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紅萼杜鵑(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萼杜鵑
圖片來自 SP技點網

開花的種類——紅萼杜鵑(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

常綠灌木,高約1-2米;幼枝粗壯,光滑無毛,花序下的枝粗約8-10毫米,有明顯的葉痕,老枝灰白色,樹皮層狀剝落。冬芽橢圓形,邊緣有睫毛。葉多密生於枝頂,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寬橢圓形,上面綠色,微被白粉,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總狀傘形花序,常5-10花;花冠管狀鐘形或漏斗狀,長約4-5厘米,深紅色,5裂,裂片近於圓形。蒴果圓柱狀,長1.5-2厘米,微彎曲,無毛或腺體。花期4-6月,果期9月。

生於海拔3000-3700米的杜鵑灌木叢中。產中國雲南西南部。緬甸東北部也有分布。該物種因花朵美麗,顏色鮮艷,人工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紅萼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meddianum Forrest):

基本信息

紅萼杜鵑
圖片來自 深圳市花勒杜鵑
  • 中文名:紅萼杜鵑
  • 拼 音:hóng è dù juān
  • 拉丁學名:Rhododendron meddianum Forrest (1920)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超 目:菊超目
  • 目:杜鵑花目
  • 科:杜鵑花科
  • 屬:杜鵑花屬
  • 種:紅萼杜鵑
  • 保護級別:極危(IUCN標準)、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極危 )

形態特徵

紅萼杜鵑是常綠灌木,高約1-2米;幼枝粗壯,光滑無毛,花序下的枝粗約8-10毫米,有明顯的葉痕,老枝灰白色,樹皮層狀剝落。冬芽橢圓形,長約1厘米,鱗片近於圓形,邊緣有睫毛。葉多密生於枝頂,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長6-10厘米,寬3-5厘米,中部以上最寬,先端鈍圓,有小尖頭,下部漸窄,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微向下反卷,上面綠色,微被白粉,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平坦,在下面微凸起,側脈13-15對,在兩面均平坦,微現;葉柄扁平,長1-1.5厘米,寬5-6毫米,上面平坦,具槽,下面隆起。

總狀傘形花序,常5-10花,總軸短,長僅2-3毫米,無毛;花梗長1-1.5厘米,無毛;花萼杯狀,長5-8毫米,深紅色,5裂,裂片不等大;花冠管狀鐘形或漏斗狀,長約4-5厘米,深紅色,5裂,裂片近於圓形,長1.5-2厘米,寬2.5-3厘米,頂端深缺;雄蕊10,長3-4厘米,不等長,花絲線形,無毛;子房圓柱狀錐形,長5毫米,花柱長於雄蕊而與花冠近等長,光滑無毛,柱頭微膨大。

蒴果圓柱狀,長1.5-2厘米,微彎曲,無毛或腺體。花期4-6月,果期9月。

主要變種

紅萼杜鵑(原變種):Rhododendron meddianum Forrest var. meddianum

該種與藍果杜鵑(R. cyanocarpum(Franch.) W. W. Smith)相近,但是該種的葉柄短,長僅1-1.5厘米,花梗長1-1.5厘米;花萼、花冠均為深紅色等不同,並且在分布區上,藍果杜鵑僅產於大理,而該種產於雲南西部的瑞麗、騰衝等地。亦近於雜色杜鵑(R. eclecteumBalf. f. Forrest),但是該種葉片較大,長達6-10厘米顯著不同。生於海拔3000-3700米的杜鵑灌木叢中。產中國雲南西南部,緬甸東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騰衝。

腺房紅萼杜鵑(變種):Rhododendron meddianum Forrest var. atrokermesinum Tagg in Stevenson, Spec. Rhodod. 742. 1930; Cullen et Chamb.

該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本變種的葉薄革質,花冠較大,長達4.5-5.5厘米,深紫紅色,有黑紅色斑點,當年生幼枝及花梗上有稀疏腺體,子房上有蜜腺體等特徵不同。生於海拔3 300米的岩石坡林下和杜鵑灌叢中。產中國雲南西部,緬甸東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瀘水附近。

栽培技術

肥水管理

杜鵑生長發育要求酸性土壤。由於北方土壤多偏鹼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針葉土等腐植土混合配製。杜鵑的根係為須狀細根,對肥料濃度及水質的要求嚴格,施肥時要遵循適時適量、薄肥勤施的原則。春季開花前為促使枝葉及花蕾生長,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後施1-2次氮磷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長期、開花期肥水要求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長緩慢時要控制肥水,以防爛根。杜鵑花喜濕潤和涼爽的環境,北方氣候乾燥,應及時澆水並噴霧,以保持較高空氣濕度。澆花水以礬肥水及雨水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亞鐵及食醋。也可將西瓜或西紅柿切成小塊施入,對於改善土質及花朵質量也有良好效果。

整形修剪

為加速植株盛開,杜鵑常通過摘心來促發新枝,對於花朵簇擁、影響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這樣不但使當年花大色鮮,也有利於植株來年生長開花。杜鵑萌發力強,枝條嚴重影響植株生長發育,降低其觀賞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過修枝來調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謝後及秋季進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長枝病蟲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養分消耗,使整個植株開花豐滿。

花期控制

杜鵑在秋季進行花芽分化,通過冷藏和加溫處理,可以人為控制花期。要使杜鵑提前開花,可將其移至溫室培養,控溫在20-25℃,並經常在枝葉上噴水,保持80%以上的相對濕度,這樣經過一個半月即可開花。要使杜鵑延遲開花,可將形成花蕾的杜鵑,讓其一直處於低溫狀態,保持溫度2-4℃,盆干時澆水,夏秋移出室外,2周後即可開花。

主要價值

杜鵑枝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是花籬的良好材料,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在花季中綻放時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綠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為矮牆或屏障[1]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極危(CR)。

瀕危原因:生境退化或喪失;物種內在因素。

腺房紅萼杜鵑(變種)

形態特徵

本變種與原變種紅萼杜鵑(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本變種的葉薄革質,花冠較大,長達4.5-5.5厘米,深紫紅色,有黑紅色斑點,當年生幼枝及花梗上有稀疏腺體,子房上有蜜腺體等特徵不同。

植物志系統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合瓣花亞綱:Sympetalae
  • 杜鵑花目:Ericales
  • 杜鵑花科:Ericaceae
  • 杜鵑花亞科:Rhododendroideae
  • 杜鵑屬:Rhododendron
  • 常綠杜鵑亞屬:Subgen. Hymenanthes
  • 常綠杜鵑組:Sect. Ponticum
  • 蜜腺杜鵑亞組:Subsect. Thomsonia
  • 紅萼杜鵑:Rhododendron meddianum

[2]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meddianum Forrest var. atrokermesinum Tagg in Stevenson, Spec. Rhodod. 742. 1930; Cullen et Chamb. in Not. Bot. Gard. Edinb. 36: 121. 1978; Chamb. in Not. Bot. Gard. Edinb. 39:423. 1982; 雲南植物志4: 406. 1986.

紅萼杜鵑(原變種)(Rhododendron meddianum Forrest var. meddianum)

植物,生長於海拔3000-3700米的杜鵑灌木叢中。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約1-2米;幼枝粗壯,光滑無毛,花序下的枝粗約8-10毫米,有明顯的葉痕,老枝灰白色,樹皮層狀剝落。冬芽橢圓形,長約1厘米,鱗片近於圓形,邊緣有睫毛。葉多密生於枝頂,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長6-10厘米,寬3-5厘米,中部以上最寬,先端鈍圓,有小尖頭,下部漸窄,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微向下反卷,上面綠色,微被白粉,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平坦,在下面微凸起,側脈13-15對,在兩面均平坦,微現;葉柄扁平,長1-1.5厘米,寬5-6毫米,上面平坦,具槽,下面隆起。

總狀傘形花序,常5-10花,總軸短,長僅2-3毫米,無毛;花梗長1-1.5厘米,無毛;花萼杯狀,長5-8毫米,深紅色,5裂,裂片不等大;花冠管狀鐘形或漏斗狀,長約4-5厘米,深紅色,5裂,裂片近於圓形,長1.5-2厘米,寬2.5-3厘米,頂端深缺;雄蕊10,長3-4厘米,不等長,花絲線形,無毛;子房圓柱狀錐形,長5毫米,花柱長於雄蕊而與花冠近等長,光滑無毛,柱頭微膨大。蒴果圓柱狀,長1.5-2厘米,微彎曲,無毛或腺體。花期4-6月,果期9月。 [3]

本種提示

本種與藍果杜鵑R. cyanocarpum (Franch.) W. W. Smith相近,但是本種的葉柄短,長僅1-1.5厘米,花梗長1-1.5厘米;花萼、花冠均為深紅色等不同,並且在分布區上,藍果杜鵑僅產於大理,而本種產於雲南西部的瑞麗、騰衝等地。亦近於雜色杜鵑R. eclecteum Balf. f. Forrest,但是本種葉片較大,長達6-10厘米顯著不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