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苣蕒菜 (菊科、苦苣菜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苣蕒菜 (菊科、苦苣菜屬植物))

是菊科,苦苣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垂直直伸,莖直立,高可達150厘米,有細條紋,基生葉多數,葉片偏斜半橢圓形、橢圓形、卵形、偏斜卵形、偏斜三角形、半圓形或耳狀,頂裂片稍大,長卵形、橢圓形或長卵狀橢圓形;頭狀花序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花序。總苞鍾狀,苞片外層披針形,舌狀小花多數,黃色。瘦果稍壓扁,長橢圓形,冠毛白色,1-9月開花結果。

苣蕒菜以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利溼排膿,涼血止血之功效。苣蕒菜幾遍全球分布。中國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遼寧有分布。生長在海拔300-2300米的山坡草地、林間草地、潮濕地或近水旁、村邊或河邊礫石灘。

苣蕒菜(學名:Sonchus wightianus DC.)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苣蕒菜
  • 拉丁學名:Sonchus wightianus DC.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亞 科:舌狀花亞科
  • 族  :菊苣族
  • 亞 族:萵苣亞族
  • 屬  :苦苣菜屬
  • 種  :苣蕒菜
  • 命名者及年代:DC.,1838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多少有根狀莖。莖直立,高30-150厘米,有細條紋,上部或頂部有傘房狀花序分枝,花序分枝與花序梗被稠密的頭狀具柄的腺毛。基生葉多數,與中下部莖葉全形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羽狀或倒向羽狀深裂、半裂或淺裂,全長6-24厘米,高1. 5-6厘米,側裂片2-5對,偏斜半橢圓形、橢圓形、卵形、偏斜卵形、偏斜三角形、半圓形或耳狀,頂裂片稍大,長卵形、橢圓形或長卵狀橢圓形;全部葉裂片邊緣有小鋸齒或無鋸齒而有小尖頭;上部莖葉及接花序分枝下部的葉披針形或線鑽形,小或極小;全部葉基部漸窄成長或短翼柄,但中部以上莖葉無柄,基部圓耳狀擴大半抱莖,頂端急尖、短漸尖或鈍,兩面光滑無毛。

頭狀花序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花序。總苞鍾狀,長1-1-5厘米,寬0.8-1厘米,基部有稀疏或稍稠密的長或短絨毛。總苞片3層,外層披針形,長4-6毫米,寬1-1. 5毫米,中內層披針形,長達1.5厘米,寬3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長漸尖,外面沿中脈有1行頭狀具柄的腺毛。舌狀小花多數,黃色。瘦果稍壓扁,長橢圓形,長3.7-4毫米,寬0.8-1毫米,每面有5條細肋,肋間有橫皺紋。冠毛白色,長1.5厘米,柔軟,彼此糾纏,基部連合成環。花果期1-9月。

繁殖方法

苣蕒菜主要靠地下匍匐莖繁殖,也有靠種子播種繁殖的。4月初野生苣蕒菜嫩芽破土時,刨其地下根莖,用高壓水槍沖洗掉泥土,按照匍匐莖上節間的長度用鍘刀截成5-10厘米的短節。苣蕒菜的地下匍匐莖是肉質莖,容易失水萎蔫,短截後要及時栽植,以防失水過多降低成活率。定植時,在分割好的地塊內沿南北方向開深10厘米、行距15厘米的淺溝,將苣蕒菜地下根莖短節按株距5厘米平放在溝底,然後覆土將溝填平,澆定根水。澆水5天後,待地面不粘鞋時鋪一層麥草,保持地表濕潤,以防地錶板結影響幼苗出土。地表覆蓋麥草後要及時抽樣檢查,如有60%幼苗已破土生長,要及時揭取草簾,使幼苗見光生長。

栽培技術

溫室建設

苣蕒菜栽培設施為土牆體、鋼屋架、半地下和草簾雙層覆蓋日光溫室。跨度7.0-7.5米,長60米,脊高3.6-4.0米,牆體基部寬2.0米,頂部寬1.5米。為了提高蓄熱保溫能力,室內栽植面應低於室外地面30厘米,溫室的方位角以南偏西5°為宜。選擇地勢平坦、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塊後,用羅盤儀測出子午線,確定南北方向,然後按南偏西5°放側牆線,垂直於側牆線放後牆線。線放好後用白灰或者木樁進行標記,然後按照標記進行施工。土壤封凍前或完全解凍後夯築牆體,隨後安裝水泥立柱和鋼屋架,搭建後屋面。最後扣棚膜和上草簾覆蓋物,完成苣蕒菜栽培日光溫室建設。

土壤改良

土質疏鬆、肥沃的的砂壤土有利於苣蕒菜地下匍匐莖的生長和增加出苗密度,提高品質和產量,所以對質地黏重的土壤要深翻和摻混有機肥及細河沙進行改良。每座日光溫室(420平方米)需4立方米粒徑0.3-0.5米米的細河沙和6立方米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將細河沙和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按一定體積均勻堆放在地表,將細河沙和農家肥均勻撒施在地表後深翻,拍碎土塊、耙平,然後沿南北行向,將耙平的地塊分割成寬1.2米的條狀地塊,地塊間起壟高20厘米、寬30厘米,便於灌溉和田間操作。

中耕除草

一般在苣蕒菜生長到15厘米左右時人工剷除雜草,每個生長周期進行3-4次,剷除雜草時可稍深,因苣蕒菜主要靠地下匍匐莖繁殖,適當切斷匍匐莖有利於根莖繁殖和增加密度。中耕除草宜在灌溉後6-8天進行,此時除草土壤較濕,土質疏鬆,容易拔出雜草,且除草過程中的適當斷根不會導致苣蕒菜失水萎蔫。

溫濕調控

苣蕒菜喜溫暖潮濕的生長環境,生長期適宜的溫度為白天20-25℃,夜間溫度8-10℃,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40%-60%,土壤相對含水量應保持在40%-60%。土壤過於乾旱時苣蕒菜容易抽枝生莖,土壤過於潮濕時容易徒長倒伏。在日光溫室栽培條件下生長空間有限,室內溫度和濕度隨着外界光照和灌水等管理措施的不同,在短期內升高或降低。為了防止日光溫室內溫度和濕度過高或過低給苣蕒菜生長帶來負面影響,應定時監控室內溫濕環境,通過調整日光溫室上下通風口大小來及時調控室內溫度和濕度。

肥水調控

移根栽植前施足基肥,基肥主要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每次採收後追施尿素150-225千克/公頃。苣蕒菜是喜氮植物,氮肥充足時葉片肥厚,纖維素含量低,食用時口感好,抽枝、開花等生殖生長期延後。氮肥不足時,葉片細小,葉片過早衰老黃化,纖維素含量高,食用時口感差,抽枝、開花等生殖生長期提前。施肥後,為了發揮肥效和保持土壤一定的濕度應及時澆水,但澆水量應以小水漫灌為主。灌溉後地面不可積水,以防爛根和肥料流失。 [1]

主要價值

苣蕒菜以全草入藥。性苦,寒。有清熱解毒利溼排膿涼血止血之功效。有抗菌降血壓降膽固醇抗腫瘤,保肝作用。主治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痔瘡,急性菌痢,腸炎,肺濃瘡,急性闌尾炎,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內服: 煎湯,9-15克,或鮮品30-60克,或鮮品絞汁。外用: 適量,煎湯熏洗或鮮品搗敷。

苣蕒菜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抑協日,清熱,解毒,開胃。

主治:協日熱引起的口苦,發燒,胃痛,胸肋刺痛,食欲不振,巴達干包如病,胸口灼熱,泛酸,作嘔,胃腹不適。

* 1.《河北中藥手冊》:清熱解毒。治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喉炎,內痔脫出。

* 2.《常見混淆中草藥的識別》:治白帶及產後瘀血腹痛,闌尾炎。

苣蕒菜的用法和用量

內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食用禁忌:用藥適量。

苣蕒菜有毒嗎?

無毒。 [2]

苣蕒菜的附方

①治急性細菌性痢疾:苣蕒菜一兩,水煎服。

②治急性咽炎:鮮苣蕒菜一兩(切碎),燈心草一錢。水煎服。

③治內痔脫出發炎:苣蕒菜二兩。煎湯,熏洗患處,每天一至二次。(①方以下出《河北中藥手冊》)

④治闌尾炎:苣蕒萊五錢至一兩,紅藤二兩。水煎服。(《常見混淆中草藥的識別》)

溫馨提示:苣蕒菜雖然說是無毒的,但是在用藥上並不適合大家過量的食用,需要根據病症的具體情況以及配方來使用的,否則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還會出現不必要的負面影響,最好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才是安全可靠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