病等。馬蘭花的根可治風濕痹痛等症狀,馬蘭花的種子也是一味不錯的中藥,也具有可清熱解毒,止血,主治瀉痢,白帶,黃疸,風寒濕痹,吐血等症狀。

* 「是藥三分毒」馬蘭花有微毒,藥用時,還是有很多禁忌的,入藥時務必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馬蘭花的文化價值:

由江蘇少兒出版社出版的以馬蘭花為主要故事線索的童話故事,以其曲折的故事情節和深刻的教育意義,被拍攝成以馬蘭花為名字的動畫、兒童話劇、越劇、電影等多種影視作品,其濃厚的文化深深扎進中華的沃土,成為華夏文化的一部分。精彩的故事情節異路君給大傢伙簡單敘述一下,供大家欣賞學習:

相傳馬蘭山下,住着王老爹和他的兩個女兒大蘭、小蘭,姐妹倆雖然生得一樣美麗,卻懷着完全不同的兩副心腸。妹妹小蘭勤勞善良,助人為樂,姐姐大蘭好逸惡勞,貪圖享受。青年馬蘭勇敢正直,見義勇為,他將採摘到的神奇的馬蘭花送給心愛的小蘭。大蘭在「老貓」的唆使下設計害死了妹妹,奪取了馬蘭花。森林中的動物朋友們非常氣憤,他們團結一致幫助馬蘭,擊敗了「老貓」和大蘭的陰謀,奪回了馬蘭花,救活了小蘭。善良終於戰勝了邪惡,馬蘭山上的馬蘭花開得更加鮮艷美麗。

馬蘭花葉片碧綠青翠,花型大而奇特,就像彩蝶在草叢中翩翩起舞一樣,它是一種很重要的觀賞花卉,同時它還具備藥用價值和美好的花語寓意,看來真是一個既有顏值又有實力的花朵。

馬蘭花的花語及主要用途

馬蘭花的花語非常的唯美:宿世的情人或愛的使者。馬蘭花象徵:財富分配工具,財富的源泉,暗示着只有勤勞善良的勞動。

馬蘭花簡介:

馬蘭花又名馬藺,又被人稱叫「祝英台花」。根狀莖粗壯。花大新奇,花色絢麗,鮮艷奪目。馬蘭花和鳶尾花十分的相像,但它們是同屬於鳶尾科鳶尾屬,同一家族的姐妹,除了身材各異,有大小之分。馬蘭花小、葉細長而硬,顏色深綠,鳶尾花大、葉寬而軟,葉脆,顏色偏黃綠。 [3]

馬蘭花的主要用途:

青幽幽的草原上, 藍幽幽的馬蘭花,馬蘭花在南方一年盛開兩次,是花種裡面少見一年開放兩次的花朵,因為外形美麗,生存能力比較強,所以可以種在園林景區都合適。馬蘭花的管理比較粗放,比較抗旱、耐鹽鹼、抗雜草、抗病、蟲、鼠害,屬於優良觀賞地被植物。

馬蘭花的根系發達,對環境適應性強,長勢旺盛,具有較強的貯水保土、調節空氣濕度、淨化環境的作用。在建植城市開放綠地、道路兩側以及綠化隔離帶都是常用花卉,還是綴花草地中是無可爭議的優質材料。

馬蘭花的利用年限長,產草量比較高的,營養成分也很豐富,還可以作為飼草利用,尤其是綿羊特別喜食。根部和花、種子都可以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等功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