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黃鵪菜 (菊苣族黃鵪菜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黃鵪菜 (菊苣族黃鵪菜屬植物))

目錄

黃鵪菜 (菊苣族黃鵪菜屬植物)

黃鵪菜,拉丁文名:Youngia japonica.

菊科、黃鵪菜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生長于山坡、路邊、林緣和荒野等地。分布遍及中國,也見於亞洲溫帶和熱帶其他國家。莖直立,葉基生,倒披針形,提琴狀羽裂。裂片有深波狀齒,葉柄微具翅。頭狀花序有柄,排成傘房狀、圓錐狀和聚傘狀;總苞圓筒形,外層總苞片遠小於內層,花序托平;全為舌狀花,花冠黃色。瘦果紡錘狀,稍扁,冠毛白色。花果期4~6月。習見雜草。是一種經濟植物。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黃鵪菜
  • 拉丁學名:Youngia Japonica
  • 別 稱:毛連連、野芥菜福建、黃花枝香草、野青菜、還陽草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亞 科:舌狀花亞科
  • 族 :菊苣族
  • 屬 :黃鵪菜屬
  • 種 :黃鵪菜
  • 亞 種:無
  • 分布區域:分布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廣東、四川、雲南等地。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10-100厘米。根垂直直伸,生多數鬚根。莖直立,單生或少數莖成簇生,粗壯或細,頂端傘房花序狀分枝或下部有長分枝,下部被稀疏的皺波狀長或短毛。基生葉全形倒披針形、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寬線形,長2.5-13厘米,寬1-4.5厘米,大頭羽狀深裂或全裂,極少有不裂的,葉柄長1-7厘米,有狹或寬翼或無翼,頂裂片卵形、倒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圓形或急尖,邊緣有鋸齒或幾全緣,側裂片3-7對,橢圓形,向下漸小,最下方的側裂片耳狀,全部側裂片邊緣有鋸齒或細鋸齒或邊緣有小尖頭,極少邊緣全緣;無莖葉或極少有1-2枚莖生葉,且與基生葉同形並等樣分裂;全部葉及葉柄被皺波狀長或短柔毛。

頭花序含10-20枚舌狀小花,少數或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花序梗細。總苞圓柱狀,長4-5毫米,極少長3.5-4毫米;總苞片4層,外層及最外層極短,寬卵形或寬形,長寬不足0.6毫米,頂端急尖,內層及最內層長,長4-5毫米,極少長3.5-4毫米,寬1-1.3毫米,披針形,頂端急尖,邊緣白色寬膜質,內面有貼伏的短糙毛;全部總苞片外面無毛。舌狀小花黃色,花冠管外面有短柔毛。 瘦果紡錘形,壓扁,褐色或紅褐色,長1.5-2毫米,向頂端有收縊,頂端無喙,有11-13條粗細不等的縱肋,肋上有小刺毛。冠毛長2.5-3.5毫米,糙毛狀。花果期4-10月。

生于山坡、山谷及山溝林緣、林下、林間草地及潮濕地、河邊沼澤地、田間與荒地上。溫度、濕度無太多要求,具有很強的適應性。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

黃鵪菜為越年生草本。以種子繁殖。秋季發芽出苗,以幼苗越冬,來年返青營養生長,4~9月開花、結果。種子邊成熟邊脫落,借冠毛隨風傳播。非人工引種栽培。

主要價值

[1]

食用價值

  • 1.將食用部位洗淨,以鹽水浸一晝夜,除去苦味後,再行炒食或煮食,也可用沸水燙熟後,切段沾調味料食用。
  • 2.將花蕾連梗採下,切段醃製成泡菜,也可油炸後食用。

營養價值

含有較高的膳食纖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分析,黃鵪菜屬一級無公害蔬菜,可放心食用。

植物文化

七月六日

生日花:黃鵪菜

花語:「喜樂(Joy)」

黃鵪菜和蒲公英極為類似,尤其是花朵簡直像得叫人無法分辨。果實覆有一層白色柔軟的絨毛,就像降落傘般在微風中起舞,好像很快樂悠閒的樣子。因此它的花語就是-喜樂。 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總希望自己的一生輕輕鬆鬆,沒有負擔。即使談戀愛也不會用情過深,弄得自己傷痕累累。

黃鵪菜,俗稱還陽草,一種上好的稀罕野菜

農村的山坡草地田間地頭生長一種野菜,葉色碧綠,葉片像小青菜呈羽扇形,就像孔明先生手裡拿的那個鵝毛扇一樣,邊緣有不規則細齒,這種菜叫黃鵪菜,別稱:毛連連野芥菜黃花枝香草野青菜還陽草黃瓜菜等。

黃鵪菜長長的直立花莖,開出的黃色小花非常漂亮,花朵和蒲公英極像,簡直像得叫人無法分辨。果實覆有一層白色柔軟的絨毛,就像降落傘般在微風中起舞,好像很快樂悠閒的樣子。因此它的花語就是-喜樂

黃鵪菜是一級無公害野菜,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保健效果也和蒲公英一樣,有抗菌消炎、消腫、止痛、治感冒、清熱解毒、通結氣、利咽喉等功效。

黃鵪菜有苦味,《植物名實圖考》一書中說:「此草(黃鵪菜)與薺苣齊生,而味肥俱不如,彼為膏梁,此為草芥矣!剪以飼鵝,蓋雞鶩不與爭焉。」看來黃鵪菜在味道和體量上都不占優勢,不但人不喜歡吃,連雞鴨都看不上眼,主人拿來餵鵝,它們見了,過去嘗一口的欲望都沒有。 [2] 其實黃鵪菜很好吃,食用時用鹽水泡一下,再用沸水焯一下,可以去除苦味。炒菜配以肉丁、蒜泥,翻炒幾下即可出鍋,過熟會失去本味,吃起來不但沒有異味,而且非常鮮甜。花蕾連梗採下,切段醃可製成泡菜,也可油炸後食用。

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保健,很多野菜有着種植蔬菜無法比擬的保健功效被搬上餐桌。黃鵪菜口味沒有傳說中的那麼苦,倒是甘淡適口,吃過一次就會愛上它。筆者吃過幾次,越來越喜歡它了。

《全國中草藥匯編》:黃鵪菜

  • 拼音Huánɡ ān Cài
  • 別名毛連連、野芥菜[福建]、黃花枝香草、野青菜
  • 來源菊科黃鵪菜屬植物黃鵪菜Youngia japonica (L.) DC. [Crepis japonica (L.) Benth.],以全草或根入藥。四季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
  • 性味甘、微苦,涼。
  •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痛。用於咽炎,乳腺炎,牙痛,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外用治瘡癤腫毒。
  •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黃鵪菜

  • 拼音Huánɡ ān Cài
  • 別名苦菜藥、三枝香(《廣西藥植名錄》),黃花菜、山芥菜、土芥菜、野芥菜、野芥蘭、芥菜仔,臭頭苦苴(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 出處《救荒本草》
  • 來源為菊科植物黃鵪菜的全草或根。春、秋採收。

原形態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鬚根肥嫩,白色。莖自基部抽出一至數枝,直立。基部葉叢生,倒披針形,提琴狀羽裂,頂端裂片大,先端鈍,邊緣有不整齊的波狀齒裂;莖生葉互生,稀少,通常1~2枚,少有3~5枚,葉片狹長,羽狀深裂。頭狀花序小而多,排成聚傘狀圓錐花叢;總苞片2層,外層苞片5枚,三角狀或卵形,內層苞片約8枚,披針形;花冠黃色,邊緣為舌狀花,中心為管狀花,瘦果棕紅魚,具棱11~13條,冠毛白色: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於路邊荒野。分布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廣東、四川、雲南等地。

性味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甘微苦,涼,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感冒,咽痛,乳腺炎,結膜炎,瘡癤,尿路感染,白帶,風濕關節炎。

  • ①《廣西藥植名錄》:"消腫,止痛。治感冒。"
  • ②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通結氣,利咽喉。"
  • ③《常見混淆中草藥的識別》:"抗菌消炎。治瘡癤,乳腺炎,扁桃體炎,尿路感染,白帶,結膜炎,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品1~2兩)。外用:搗敷或搗汁含漱。

複方

  • ①治咽喉炎症:鮮黃鶴菜,洗淨,搗汁,加醋適量含漱(治療期間忌吃油膩食物)。
  • ②治乳腺炎:鮮黃鶴菜一至二兩。水煎酌加酒服,渣搗爛加熱外敷患處。
  • ③治肝硬化腹水:鮮黃鶴菜根四至六錢。水煎服。
  • ④治胼胝:鮮黃鶴菜一至二兩。水酒各半煎服,渣外敷。
  • ⑤治狂犬咬傷:鮮黃鶴菜一至二兩。絞汁泡開水服,渣外敷。(選方出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黃鵪菜

  • 拼音Huánɡ ān Cài
  • 英文名Herb of Japanese Youngia
  • 別名苦菜藥、黃花菜、山芥菜、土芥菜、野芥菜、野芥蘭、芥菜仔、臭頭苦苴、野青菜、黃花枝香草、苦菜藥
  • 出處出自《救荒本草》
  •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黃鵪菜的根或全草。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Youngia japonica (L.) DC.[Crepis japonica (L.) Benth.]
  • 採收和儲藏:春季採收全草,秋季采根,鮮用或切段曬乾。

原形態黃鵪菜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5-80cm。植物體有乳汁,鬚根肥嫩,白色。莖直立,由基部抽出一至數枝。基生葉叢生,倒披針形,琴狀或羽狀半裂,長8-14cm,寬1-3cm,頂裂片較側裂片稍大,側裂片向下漸小,有深波狀齒,無毛或被細軟毛,葉柄具翅或有不明顯的翅;莖生葉互生,少數,通常1-2片,少有3-5片,葉形同基生葉,等樣分裂或不裂,小或較小;上部葉小,線形,苞片狀;葉質薄,上面被細柔毛,下面被密細絨毛。頭狀花序小而窄,具長梗,排列成聚傘狀圓錐花叢;總苞長4-7mm,無毛,外層苞片5,三角形或卵形,形小,內層苞片8,披針形;舌狀花黃色,長4.5-10mm,花冠先端肯5齒,管長2-2.5mm,具細短軟毛。瘦果紅棕色或褐色,長約2mm稍扁平,具粗加細不勻的縱棱11-13條;冠毛白色,和瘦果近等長。花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路旁、溪邊、草叢、林內等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台灣、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主感冒;咽痛;眼結膜炎;乳癰;瘡癤腫毒;毒蛇咬傷;痢疾;肝硬化腹水;急性腎炎;淋濁;血尿;白帶;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搗蛋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搗汁含

複方

  • ①治咽喉炎症: 鮮黃鵪菜,洗淨,搗計,加醋適量含漱(治療期間忌吃油膩食物)。
  • ②治乳腺炎: 鮮黃鵪菜一至二兩。水煎酌加酒服,渣搗爛加熱外敷患處。
  • ③治肝硬化腹水: 鮮黃鵪菜根四至六錢。水煎服。
  • ④治胼胝: 鮮黃鵪菜一至二兩。水酒各半煎服,渣外敷。
  • ⑤治狂犬咬傷: 鮮黃鵪菜一至二兩。 絞汁泡開水服,渣外敷。 (選方出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3]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消腫,止痛。治感冒。

*2. 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通結氣,利咽喉。

*3.《常見混淆中草藥的識別》:抗菌消炎。治瘡癤,乳腺炎,扁桃體炎,尿路感染,白帶,結膜炎,風濕性關節炎。

摘錄《中華本草》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黄鹌菜 (菊苣族黄鹌菜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用好皆是寶,黃鵪菜


相關視頻

黃鵪菜又名起死回生草


相關視頻

我們去摘黃鵪菜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