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鹿蹄草(鹿蹄草科、鹿蹄草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鹿蹄草(鹿蹄草科、鹿蹄草屬植物))

是鹿蹄草科、鹿蹄草屬常綠草本狀小半灌木,高可達30厘米;根莖細長,橫生,斜升,有分枝。葉基生,革質;葉片橢圓形或圓卵形,稀近圓形,上面綠色,下面常有白霜,有時帶紫色;花葶鱗片狀葉,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總狀花序,有花,密生,花傾斜,稍下垂,花冠廣開,較大,白色,有時稍帶淡紅色;腋間有長舌形苞片,萼片舌形,邊緣近全緣;花瓣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花絲無毛,花葯長圓柱形,黃色;常帶淡紅色,蒴果扁球形,6-8月開花;8-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陝西、青海、甘肅、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生長在海拔700-4100米山地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或闊葉林下。

全草供藥用,作收斂劑,民間用作補藥,治虛癆,止咳,強筋健骨。

鹿蹄草(學名:Pyrola calliantha H. Andr.)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鹿蹄草
  • 拉丁學名:Pyrola calliantha H. Andr.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杜鵑花目
  • 科 :鹿蹄草科
  • 亞 科:鹿蹄草亞科
  • 屬 :鹿蹄草屬
  • 種 :鹿蹄草
  • 命名者及年代:H. Andr.,1924

形態特徵

常綠草本狀小半灌木,高(10-)15-30厘米;根莖細長,橫生,斜升,有分枝。葉4-7,基生,革質;橢圓形或圓卵形,稀近圓形,長(2.5-)3-5.2厘米,寬(1.7-)2.2-3.5厘米,先端鈍頭或圓鈍頭,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近全緣或有疏齒,上面綠色,下面常有白霜,有時帶紫色;葉柄長2-5.5厘米,有時帶紫色。花葶有1-2(-4)枚鱗片狀葉,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7.5-8毫米,寬4-4.5毫米,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稍抱花葶。

總狀花序長12-16厘米,有9-13花,密生,花傾斜,稍下垂,花冠廣開,較大,直徑1.5-2厘米,白色,有時稍帶淡紅色;花梗長5-8(-10)毫米,腋間有長舌形苞片,長6-7.5毫米,寬1.6-2毫米,先端急尖;萼片舌形,長(3-)5-7.5毫米,寬(1.5-)2-3毫米,先端急尖或鈍尖,邊緣近全緣;花瓣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6-10毫米,寬5-8毫米;雄蕊10,花絲無毛,花葯長圓柱形,長(2.1-)2.5-4毫米,寬1-1.4毫米,有小角,黃色;花柱長6-8(-10)毫米,常帶淡紅色,傾斜,近直立或上部稍向上彎曲,伸出或稍伸出花冠,頂端增粗,有不明顯的環狀突起,柱頭5圓裂。蒴果扁球形,高5-5.5毫米,直徑7.5-9毫米。花期6-8月;果期8-9月。

主要變種

西藏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 Andr. var.tibetana (H. Andr.) Y. L. Chou)與鹿蹄草的主要區別為花葶帶紫紅色,花為淡紅色,萼片為寬披針形。花期7月;果期8月。分布於中國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和南部。零星生於海拔3600-4000米的林下。

栽培技術

鹿蹄草宜採用分株繁殖,可在林下大量栽培。在9-10月,連匍匐莖一齊採收,分成單株,每株都要帶有部分匍匐莖和鬚根。在選好的林下,將灌木雜草除去,不要翻動土層,開1.3米寬的畦。按行距22-26厘米開小溝,深約7厘米,把幼苗放到溝里,株距10厘米左右,斜靠溝壁。先蓋腐殖質土約2厘米,再蓋枯枝落葉,使與畦面齊平。栽好後,葉片要露出地面,最後澆水。鹿蹄草也可盆栽於室內,因為它喜寒冷、陰濕的環境,以有較多枯枝落葉而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土為好。應用於室外園林綠化時,需要避免將其栽植於局部高溫地區,如樓體南面或空曠的鋪裝地,如廣場、道路,或者沒有遮蔭的環境中。栽植時應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不宜單獨作為地被層。保證灌水,遇高溫、乾旱時,可以採取葉面噴水、遮蔭的方法,降溫、保濕。

主要價值

觀賞:在園林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鹿蹄草植物常綠,耐陰及夏花等觀賞特性,作為常綠耐陰地被,或者室內綠化的首選材。

保健功效

食品工業方面,作為營養保健食品的基質原料,將其研製成營養型保健飲料或其他營養型保健食品。陝西太白縣民間採集此草,粗製成茶,四季飲用,可起到補氣補血、治病、御病、助消化、強身健體等作用。陝西中醫學院製藥廠在對鹿蹄草化學成分、藥理、安全毒理學、臨床觀察等研究的基礎上,依據國內外中老年人的飲用習慣、生理特點採用先進的科學手段,制出了具有中國傳統飲品特色,又增強免疫力,強身健體,防病去病延緩衰老「鹿壽茶」「長樂玉液」低度酒等系列高級保健飲品。另外由於鹿蹄草的抗菌抑菌作用,可以作為天然的食品防腐劑。

美容效果

在化妝品工業中,使用其提取液研製成美容化妝品,用於滋潤皮膚,治療和預防皮膚性疾病的發生。將鹿蹄草浸劑添加硫酸鎂濃縮為糊狀,並配以酒精,少量氨水調製成美容化妝品,用於治療粉刺,有明顯的作用。 [1]

植物文化

王母娘娘有一個鹿苑,里麗養着幾百隻金鹿。金鹿在太白山上踩的腳印中,都長出了一種珍貴的藥草,名叫「鹿蹄草」。這種草,性平,味微苦澀。能夠調經活血,收斂止血,祛風除濕,補腎壯陽。它是治「崩漏」、「虛勞」等病時不可缺少的一種草藥。

鹿蹄草(原變種):Pyrola calliantha H. Andr. var. calliantha

屬於杜鵑花目、鹿蹄草科的其中一種,國內分布在陝西、青海、甘肅、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形態特徵

常綠草本狀小半灌木,高(10-)15-30厘米;根莖細長,橫生,斜升,有分枝。葉4-7,基生,革質;橢圓形或圓卵形,稀近圓形,長(2.5-)3-5.2厘米,寬(1.7-)2.2-3.5厘米,先端鈍頭或圓鈍頭,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近全緣或有疏齒,上面綠色,下面常有白霜,有時帶紫色;葉柄長2-5.5厘米,有時帶紫色。

花葶有1-2 (-4)枚鱗片狀葉,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7.5-8毫米,寬4-4.5毫米,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稍抱花葶。總狀花序長12-16厘米,有9-13花,密生,花傾斜,稍下垂,花冠廣開,較大,直徑1.5-2厘米,白色,有時稍帶淡紅色;

花梗長5-8(-10)毫米,腋間有長舌形苞片,長6-7.5毫米,寬1.6-2毫米,先端急尖;萼片舌形,長(3-) 5-7.5毫米,寬(1.5-)2-3毫米,先端急尖或鈍尖,邊緣近全緣;花瓣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6-10毫米,寬5-8毫米;雄蕊10,花絲無毛,花葯長圓柱形,長(2.1-)2.5-4毫米,寬1-1.4毫米,有小角,黃色;花柱長6-8(-10)毫米,常帶淡紅色,傾斜,近直立或上部稍向上彎曲,伸出或稍伸出花冠,頂端增粗,有不明顯的環狀突起,柱頭5圓裂。

蒴果扁球形,高5-5.5毫米,直徑7.5-9毫米。花期6-8月;果期8-9月。

主要價值

本種全草供藥用,作收斂劑,民間用作補藥,治虛癆,止咳,強筋健骨。

本種提示

本種與歐洲產圓葉鹿蹄草P. rotundifolia Linn.相近,一向視為它的亞種(subsp. chinensis H. Andr.),但本種的葉背面常有白霜,有時帶紫色(非淡綠色);花梗較長,5-8(-10)毫米(非較短,4,5-5毫米);苞片長舌形,長6-7.5毫米(非披針形,長4.6-5毫米);萼片舌形,先端急尖或鈍尖(非狹披針形,先端漸尖或長漸尖);花柱傾斜,近直立或上部稍向上彎曲,頂端有不明顯的環狀突起(非上部明顯向上彎曲,頂端有明顯的環狀突起),並且兩種各有分布中心,所以做為獨立種為宜。圓葉鹿蹄草以歐洲為分布中心,在我國僅新疆有分布。

本種則為我國特有種,分布很廣泛,南北相距幅度達15度(緯度)以上,東西相距幅度達25度(經度)以上,垂直分布幅度達3000米(海拔)以上,受生境變化的影響,本種在形態上也多變化,尤其表現在花上,但這些變化是連續性的,很難劃分成不同的種,因此,將P. rotundifolia B. chinensis H. Andr.(1911,根據陝西的標本)、P. hopeiensis Nakai(1939,根據河北小五台山的標本)、P. rockii Krisa(1971,根據甘肅中部的標本)等種,以及因葉形變化,在P. rotundifolia subsp. chinensis H. Andr.下建立的變種(var. commune H. Andr.,var. sphaeroides H. Andr.,var. laurifolia H. Andr.)均做為異名處理。本種與興安鹿蹄草P. dahurica(H. Andr.)Kom.相近,但很容易區別,詳見興安鹿蹄草內的論述。 [2]

物種區別

西藏鹿蹄草(變種)Pyrola calliantha H. Andr. var. tibetana (H. Andr.)Y. L. Chou

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為花葶帶紫紅色,花為淡紅色,萼片為寬披針形。花期7月;果期8月。產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和南部。零星生於海拔3600-4000米的林下。

鹿蹄草的功效與作用

補虛,益腎,祛風除濕,活血調經,治虛弱咳嗽,勞傷吐血,風濕關節痛,崩漏,白帶,外傷出血。

①《滇南本草》:治筋骨疼痛、痰火之症,煎點水酒服。

②《植物名實圖考》:治吐血,通經,強筋,健骨,補腰腎,生津液。

③《中國藥植志》:治虛癆,止咳。

④《重慶草藥》:治虛弱癆病,咳嗽,白帶。

⑤《四川常用中草藥》:祛風除濕,止驚悸,盜汗。治癆傷吐血,筋骨酸軟,風濕關節痛,驚癇吐舌,鼠漏癰腫。

⑥《陝西中草藥》:補腎壯陽,調經活血,收斂止血。治虛勞咳嗽,腎虛盜汗,腰膝無力,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半身不遂,崩漏,白帶,結膜炎,各種出血。

用法和用量內服:煎湯,0.5~1兩:研末或燉肉。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食用禁忌:用藥適量。無毒。 [3]

鹿蹄草的附方

①治虛勞:鹿蹄草一兩,豬蹄一對。燉食。(《陝西中草藥》)

②治肺結核咯血:鹿蹄草、白及各四錢。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③治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鹿蹄草、白朮各四錢,澤瀉三錢。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④治慢性腸炎,痢疾:鹿蹄草五錢。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⑤治崩漏:一、鹿蹄草四兩,豬肉一斤。燉熟,加鹽少許,兩天吃完。(《陝西中草藥》)。二、鹿蹄草五錢,地榆炭一兩。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