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紅根草 (唇形科 鼠尾草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紅根草 (唇形科 鼠尾草屬植物))

是唇形科、鼠尾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縮短,纖細鬚根。莖直立,高可達43厘米,四棱形,密被白色長硬毛,單葉或三出羽狀複葉,單葉葉片長圓形或橢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草質,上面被長硬毛,下面沿脈被長硬毛餘部無毛,複葉卵圓狀橢圓形,側生小葉最小,卵圓 形;輪傘花序,疏離,組成頂生總狀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極小,披針形,全緣,花萼鐘形,帶紫色,外面被具腺疏柔毛,內面喉部有長硬毛 環,二唇形,上唇三角形,下唇比上唇長,齒三角形,先端銳尖。花冠青紫色,外面略被微柔 毛,冠筒筒狀,冠檐二唇形,上唇長圓形,下唇 裂,中裂片較大,先端微缺,邊緣波狀,側裂片卵圓形,能育雄蕊,外伸,退化雄蕊線形,短小。花柱外伸,先端裂,前裂片較長。花盤前方略膨大。小堅果橢圓 形,長1.3毫米,淡棕色。6-8月開花。

在中國廣西紅根草用全草入藥,主治菌痢,腹瀉,腹痛,感冒。分布於中國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西,廣東;生於海拔100-800米的山坡、陽處草叢及路邊。

紅根草(學名: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紅根草
  • 拉丁學名:Salvia prionitis Hance
  • 別 名:紅地膽、紅根子、小丹參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管狀花目
  • 科 :唇形科
  • 亞 科:野芝麻亞科
  • 族 :鼠尾草族
  • 屬 :鼠尾草屬
  • 亞 屬:荔枝草亞屬
  • 組 :丹參組
  • 系 :丹參系
  • 命名者及年代:Maxim.,1868
  • 中文學名: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主根縮短,具多數纖細的鬚根。莖直立,高20-43厘米,四棱形,具四槽,密被白色長硬毛,單一或少分枝。葉大多數基出,也有莖生的,單葉或三出羽狀複葉,單葉葉片長圓形或橢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長2.5-7.5厘米,寬1.3-4.5厘米,先端鈍或圓形或銳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具粗圓齒,草質,上面被長硬毛,下面沿脈被長硬毛餘部無毛,複葉的頂生小葉最大,卵圓狀橢圓形,長可達9厘米,寬達5厘米,側生小葉最小,卵圓形;葉柄長1.5-6厘米,腹凹背凸,密被白色長硬毛。

輪傘花序6-14花,疏離,組成頂生總狀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極小,披針形,比花梗短或與其等長,全緣,被長柔毛;花梗長1-2毫米,下彎,密被短柔毛,花序軸密被具腺疏柔毛。花萼鐘形,帶紫色,長約4毫米,外面被具腺疏柔毛,內面喉部有長硬毛環,二唇形,上唇三角形,長不及1毫米,寬約2毫米,下唇比上唇長,長約1毫米,寬3毫米,深裂成2齒,齒三角形,先端銳尖。花冠青紫色,外面略被微柔毛,內面在冠筒中部有斜向完全的小疏柔毛毛環,冠筒筒狀,長約5.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長圓形,長約4.5毫米,寬約2.1毫米,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長約2毫米,寬達6毫米,先端微缺,邊緣波狀,側裂片卵圓形,寬1-1.5毫米。能育雄蕊2,外伸,花絲長約3毫米,藥隔長約5毫米,上臂較長,長3.5毫米,略彎曲,下臂短而扁,頂端聯合。退化雄蕊線形,短小。花柱外伸,長約13毫米,先端2裂,前裂片較長。花盤前方略膨大。小堅果橢圓形,長1.3毫米,直徑0.7毫米,淡棕色。花期6-8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西,廣東;生於海拔100-800米的山坡、陽處草叢及路邊。

紅根草生長能適應較大的氣溫變幅,既耐嚴寒又耐酷暑,可耐40℃極端高溫,在-16.1℃的極端低溫情況下無凍害發生。紅根草栽培對水濕條件要求較高,喜濕潤,但怕淹漬。在光照較強的乾旱地植株長勢較差,低矮,分枝率低,開花結實亦少。空曠地種植紅根草天然更新能力差。紅根草對光照要求不強,需一定的遮陰。在不同光照下的植株,長勢差異較大。紅根草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在低洼草地沙壤土、低丘疏林草地紅壤土,以及石灰岩漕谷山腳坡積土均可生長,但以酸紅壤或中壤土較適宜。

繁殖方法

紅根草果實從6月上旬開始成熟,7月下旬為果熟盛期。成熟後極易脫落,應及時分期採收。小堅果橢圓形,淡棕色,千粒重0.2克,生活力極低,經TTC法測定為8-10%左右。種子含油脂,忌暴曬,否則易造成水分喪失和脂肪氧化而降低發芽率。紅根草種子在9.9℃以上即可發芽,可即采即播或貯藏至翌年春播,發芽率低且不整齊。通常播種至發芽需37-47天,發芽持續時間為7-8個月;發芽率最高為25.5%,一般在10-15%之間。

栽培技術

紅根草實生苗需第2年才能抽莖開花,而分蔸繁殖苗當年即可開花。開花結實量隨立地條件及栽培措施而異。紅根草可全蔭棚栽培及與甜茶套種。

紅根草基生葉片的增長期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歷時40天左右,5月中、下旬進入開花結實階段後,由於消耗養分過多,葉片部分或全部枯萎。因此,紅根草的採收期宜在開花前。 [1]

主要價值

紅根草中國民間廣泛使用,收載於1977年版《中國藥典》,為中成藥「複方紅根草片」的主要原料,具有良好抗菌解毒清熱除濕活血調經作用。主治感冒、咳嗽咯血、痢疾、痛經、白帶、毒蛇咬傷跌打損傷、肝炎、風濕性關節炎、乳腺炎 、腸炎、肺炎、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等症。紅根草具有較好的抗菌和抗結核作用。

《全國中草藥匯編》:紅根草

別名:紅根子、紅地膽、根下紅、關公須、落地紅

來源:唇形科鼠尾草屬植物黃埔鼠尾Salvia prionitis Hance,以全草入藥。夏秋採集,洗淨,鮮用或曬乾。

性味:苦、微辛,平。

功能主治:散風熱,利咽喉。用於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肺炎,腸炎腹瀉,腹痛,痢疾。

用法用量:0.5~1兩,水煎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紅根草

拼音:Hónɡ Gēn Cǎo

別名:紅地膽、關公須、紅根子、關羽須、土活血、小活血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黃埔鼠尾草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via prionitis Hance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原形態:黃埔鼠尾草,一年生草本,高20-43cm。鬚根叢生。莖被白色的長硬毛。葉大多數基生,單葉或三出的羽狀複葉;單葉長圓形或橢圓形,長2.5-7.5cm,上面被長硬毛,下面沿脈被長硬毛,複葉頂生小葉最大。輪傘花序具6-14花,疏離;苞片極小,披針形;花萼鍾狀筒形,長約4mm,外被具腺疏柔毛,萼筒喉部內有長硬毛,二唇形,上唇三角形,下唇深裂為2齒;花冠藍或紫色,長約1cm,筒內有毛環,下唇中裂片倒心形;花絲長約3mm,藥隔長約5mm,上臂較長,下臂短扁,先端聯合。小堅果橢圓形。花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5-800m的山坡、陽處草叢。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成分:根含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紅根草鄰醌(saprorthoquinone),隱含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丹參新酮(miltirone),丹參新醌(danshenkinkun)B、D,去氫丹參新酮(dehydromiltirone),紅根草對醌(sapriparaquinone),紅根草內酯(sapriolactone),丹參酚酮(salvinolone),丹參酚內酯(salvinolactone),4-羥基紅根草對醌(4-hydroxysapriparaquinone),紅根草素(salvonitin),3-酮紅根草對醌(3-ketosapriparaquinone),鼠尾草呋萘嵌苯(salvilenone),3-羥基鼠尾草呋萘嵌苯酮(3-hydroxxysalvilenone),銀白鼠尾草二醇(arucadiol),總狀土木香醌(royleanone),柳杉酚(sugiol),彌羅松酚(ferruginol),紅根草種素(prionitin)。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紅根草中的紅根草含醌對白血病P388細胞有很強的抑制作用,1μg/ml時抑制率可達92.7%.紅根草對醌對白血病P388細胞也有明顯的細胞毒性.根部的紅根草內酯體外亦有抗淋巴白血病P388和鼻咽癌KB細胞的作用,ED50分別為2.80μg/ml和1.68μg/ml.

2.抗菌作用,紅根草含醌100-1000μg/ml對革蘭陽性菌、枯草村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拮抗作用。

3.其他作用,紅根草水煎劑0.4g在體外抗凝試驗中表現出完全性抗凝血作用。

紅根草水溶性部位注射液以相當於30g(生藥)/kg劑量給小鼠腹腔注射,給藥後1.5h、3h,均見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極顯着提高。藥物以3mg(生藥)/ml濃度給離體豚鼠心臟灌流,顯着增加冠脈流量。 [2]

性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利濕;止血安胎。主感冒發熱;肺炎咳喘;咽喉腫痛;肝炎脅痛;腹瀉;痢疾;腎炎;吐血;胎漏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45-60g;或研末吞服,每次6-9g,每日2次。

摘錄《中華本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