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菊花葉 (菊科、菊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菊花葉 (菊科、菊屬植物。))

為菊科植物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的葉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藥用菊花以河南、安徽、浙江栽培最多。具有清肝明目,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頭風,目眩,疔瘡,癰腫。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菊花葉
  • 別 稱:容成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屬 :菊屬
  • 種 :菊
  • 毒 性:無毒
  • 採收時間:夏、秋季採摘
  • 藥用:菊花以河南、安徽、浙江栽培最多
  •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形態特徵

菊: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葉互生;有短柄;葉片卵形至披針形,長5-15cm,羽狀淺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頭狀花序直徑2.5-20cm,大小不一,單個或數個集生於莖枝頂端;總苞片多層,外層綠色,條形,邊緣膜質,外面被柔毛;舌狀花白色、紅色、紫色或黃色。瘦果不發育。花期9-11。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藥用菊花以河南、安徽、浙江栽培最多。

相關論述

* 《食療本草》:「主頭風,目眩,淚出,去煩熱,利五臟。」

* 《口華子》:「明目。」

* 《本草求原》:「清肺,平肝膽。治五疔、疳疔毒、癰疽、惡瘡。」

* 入藥部位:葉。

* 性味:味辛、甘,性平。

* 歸經:入心、肺、肝、膽四經。

* 功效:清肝明目,解毒消腫。

* 主治:頭風,目眩,疔瘡,癰腫。

相關配伍

* 1.治紅絲疔:白菊花葉(無白者,別菊亦可,冬月無葉,取根),加雄黃錢許,蜒蛐二條,共搗極爛,從頭敷至絲盡處為止,用絹條裹緊。(《綱目拾遺》)

* 2.治疔毒及一切無名腫毒:白菊花葉連根,捶取自然汁一茶盅,滾酒調服;用酒煮服亦可,生用更妙。病重宜多服。渣敷患處,留頭不敷,蓋被睡臥出汗。(《壽世良方》菊花飲)

* 3.治口舌生瘡,走馬牙疳,咽喉腫痛:嫩菊葉、山豆根、松羅茶、夏枯草、蘇薄荷各等分。煎湯頻漱。(《瘍醫大全》) [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摘,洗淨,鮮用或曬乾。

《中藥大辭典》:菊花葉

拼音:Jú Huā Yè

別名:容成(《金匱玉函方》)。

出處:《別錄》

來源:為菊科植物菊的葉。

性味:《本草求原》:"辛甘,平。"

功能主治:治疔瘡,癰疽,頭風,目眩。

* ①《食療本草》:"作羹,主頭風,目眩,淚出,去煩熱,利五臟。"

* ②《日華子本草》:"明目。生熟並可食。"

* ③《本草求原》:"清肺,平肝膽。治五疔、疳疔毒、癰疽、惡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搗汁。外用:搗敷。

複方

*①治疔腫:菊葉一握(冬用其根),搗汁服一升。(《綱目拾遺》)

*②治疔毒,及一切無名腫毒:白菊花葉連根,捶取自然汁一茶盅,滾酒調服;用酒煮服亦可,生用更妙。病重宜多服。渣敷患處,留頭不敷,蓋被睡臥出仟。(《壽世良方》菊花飲)

*③治紅絲疔:白菊花葉(無白者,別菊亦可,冬月無葉,取根),加雄黃錢許,蜓蚰二條,共搗極爛,從頭敷至絲盡處為止,用絹條裹緊。(《綱目拾遺》)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菊花葉

拼音:Jú Huā Yè

英文名:Chrysanthemum leaf

別名:容成

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菊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Tzve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摘,洗淨,鮮用或曬。

原形態:菊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葉互生;有短柄;葉片卵形至披針形,長5-15cm,羽狀淺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頭狀花序直徑2.5-20cm,大小不一,單個或數個集生於莖枝頂端;總苞片多層,外層綠色,條形,邊緣膜質,外面被柔毛;舌狀花白色、紅色、紫色或黃色。瘦果不發育。花期9-11。

化學成分;葉含多種游離氨基酸[1]。

性味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解毒消腫。主頭風;目眩;疔瘡;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2]

臨床應用

1.治疔腫:菊葉一握(冬用其根),搗汁服一升。(《綱目拾遺》)

2.治疔毒,及一切無名腫毒:白菊花葉連板,捶取自然汁一茶盅,滾酒調服;用酒煮服亦可,主用更妙。病重宜多服。渣敷患處,留頭不敷,蓋被睡臥出汗。(《壽世良方》菊花飲)

3.洽紅絲疔:白菊花葉(無白者,別菊亦可,冬月無葉,取根),加雄黃錢許,蜒蚰二條,共搗極爛,從頭敷至絲盡處為止,用絹條裹緊。(《綱目拾遺》)

摘錄《中華本草》

菊花葉鯇魚頭湯

菊花葉鯇魚頭湯是一道傳統藥膳,屬於粵菜系。菊花入藥眾人皆知,其菊香沁人心脾,能清熱利頭目。而菊花葉為藥卻鮮為人知,它性平,味辛,甘、有利五臟清肺熱平肝膽,可治瘡癰、頭風、目眩及煩熱等。鯇魚為鮮美的河鮮之一,其魚頭為廣大食家之喜愛,亦常作藥引之用,有補氣血之功。以菊花葉煲鯇魚頭為湯,既是食補也是藥補,能祛除痰風和目眩疲痛,有健腦、補腦及排毒的作用,亦為夏秋家庭靚湯之一。 [3] 材料:鮮菊花葉30克、鯇魚頭1個(約400~500克)、生薑片3片。

烹製:鮮菊花葉洗淨,稍浸泡,並用紗布包裹好;鯇魚頭洗淨,切開2邊,去魚鰓、黑骨,再洗淨。然後把魚頭和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水量),武火滾沸後,稍滾片刻並撇去泡污,再加入菊花葉滾後改文火煲至爛透,調入適量的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食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