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遵義吳茱萸(芸香科、吳茱萸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目錄
開花的種類——遵義吳茱萸(芸香科、吳茱萸屬植物)
遵義吳茱萸,為芸香目吳茱萸屬下的落葉喬木植物。產於貴州等地。藥用其乾燥果實,味辛苦,性烈;有小毒。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遵義吳茱萸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芸香目
- 科:芸香科
- 屬:吳茱萸屬
- 分布區域:貴州
基本簡介
吳茱萸,來源於芸香科吳茱萸屬的落葉喬木植物,藥用其乾燥果實。吳茱萸,藥用別名吳芋、左為、純幽子、氣辣子等。在商品經營和藥用處方上,常用其別名吳芋。 吳芋多以栽培為主。遵義所產吳茱萸,量大質佳,居全國之首位。 [1]
功能作用
據我國明代著名醫藥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引證;「五行志云:合東種自楊、茱萸,增年除害」。吳芋味辛苦,性烈;有小毒。為常用的溫里藥。主要功能是溫中散寒,疏肝止痛。擅長治療皖腹冷痛,呃逆吞酸,嘔吐,腹瀉,疝痛,病經等症;外治目瘡也較理想。
吳茱萸的功效作用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這首千古絕唱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還反映了古代重陽插吳茱萸這一民間習俗。
關於吳茱萸,民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春秋戰國時代,吳茱萸原生長在吳國,稱為吳萸。有一年,吳國將吳萸作為貢品進獻給楚國,楚王見了大為不悅,不聽吳臣解釋,將其趕了出去。幸虧楚國有位精通醫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吳萸,並種在自家的院子裡。一日,楚王受寒而舊病復發,胃疼難忍,諸藥無效。此時,朱大夫將吳萸煎湯治好了楚王的病。當楚王得知此事後,立即派人前往吳國道歉,並號召楚國廣為種植吳萸。為了讓人們永遠記住朱大夫的功勞,楚王把吳萸更名為吳茱萸。
吳茱萸治病驗方
用於虛寒胃疼
則用吳茱萸6克,生薑15克,人參12克,大棗5枚,用水煎服。
用於寒疝:經常和蜜香,小茴香,川楝子,元胡配伍。
用於寒濕鬱結之濕腳氣
檳榔7枚,陳皮30克,木瓜30克,吳茱萸6克,桔梗15克,生薑15克,紫蘇9克,為末。
用於脾腎虛寒所導致五更泄瀉
則用補骨脂120克,吳茱萸120克,肉豆蔻60克,五味子60克,為丸。
胃寒嘔吐吞酸
吳茱萸,炮姜各9g,研粉,每回3g,沖服。
濕疹:吳茱萸30g(炒),海螵蛸20g,硫黃6g,共研成細末備用。患處滲出液多者撒乾粉,無滲出液者用蓖麻油或者豬板油化開調抹,隔一天一次,上藥後用紗布包紮。
冷痢:吳茱萸6g,研成末,黃酒調,敷臍。
心腎不交之不寐
吳茱萸9g,研成末,米醋調敷足心。
痛經(寒凝血瘀型)
肉桂10g,吳茱萸20g,小茴香15g,共研成細末,酒調敷臍上,用膠布固定,接下來放上熱水袋加溫。
脘腹冷痛
吳茱萸5g,乾薑6g,木香,陳皮各9g,用水煎後服用。
脾腎虛冷,五更瀉
吳茱萸5g,肉豆蔻6g,五味子,補骨脂各9g,用水煎後服用。 [2]
潰瘍性口腔炎
以吳茱萸粉加適量的醋,調成糊狀,置於清潔布上,分別包在雙足湧泉穴及其周圍,一天後取下。
胃脘痛
吳茱萸15g,研成末,醋調敷臍。
高血壓
吳茱萸10g,醋少量。把吳茱萸用醋調,貼腳湧泉穴處,每天調換1回。
禁忌:陰虛火旺者忌服。
吳茱萸的食用方法
(1)吳茱萸粥
[原料組成]茱萸15克(湯浸7遍,焙乾,微炒,搗末),粳米50克,蔥白,豆豉.
[製法]粳米加水以蔥豉煮粥.粥熟,下吳茱萸粉6克,攪均勻.
[服法]空腹食之.
[功用]溫中散寒止痛.適用於心腹冷痛,痛及脅肋.
(2)羊肉蔥薑湯
「[原料組成]羊肉150克,蔥白、生薑各15克,橘皮6克,吳茱萸5克,白胡椒粉適量.
[製法]將材料同放人砂鍋內,加(3碗)水將肉煮熟
[服法]喝湯吃肉,每日1劑
[功用]溫中助陽、解表散寒.對脾陽虛又外感風寒的老人最為適宜. [3]
(3)吳茱萸酒
[原料組成]吳茱萸50克,甘草15克,白酒250毫升.
[製法]將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沸,取出待冷,浸泡1夜,去渣即成
[服法]口服.每次服30毫升,每日服3次.
[功用]溫中解毒.適用於中噁心痛.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遵义吴茱萸(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的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