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駁骨草 (茜草科 九節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駁骨草 (茜草科 九節屬植物))

駁骨草 (植物物種)

駁骨草為茜草科植物花葉九節木的全株。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治感冒,腸炎,痢疾,風濕骨痛,跌打傷折。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駁骨九節
  • 拉丁學名:Psychotria prainii Levl.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  :茜草目 Rubiales
  • 科  :茜草科 Rubiaceae
  • 亞 科:茜草亞科 Subfam. Rubioideae
  • 族  :九節族 Trib. Psychotrieae
  • 屬  :九節屬 Psychotria

形態特徵

花葉九節木矮小常綠灌木,高20~30厘米。莖黃褐色,密被毛,節上有明顯托葉痕,斜向上生長。單葉對生,倒卵圓形至長橢圓形,長6~10厘米,寬2.5~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側脈在葉緣以內網結,下面稍突起,被毛,葉脈上毛尤為明顯;葉柄長1厘米左右,被毛。聚傘花序頂生,花白色。漿果球形或橢圓形,如豌豆大,成熟時藍色。花期夏季。生於雜木林中陰濕處,及山坡下部。

主要價值

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莖淡綠色至黃綠色,長約50cm,有細長分枝,表面粗糙,有縱溝,節間長5-8cm,中空。葉鞘呈短筒狀,緊貼於莖,鞘肋背面平坦,鞘齒膜質,先端鈍頭,基部平截,有一黑色細圈。氣微,味淡。

中草藥採集: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曬乾。

中草藥功效

【性味歸經】《雲南中草藥選》:「苦,涼。」入肺、肝、脾、大腸經。

【功用主治-駁骨草的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痛

治感冒腸炎痢疾風濕骨痛跌打傷折

①《廣西藥植名錄》:根:止血止咳,治跌打。

葉:消腫驅風

②《雲南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止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

外用:研末包敷。

【關 鍵 詞】清熱解毒 祛風止痛 感冒 腸炎 痢疾 風濕骨痛 跌打傷折

【選方】

①治菌痢,腸炎,上感,風濕骨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小功勞三至五錢,煎服。 (《雲南中草藥選》)

②治骨折:小功勞配方外包。 (《雲南中草藥選》)

繁殖方法

常於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於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扦插。

扦插基質: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於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建議使用已經配製好並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鹼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

扦插枝條的選擇: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後,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後,選取去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扦插後的管理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30℃,低於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於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並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後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後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扦插後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製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於水中。

小駁骨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後,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上盆或移栽:小苗裝盆或養了幾年的大株轉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質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薄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後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1] 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遮蔭環境養護一周。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並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後,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並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小駁骨 (爵床科駁骨草屬植物)

小駁骨(學名:Justicia gendarussa N. L. Burman)

是爵床科、爵床屬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直立、無毛,高可達1米;莖圓柱形,節膨大,枝數,對生,葉紙質,葉片狹披針形至披針狀線形,頂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中脈粗大,穗狀花序頂生,下部間斷,上部密花;苞片對生,在花序呈葉狀,比萼長,上部的小,披針狀線形,比尊短,內含花數朵;萼裂片披針狀線形,花冠白色或粉紅色,上唇長圓狀卵形,蒴果無毛。花期春季。

分布於中國台灣、福建、廣東、香港、海南、廣西、雲南;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至馬來半島也有分布。生長在村旁或路邊的灌叢中,有時栽培。小駁骨「味辛,性溫,治風邪,理跌打,調酒服;中國梅縣群眾則摘取其莖葉煎水,趁熱洗滌筋骨患處,聞有舒筋活絡之效。」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小駁骨
  • 拉丁學名:Justicia gendarussa N. L. Burman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管狀花目
  • 科 :爵床科
  • 亞 科:爵床亞科
  • 族 :爵床族
  • 亞 族:爵床亞族
  • 屬 :爵床屬
  • 種 :小駁骨
  • 命名者及年代:N. L. Burman,1768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直立、無毛,高約1米;莖圓柱形,節膨大,枝多數,對生,嫩枝常深紫色。葉紙質,狹披針形至披針狀線形,長5-10厘米,寬5-15毫米左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中脈粗大,在上面平坦,在背面呈半柱狀凸起,和側脈每邊6-8條,均呈深紫色或有時側脈半透明;葉柄長在10毫米以內,或上部的葉有時近無柄。

穗狀花序頂生,下部間斷,上部密花;苞片對生,在花序下部的1或2對呈葉狀,比萼長,上部的小,披針狀線形,比尊短,內含花2至數朵;萼裂片披針狀線形,長約4毫米,無毛或被疏柔毛;花冠白色或粉紅色,長1.2-1.4厘米,上唇長圓狀卵形,下唇淺3裂。蒴果長1.2厘米,無毛。花期春季。

繁殖方法

  1. 基質的準備、消毒:在扦插之前,清潔苗床,以25厘米厚的河沙及一些舊蘭花土為基質。先將基質進行翻曬一周,同時用0.2-0.5%的高錳酸鉀淋透苗床進行殺菌及苗床周邊環境進行消毒。消毒期間每天均勻翻動基質2次,使土質疏鬆,土地的酸鹼度通常偏酸性或微酸性即可。
  2. 生根劑濃度的配製:配置濃度為1000毫克/升的吲哚丁酸和萘乙酸的混合溶液作為母液備用。
  3. 插條的剪取和處理:9月中旬,剪取1-2年生的小駁骨枝條(長約60毫米)迅速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桶中(防止空氣進入導管),轉入盛滿清水的塑料大盆中,在水中截取長為15厘米左右的枝段(基部下端截口傾斜),將基部下端約3毫米處分別浸入1000毫克/升的生根劑溶液中,浸泡10小時。
  4. 扦插方法:將小駁骨插條快速插入苗床中,深度約為插條長度的1/3,株距5厘米,行距10厘米,扦插完後噴透水。2天後按時澆水(防止缺水分時葉片變黃易脫落,影響生根效果),保證扦條在生根前不會失水,另一方面也不會因噴水次數增加而產生積水現象,噴水次數按溫度變化而增減。小駁骨在秋季扦插時溫度在20-30℃之間效果最佳。低於20℃生根效果極差,不利於秋季小駁骨扦插生根。

病蟲防治

小駁骨鏽病主要發生於葉,並可擴展到葉柄、枝條。每年4月中旬至12月發病危害,先在葉片上出現小黃點,逐漸擴大為圓形病斑,直徑5-20毫米,病斑葉背隆起,長出褐紅色粉狀物,為病菌的銹孢子堆;病菌交界處有一黃色環帶,5-6月後病部變為灰褐色至黑褐色,粉狀物變為黑色膠質粒狀物,為病菌的冬孢子堆;秋季後又出現銹孢子堆。病害發展到後期,常見幾個病斑連結成片狀,使葉片變形、扭曲,黃化乾枯,脫落。

防治方法:合理密度栽培小駁骨,注意改善環境條件,加強光照,在病害發生期,及時修剪病枝葉並加強水肥管理,促進苗木的生長,有利於控制該病的發生與蔓延;同時,可考慮配合使用粉銹寧內吸性殺菌劑與栽培措施相結合防治該病。 [2]

主要價值

據《廣州植物志》載:小駁骨「味辛,性溫,治風邪,理跌打,調酒服;中國梅縣群眾則摘取其莖葉煎水,趁熱洗滌筋骨患處,聞有舒筋活絡之效。

《中藥大辭典》:駁骨草

拼音:Bó Gǔ Cǎo

別名:小功勞(《雲南中草藥選》)

出處:《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花葉九節木的全株。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曬乾。

原形態:矮小常綠灌木,高20~30厘米。莖黃褐色,密被毛,節上有明顯托葉痕,斜向上生長。單葉對生,倒卵圓形至長橢圓形,長6~10厘米,寬2.5~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側脈在葉緣以內網結,下面稍突起,被毛,葉脈上毛尤為明顯;葉柄長1厘米左右,被毛。聚傘花序頂生,花白色。漿果球形或橢圓形,如豌豆大,成熟時藍色。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於雜木林中陰濕處,及山坡下部。分布雲南、廣西等地。

性味《雲南中草藥選》:"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治感冒,腸炎,痢疾,風濕骨痛,跌打傷折。

①《廣西藥植名錄》:"根:止血,止咳,治跌打。葉:消腫,驅風。"

②《雲南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止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研末包敷。

複方

①治菌痢,腸炎,上感,風濕骨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小功勞三至五錢,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②治骨折:小功勞配方外包。(《雲南中草藥選》)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駁骨草

拼音:Bó Gǔ Cǎo

英文名:Herb of Siam Psychotria

別名:木賊、節節草、豆根草、接骨蕨、馬人參、筆塔草、筆頭草、塔草、毛筒草、博節草、土木賊、木賊草、鬥眼草、鎖陽草、全生草、蝦公腳、馬浮草、小功勞

出處: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藥材基源:為木賊產植物筆管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ippochaete debilis(Roxb.)Ching[Equisetum debile Roxb.]

採收和儲藏:秋季選擇身老體大者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黑褐色。莖一型,不分枝或不規則的分枝,通常高可達1m,直徑2-15mm,中空,表面有脊和溝,脊6-30條,近平滑,溝中有2組分離的氣孔;小枝1條,或2-3條一組,很少4-5條的,小枝也可能再分枝。葉鞘常為管狀或漏斗狀,緊貼,頂部常為棕色,鞘齒狹三角形,上部膜質,淡棕色,早落,留下截形基部,因而使鞘之頂端近全緣,葉鞘的脊部扁平。孢子囊穗頂生,長1-2.5cm,先端短尖或小凸尖。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河邊或山澗旁的卵石縫隙中或濕地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南、西南及江南、湖南等地。

性狀性狀鑑別 莖淡綠色至黃綠色,長約50cm,有細長分枝,表面粗糙,有縱溝,節間長5-8cm,中空。葉鞘呈短筒狀,緊貼於莖,鞘肋背面平坦,鞘齒膜質,先端鈍頭,基部平截,有一黑色細圈。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莖含煙鹼(nicotine),山柰酚-3-槐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山柰酚-3-槐糖-7-葡萄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7-glucoside),還含硅化合物。

性味:苦;涼;甘

歸經:肺;肝;脾;大腸經

功能主治:明目;清熱;利濕;止血。主目赤脹痛;翳膜遮睛;淋病;黃疸型肝炎;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15-30g。 [3]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根:止血,止咳,治跌打。葉:消腫,驅風。

2.《雲南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止痛。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駁骨草》的精美圖片賞析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驳骨草 (茜草科 九节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小駁骨草」你們家鄉有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