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獐牙菜 (龍膽科 獐牙菜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獐牙菜 (龍膽科 獐牙菜屬植物))

是龍膽科、獐牙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2米。根細,莖直立,圓形,中空,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葉脈弧形,大型圓錐狀復聚傘花序疏鬆,開展,多花;花梗較粗,花萼綠色,裂片狹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花冠黃色,裂片橢圓形或長圓形,花絲線形,花葯長圓形,子房無柄,披針形,花柱短,柱頭小,頭狀,蒴果無柄,狹卵形,6-11月開花結果。

獐牙菜全草可治急性黃疸性肝炎,膽囊炎,泌尿道感染,腸胃炎,瘧疾,感冒發熱,小兒麻痹等症。分布於中國西藏、雲南、貴州、四川、甘肅、陝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生於河灘、山坡草地、林下、灌叢中、沼澤地,海拔250-3000米。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越南、馬來西亞、日本也有分布。

獐牙菜(學名:Swertia bimaculata (Sieb. et Zucc.) Hook. f. et Thoms. ex C. B. Clark)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獐牙菜
  • 拉丁學名:Swertia bimaculata (Sieb. et Zucc.) Hook. f. et Thoms. ex C. B. Clark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捩花目
  • 科  :龍膽科
  • 亞 科:龍膽亞科
  • 族  :龍膽族
  • 亞 族:龍膽亞族
  • 屬  :獐牙菜屬
  • 種  :獐牙菜
  • 命名年代:1875
  • 命名者:(Sieb. et Zucc.) Hook. f. et Thoms. ex C. B. Clark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0.3-1.4(2)米。根細,棕黃色。莖直立,圓形,中空,基部直徑2-6毫米,中部以上分枝。基生葉在花期枯萎;莖生葉無柄或具短柄,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9厘米,寬1-4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鈍,葉脈3-5條,弧形,在背面明顯突起,最上部葉苞葉狀。

大型圓錐狀復聚傘花序疏鬆,開展,長達50厘米,多花;花梗較粗,直立或斜伸,不等長,長6-40毫米;花5數,直徑達2.5厘米;花萼綠色,長為花冠的1/4-1/2,裂片狹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3-6毫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狹縮,邊緣具窄的白色膜質,常外卷,背面有細的、不明顯的3-5脈;花冠黃色,上部具多數紫色小斑點,裂片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1.5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狹縮,中部具2個黃綠色、半圓形的大腺斑;花絲線形,長5-6.5毫米,花葯長圓形,長約2.5毫米;子房無柄,披針形,長約8毫米,花柱短,柱頭小,頭狀,2裂。蒴果無柄,狹卵形,長至2.3厘米;種子褐色,圓形,表面具瘤狀突起。花果期6-11月。獐牙菜分布廣,植株大小多有變化。

繁殖方法

材料:將採集的野生成熟種子經無菌處理,然後接種於誘導培養基上,待其長成小苗後可以取其不帶芽莖段、葉和帶芽莖段作為外植體。

方法:將野生的獐牙菜種子按下列程序進行消毒,種子裝入一小紗布袋中→5%洗衣粉水溶液漂洗5分種→自來水沖洗3分種→0.1%氯化汞溶液中消毒2分種→無菌水沖洗4-6次,然後在無菌工作檯中將種子接種於誘導培養基上,待其長成小苗後分別取其不帶芽莖段、葉和帶芽莖段作為外植體,接種於初代培養基上,將培養出來的愈傷組織切成小塊,接種於增殖培養基上;最後將形成不定芽的塊段移至生根培養基上,以培養出完整的小植株。以7天為一周期。記錄不同處理的生長狀況。

培養基:基本培養基為MS,附加不同濃度的2,4-D(2,4-二氯苯氧乙酸)、BA(6-苄基腺嘌呤)、IBA(吲哚丁酸)。蔗糖3%,瓊脂0.6%,用0.1摩爾/升氫氧化鈉和0.1摩爾/升氯化氫調節pH值為5.8-6.0,在高壓滅菌鍋中(121℃)滅菌20分種。

培養條件:培養室溫度控制在(22±1)℃,光照度27-36微摩爾/(平方米·秒),光照時間12小時/天。

外植體及誘導培養:誘導愈傷組織的外植體以不帶芽莖段為最好,帶芽莖段次之,而葉形成愈傷組織的能力最差,適中濃度的BA對愈傷組織的誘導較為適宜。在附加BA的MS培養基上,愈傷組織的誘導效果則十分理想,其中質量濃度為0.5毫克/升效果最好,誘導率高達94.12%。

不定芽的增殖:將外植體誘導出的愈傷組織接種於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養基上培養,接種後置於(25±1)℃散射光下培養,對於獐牙菜不定芽誘導的最佳激素組合為BA0.5毫克/升+IBA0.1毫克/升,在這種組合的培養基中,生長量和增殖率均大,而較少產生不定根,這十分有利於繼代培養。

生根培養和移栽:將誘導發生的不定芽接種於NAA質量濃度的1/2MS培養基上,當不定芽長夠一定量時,將長至3-4厘米的叢芽切成單芽轉至生根培養基中。25-30天後,苗壯根粗時,將瓶蓋打開,置於自然光下24小時,然後取出生根苗,小心洗盡殘餘培養基後移栽到經0.1%甲醛消毒的細河沙中,保溫保濕培養25天(溫度20-25℃,濕度70%左右),再移入沙土中培養,待小苗長出4-5片新葉便可移栽至大田。 [1]

== 主要价值 ==

【白藥】須白菜:全草治急性黃疸性肝炎,腎炎,咽炎,胃炎,膽囊炎泌尿道感染,腸胃炎,瘧疾,感冒發熱,流感,小兒麻痹《滇藥錄》。

【哈尼藥】母雪乃茄:功用同白族《滇藥錄》。

【蒙藥】吉斯-地格達:主治消化不良急性骨髓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菌痢,結膜炎,咽喉炎,燙傷,風火牙痛,熱淋,膽囊炎。

【彝藥】布什都補此,布什都黑此,補谷索索,補里阿,苦丁香,劉寄奴,青龍膽,青色膽,青魚膽草:根、葉或全草治毒蛇咬傷,百口咳,肝胃疼痛,乳瘡,外傷出血,痔瘡出血,瘰癧,咽喉腫痛,口瘡。

【土家藥】苦席:全草主治腹痛,腹瀉,火牙,風牙,胃火《土家藥》。山黃連,鋪地青,臭草:全草用於癰腫瘡毒,紅腫熱痛,乳癰初起,紅淋白濁,肺熱咳嗽,燒燙傷,濕熱黃疸性肝炎,腹瀉,急性結膜炎,慢性咽喉紅腫;根主治牙痛;葉主治跌打外傷和刀傷《民族藥志三》。

【苗藥】山黃連,見腫消,鋪地青,臭草,地膽草:功用同土家族《民族藥志三》。

《全國中草藥匯編》:獐牙菜

拼音:Zhānɡ Yá Cài

別名:瘤毛獐牙菜、當藥

來源:龍膽科獐牙菜屬植物紫花當藥Swertia pseudo chinensis Hara,以全草入藥。秋季采,曬乾。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濕熱,健胃。用於黃疸型肝炎,急性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1~5錢,水煎服;或研末,每次服5分,每日2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獐牙菜

拼音:Zhānɡ Yá Cài

別名:當藥(《內蒙古中草藥》)。

出處:《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為龍膽科植物瘤毛獐牙菜的全草。夏、秋採收,切段,陰乾。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莖單一或分枝,四棱形,帶紫色。葉對生,無柄,線狀披針形,長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狹,全緣。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萼片5,線狀披針形;花冠藍紫色,直徑達2厘米,5深裂,開展,裂片狹卵形,內側基部有2腺窩,腺窩邊緣的毛具瘤狀突起;雄蕊5,花葯暗紫色。蒴果橢圓形。花期秋季。

此外,尚有以下兩種植物的全草,也作獐牙菜入藥:

①雙斑獐牙菜:一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莖直立,有分枝。葉對生,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尖,基部下延。花冠黃白色,5琛裂,裂片倒卵形,上半部有多數濃綠色斑點,中部稍上處有2個黃綠色腺體,圓形,裸出,直徑約0.1~0.2厘米。

②腺鱗草:一年生矮小草本,高約10厘米。莖纖細,自基部分枝。根生葉倒卵形;莖生葉狹卵形,銳尖。花腋生,1~3朵,花冠輻狀,帶白色,花後下垂。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草地、林邊。分布東北、華北、河南、山東等地。

化學成分:當藥含當藥苦甙約2~4%;還含當藥素、黃色龍膽根素、黃色龍膽根素葡萄糖甙等。

雙斑獐牙菜含異牡荊素、異葒草素;還含1,3-二羥基-4,5-二甲氧基氧雜蒽酮以及該氧雜蒽酮的1-o-β-D-吡喃葡萄糖甙和3-ο-β-D吡喃葡萄糖甙;又含當藥苦甙和當藥甙。

藥理作用當藥中分出的當藥苦甙,經皮膚表面易於吸收,吸收後分解,生成Erythrocentaurin,可擴張毛細血管,並激活或促進皮膚細胞的酶系統,提高皮膚組織的生化功能。靜脈注射當藥水溶液,能升高皮膚溫度,與擬副交感類藥物的作用相似。故認為可治療脫毛症。

另外,從日本當藥中提出的能保護四氯化碳對小鼠肝臟的損害,促進皮膚的氧化還原功能,其甲醇提取物有類放射線作用。 [2]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健胃,利濕。治消化不良,胃炎,黃疸,火眼,牙痛,口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研末,每次5分。

複方治急、慢性細菌性痢疾,腹痛:當藥三錢。水煎服。(性味以下出《內蒙古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