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莙薘子 (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莙薘子 (中藥材))

莙薘子 (學名 Beta vulgaris L )

為莙薘菜的種子。為藜科 (Chenopodiaceae)甜菜屬中的變種。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幼苗或葉片為蔬菜。原產歐洲南部,公元5世紀從阿拉伯傳入我國。莙薘菜按葉柄的顏色分為白梗、青梗和紅梗3種類型,我國農家以青梗種栽培較普遍。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菾菜子
  • 拉丁學名:Beta vulgaris L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石竹亞綱
  • 目 :石竹目
  • 科 :藜科

形態特徵

薘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木,光滑無毛,莖高30~100厘米,至開花時始抽出。葉互生,有長柄;根生葉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可達30~40厘米,先端鈍,基部楔尖或心形,邊緣波浪形,莖生葉菱形、卵形、倒卵形或矩圓形,較小,最頂端的變為線形的苞片;葉片肉質光沿,淡綠或濃綠色,亦有紫紅色者。花小,兩性;綠色,無柄,單生或2~3朵聚生,為一長而柔弱、開展的圓錐花序;苞片挾,短尖;花被5裂,裂片矩圓形,先端鈍,結果時基部變厚;雄蕊5。

位於子房的周圍;子房半下位,花柱2~3。果通常聚生,由2或多花的纂部合生而成,且形成一極不規則的乾燥體(常誤稱為種子):每一種子即含於花盤及花被所形成的硬殼內。種子橫生,圓形或腎形。花期5~6月。果期7月。

主要價值

[1]

藥用價值

中文名:莙薘子(《綱目》) 【異名】菾菜子(《食療本草》)。 【來源】為藜科植物莙薘菜的種子。 【功用主治】孟詵:"煮半生,搗取汁含,治小兒熱。" 【選方】治痔下血:莙薘子、蕓薹子、荊芥子、芫荽子、萵苣子、蔓菁子、蘿蔔子、蔥子等分。以大鯽魚一個,去鱗腸,裝藥在內,縫合,入銀石器內,上下用火煉熱,放冷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日二服。(《綱目》)

《中藥大辭典》:莙薘子

拼音:Jūn Dá Zǐ

別名:菾菜子(《食療本草》)。

出處:《綱目》

來源:為藜科植物莙薘菜的種子。

功能主治:孟詵:"煮半生,搗取汁含,治小兒熱。"

複方:

治痔下血:莙薘子、蕓薹子、荊芥子、芫荽子、萵苣子、蔓菁子、蘿蔔子、蔥子等分。以大鯽魚一個,去鱗腸,裝藥在內,縫合,入銀石器內,上下用火煉熱,放冷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日二服。(《綱目》)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莙薘子

拼音:Jūn Dá Zǐ

別名:菾菜子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藥材基源:為藜科植物厚皮菜和菾菜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eta vularis L.Var. cicla L.2. Beta vulgaris L.Var.Cruenta Alef.

採收和儲藏:夏季果實成熟時收集種子,曬乾。

原形態

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無毛,高30-100cm。根不肥大,有分枝。莖至開花時抽出。葉互生;有長柄;基生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可達30-40cm,先端鈍,基部楔形或心形,邊緣波浪形;莖生葉菱形、卵形,較小,最頂端的變為線形苞片;葉片肉質光滑,綠色。花小,兩性,無柄,單生或2-3朵聚生,為一長而柔軟、展開的圓錐花序;花被片5,塞部與子房結合,果時包覆果實,變硬革質;雄蕊5,生於肥厚的花盤上。種子橫生,圓形或腎形,種皮紅褐色,光亮。花期5-6月,果期7月。

2.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根肉質,肥厚,圓錐形或紡錘形,外皮紫紅色或黃白色。莖直立,有溝紋,光亮。基生葉有長柄,葉片長圓形,長20-30cm,寬12-18cm,全緣而呈波狀,葉面皺縮不平,略有光澤;下面有粗壯凸出的葉脈,先端鈍,基部楔形,截形或略呈心形;莖生葉較小,卵形或披外狀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花序圓錐狀;花小,黃綠色,通常2個或數個聚生;花被5裂,裂片背部有棱,基部與子房結合,果期變硬,包覆果實;雄蕊5,生於肥厚的花盤上;子房藏於花盤內,柱頭3枚。胞果聚生,球狀,褐色。種子扁平,雙凸鏡狀,種皮革質,紅褐色,光亮。花期5-6月,果期7月。

3.形態與(艹忝)菜基本相似,但根為紡錘形,肥厚,外皮白色,富含糖分。

生境分部

1.我國南北方西北地區多有栽培,以南方栽培為主。葉供蔬菜用

2.我國普遍栽培,以東北內蒙古栽培較多。

3.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但以北方栽培面積最大

性味:甘;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小兒發熱痔瘺下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研末。外用:適量,醋浸塗擦。 [2]

複方

治痔下血:莙薘子、蕓薹子、荊芥子、芫荽子、萵苣子、蔓菁子、蘿蔔子、蔥子等分。以大鯽魚一個,去鱗腸,裝藥在內,縫合,入銀石器內,上下用火煉熟,放冷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日二服。(《綱目》)

各家論述孟詵:煮半生,搗取汁含,治小兒熱。

摘錄《中華本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