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舌狀花 (黃色的大型花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舌狀花 (黃色的大型花植物))

舌狀花是菊科植物花的一種,具有舌狀花冠的花,為合瓣花,花冠下部連合成筒狀,上部連合呈扁平舌狀,如同向日葵花序外緣呈花瓣狀黃色的大型花。舌狀花與管狀花共同構成頭狀花序。菊科多數種類花序中央部分為管狀花,邊緣為舌狀花,如向日葵;有些種類全為管狀花;有些種類則全為舌狀花,如貓兒菊屬、鴉蔥屬、蒲公英屬。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舌狀花
  • 界 :植物界
  • 門 :種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學 科:植物學

主要類型

菊花的舌狀花變化多端,是重要的觀賞部位。通常舌狀花有以下幾種類型:

(1)平瓣舌狀花

舌狀花花瓣上部全部展開,有的僅基部聯合。花瓣形態變化很大,有寬有窄,有長有短,有的直伸,有的呈內曲、外曲和扭曲等變化。

(2)匙瓣舌狀花

舌狀花花瓣下端有一段明顯的管,先端展開如匙。匙的長度為花瓣的1/3-1/2,匙的長短寬窄不等,有長匙、中匙、短匙、寬匙和窄匙之分;匙頭的形狀有直伸、內曲等多種變化。

(3)管瓣舌狀花

舌狀花花瓣有2/3以上或近全部呈管狀,有粗管、中管和細管之分。其管的形狀呈直伸、彎曲、彎鈎成珠和扭曲等變化。還有的管端開裂成爪狀,或者開裂呈星狀。

代表物種

金雞菊 Coreopsis drummondii Torr. et Gray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莖直立。葉對生或上部葉互生,全緣或一次羽狀分裂。頭狀花序較大,單生、或作疏鬆的傘房狀圓錐花序狀排列,有長花序梗,各有多數異形的小花,外層有1層無性或雌性結果實的舌狀花,中央有多數結實的兩性管狀花。總苞半球形;總苞片二層,每層約8個,基部多少連合;外層總苞片窄小,革質;內層總苞片寬大,膜質。花托平或稍凸起,托片膜質,線狀鑽形至線形,有條紋。舌狀花的舌片開展,全緣或有齒,兩性花的花冠管狀,上部圓柱狀或鍾狀,上端有5裂片。花葯基部全緣;花柱分枝頂端截形或鑽形。瘦果扁,長圓形或倒卵形,或紡錘形,邊緣有翅或無翅,頂端截形,或有2尖齒或2小鱗片或芒。

金雞菊屬約有100種,主要分布於美洲、非洲南部及夏威夷群島等地。常見的有:金雞菊 C. drummondii Torr. et Gray(或 C. basalis Blake) 、大葉金雞菊 C. major Watt.、三葉金雞菊 C. tripteris L. 、輪葉金雞菊 C. verticillata L. 等。

大麗花DahliapinnataCav.

多年生草本,有巨大棒狀塊根。莖直立,多分枝,高1.5-2米,粗壯。葉1-3回羽狀全裂,上部葉有時不分裂,裂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下面灰綠色,兩面無毛。頭狀花序大,有長花序梗,常下垂,寬6-12厘米。總苞片外層約5個,卵狀橢圓形,葉質,內層膜質,橢圓狀披針形。舌狀花1層,白色,紅色,或紫色,常卵形,頂端有不明顯的3齒,或全緣;管狀花黃色,有時在栽培種全部為舌狀花。瘦果長圓形,長9-12毫米,寬3-4毫米,黑色,扁平,有2個不明顯的齒。花期6-12月,果期9-10月。

原產墨西哥,是全世界栽培最廣的觀賞植物,約有3000個栽培品種。在我國的品種也很多,可分為單瓣、細瓣、菊花狀、牡丹花狀、球狀等類型。適於花壇、花徑叢栽,另有矮生品種適於盆栽。根內含菊糖。在雲南,有時變野生。 [1]

主要價值

顏色鮮艷而有芳香,形態多樣,系對蟲媒的適應,一般具保護作用。還具有觀賞價值。

舌狀花亞科(學名:Cichorioideae Kitam.)

舌狀花亞科整個頭狀花序全由舌狀花構成,體內含乳汁,頭狀花序,全部小花舌狀,植物有乳汁,花粉粒外壁有刺脊。

形態特徵

頭狀花序全部小花舌狀,植物有乳汁,花粉粒外壁有刺脊。本亞科只含1族菊苣族Trib. Lactuceae Cass.花冠下部連合成筒狀或管狀,上部裂開呈扁平的舌狀花瓣稱舌狀花。

菊科分管狀花亞科與舌狀花亞科兩大類

蒲公英屬、矢車菊屬、鴉蔥屬、萵苣屬等,以蒲公英為例,一株上可生數個花葶,每個花葶為一頭狀花序,每花序全由數十朵兩性、能結實的舌狀花構成,花謝後每朵舌狀花結一小瘦果,頂端生細長的喙,把一叢細長的冠毛舉出總苞,晴天總苞張開,許多果實冠毛互相搭接成一白色絨球遇風吹散似降落傘果實種子傳播遠方形成新植株。管狀花亞科整個頭狀花序全為管頭花或中間盤狀花為管狀花,邊緣是舌狀花。管狀花為兩性可結實的無瓣花,舌狀花為雌性,不能結實的有瓣花,如菊屬、蒿屬、旋復花屬等,以向日葵為例,中間盤花為無瓣的、能結實的管狀花,僅邊緣一圈為大型有黃色花瓣的不結實的舌狀花,但這些花有引誘昆蟲傳粉的作用。

下級分類

菊苣族 Lactuceae Cass.

族特徵與亞科特徵相同。全族約95屬,2300餘種。我國有42屬。

本族廣布北半球溫帶地區,分布中心:中亞、地中海地區和美洲西部。染色體基數 x=11,10,9,8,7,6,5,4,3。古老的染色體基數 x=9。本族的花粉粒外壁基本上有刺脊型和有刺型,外層層理多變化,這不僅具有系統學意義,也有分類學價值。 [2]

代表植物

萵苣:LactucasativaL.

一年生或二年草本,高25-100厘米。根垂直直伸。莖直立,單生,上部圓錐狀花序分枝,全部莖枝白色。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大,不分裂,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長6-15厘米,寬1.5-6.5厘米,頂端急尖、短漸尖或圓形,無柄,基部心形或箭頭狀半抱莖,邊緣波狀或有細鋸齒,向上的漸小,與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同形或披針形,圓錐花序分枝下部的葉及圓錐花序分枝上的葉極小,卵狀心形,無柄,基部心形或箭頭狀抱莖,邊緣全緣,全部葉兩面無毛。頭狀花序多數或極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圓錐花序。

總苞果期卵球形,長1.1厘米,寬6毫米;總苞片5層,最外層寬三角形,長約1毫米,寬約2毫米,外層三角形或披針形,長5-7毫米,寬約2毫米,中層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約9毫米,寬2-3毫米,內層線狀長橢圓形,長1厘米,寬約2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急尖,外面無毛。舌狀小花約15枚。瘦果倒披針形,長4毫米,寬1.3毫米,壓扁,淺褐色,每面有6-7條細脈紋,頂端急尖成細喙,喙細絲狀,長約4毫米,與瘦果幾等長。冠毛2層,纖細,微糙毛狀。花果期2-9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