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薄蒴草(石竹科、薄蒴草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薄蒴草(石竹科、薄蒴草屬植物))

薄蒴草,為石竹科、薄蒴草屬的一種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全體有腺毛。莖多分枝,具縱條紋,嫩枝上有細而長的柔毛。種子扁卵形,常2-4粒,紅褐色,有突起。 分布於西藏、青海、甘肅、陝西、內蒙古和新疆;也廣布於亞洲溫帶其他地區。生於海拔2000-3500米的山地草原。開花時期間全草具有藥用價值。

目錄

薄蒴草(學名:Lepyrodiclis holosteoides (C. A. Mey.) Fisch. et Mey.)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薄蒴草
  • 拉丁學名:Lepyrodiclis holosteoides (C. A. Mey.) Fisch. et Mey.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中央種子目
  • 科 :石竹科
  • 亞 科:繁縷亞科
  • 族 :繁縷族
  • 屬 :薄蒴草屬
  • 分布區域:東亞、中亞

形態特徵

植株:一年生草本,全株被腺毛。

莖:莖高40-100厘米,具縱條紋,上部被長柔毛。

葉:葉片披針形,長3-7厘米,寬2-5毫米,有時達10毫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上面被柔毛,沿中脈較密,邊緣具腺柔毛。

花:圓錐花序開展;苞片草質,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花梗細,長1-2 (-3) 厘米,密生腺柔毛;萼片5,線狀披針形,長4-5毫米,頂端尖,邊緣狹膜質,外面疏生腺柔毛;花瓣5,白色,寬倒卵形,與萼片等長或稍長,頂端全緣;雄蕊通常10,花絲基部寬扁;花柱2,線形。

果:蒴果卵圓形,短於宿存萼,2瓣裂;種子扁卵圓形,紅褐色,具凸起。

花果期:花期5-7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 200-2 800米西藏普蘭達3 900米)的山坡草地荒蕪農地或林緣。分布於中國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西藏。 土耳其小亞細亞高加索、中亞、伊朗克什米爾地區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西北部尼泊爾、蒙古也有。 模式標本采自高加索。 [1]

主要價值

全草:甘,寒。活血散瘀,利肺,托瘡。花期全草藥用,有利肺、托瘡功效。

薄蒴草屬

石竹科,3種,分布於西亞,我國全產,產西北部。披散草本;葉線形或披針形;花5數;萼片多少分離,革質;花瓣比萼片長,多少深凹;雄蕊7-10;花柱2;胚珠通常4顆;蒴果扁球形,2-3裂幾達基部,內有1-2粒種子。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上升或鋪散,分枝。葉對生,葉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具1條中脈;托葉缺。花兩性,小形,集為圓錐狀聚傘花序;萼片5(稀6);花瓣5,全緣或頂端凹缺;雄蕊10(稀12-14);花柱2,稀3。蒴果扁球形,2-3瓣裂,具1-2種子;種子小,種皮厚,表面有凸起。 [2]

產地分布

約3種,分布於亞洲西部(西達高加索、裏海和小亞細亞,東達秦嶺和內蒙古)。中國有2種,產西部。、

屬模式種

屬模式種:薄蒴草 L.holosteoides (C. A. Mey.) Fisch. et Mey.

下級分類

* 薄蒴草:Lepyrodiclis holosteoides (C. A. Mey.) Fisch. et Mey.

* 繁縷薄蒴草:Lepyrodiclis stellarioides Schrenk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