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澤敗(敗醬科 敗醬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澤敗(敗醬科 敗醬屬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狀莖橫走,有陳腐氣味;地上莖下部有脫落性倒生粗毛,莖上部近無毛或有一排硬毛。分布廣,全國各省都有,生于山坡草叢中。根狀莖和根有鎮靜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排膿、活血去瘀,主治闌尾炎、腸炎、肝炎、痢疾、產後瘀血腹痛,癰腫疔瘡。 根含少量揮髮油、多種皂貳、葡萄糖等。

澤敗(學名: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澤敗
  • 拉丁學名: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 別 名:敗醬(黃花龍牙)
  • 界 :植物界
  • 科 :敗醬科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狀莖橫走,有陳腐氣味;地上莖下部有脫落性倒生粗毛,莖上部近無毛或有一排硬毛。基部葉簇生,卵形或長卵形,有長柄,不裂或羽狀分裂,鈍頭,邊緣有粗齒,花時枯萎;莖生葉對生,披針形或闊卵形,長5—15厘米,2—3對羽狀深裂或全裂,頂端裂片最大,橢圓形或卵形,兩側裂片橢圓形或披針形,向下逐漸變小,邊緣有粗齒,兩面疏生粗毛或近無毛;靠近花序的葉片線形,全緣。頂生大型傘房狀聚傘花序;花序梗僅一側有白色硬毛,苞片小;花萼不明顯;花冠黃色,直徑2—4毫米,上端5裂;雄蕊4。瘦果長橢圓形,長3—4厘米,無翅狀苞片,僅有由不發育2室扁成窄邊。花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草叢中。分布廣,全國各省都有。

主要價值

根狀莖和根有鎮靜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排膿、活血去瘀,主治闌尾炎、腸炎、肝炎、痢疾、產後瘀血腹痛,癰腫疔瘡。 根含少量揮髮油、多種皂貳、葡萄糖等。

【釋名】:苦菜、澤敗、鹿腸、鹿首、馬草。

【氣味】:(根)苦、平、無毒。 [1]

【主治】:

  • 1、腹癰有膿。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改醬五分,共搗為末。每取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 2、產後惡露。用敗醬、當歸各六分,續斷、芍藥八分,芎窮、竹茹各四分,生地黃(炒)十二分,加水二升煮成八合,空心服下。
  • 3、產後腹痛。用敗醬五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
  • 4、蠼螋尿瘡。用敗醬煎汁塗搽,有效。

敗醬草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敗醬草的功效作用】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用於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後瘀滯腹痛等症。

1、解毒清熱,除濕消腫。主毛囊炎、癤等化膿性皮膚病:鮮敗醬草(洗淨)10斤。上用淨水80斤煮,煎至3小時後過濾,再煎煮濃縮成膏50兩、加蜜等量貯存備用。每服2錢、1日2次。(《趙炳南臨床經驗集》敗醬草膏)

2、治產後沖任脈虛蓄泄無權血露日久不止,脈虛數:敗醬草3兩(炒黑)、炒生地5兩、當歸身3兩(醋炒)、小川芎1兩、白芍藥2兩(炒)、川續斷3兩(炒灰)、甜竹茹1兩。上為散。每服5錢、水煎,去滓溫服。(《醫略六書》卷三十 敗醬草散)

3、清熱消炎,主急性闌尾炎金銀花100斤,大青葉100斤,敗醬草100斤,蒲公英100斤,雞血藤100斤,川楝子20斤,大黃30斤,木香30斤,冬瓜子30斤,桃仁20斤,赤芍40斤,黃芩30斤。依法製成丸劑。每服2錢、溫開水送下,1日3次。孕婦勿服。(《北京市中成藥規範》闌尾消炎丸)

4、清熱化濕解毒。主濕熱之邪蘊結下焦,膀胱氣化不利土茯苓25克,薏苡仁20克,敗醬草20克,王不留行10克,石葦15克,匾蓄10克,瞿麥15克,滑石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田乃庚方 苓薏敗醬湯)

5、疏肝瀉火,化濕解毒。主肝經濕熱郁而化火熱毒熾盛生地15克,丹皮10克,黃芩10克,赤芍10克,柴胡6克,澤瀉10克,青蒿10克,連翹10克,川楝子10克,姜半夏6克,車前子20克,雙花15克,生梔子10克,敗醬草12克,草河車10克,廣角粉3克(沖服)。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楊景海方》肝癰瘍)

6、化痰開郁,散瘀解毒。主熱毒內盛:栝蔞實60克,敗醬草15克,細辛15克,炮乾薑15克,姜炙厚朴15克,炒桔梗15克,人參15克,防風15克。上為散,水煎服,不拘時候。(《聖濟總錄》卷一六六 栝蔞散)

7、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治盆腔膿腫屬於熱毒壅聚者:連翹30克 金銀花30克 蒲公英30克 敗醬草30克 冬瓜子30克 赤芍6克 丹皮6克 川軍3克 赤小豆9克 甘草節6克 土貝母9克 犀黃丸9克(分兩次吞服)水煎服。(《劉奉五婦科經驗》解毒內消湯)

【敗醬草的用法禁忌】脾胃虛弱者慎用。

1、《本草匯言》:久病胃虛脾弱,泄瀉不食之症,一切虛寒下脫之疾,咸忌之。

食療方法

1敗醬草燉豬大腸

材料:豬大腸250克、綠豆50克、敗醬草15克、鹽適量。

做法:將綠豆洗淨煮20分鐘,放入洗乾淨的豬大腸內,兩端紮緊,和敗醬草燉熟,加鹽調味。

用法:食大腸、綠豆,隔日1次。

功效:清熱熄風。適用於皮膚瘙癢症。

2、黃芪黃精治大腸癌

材料:黃芪30克、枸杞子、黃精、雞血藤各15克、槐花12克、敗醬草、仙鶴草、馬齒莧、白英各15克。

做法:用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益氣補血。適合用於大腸癌患者。 [2]

3、胃癌九香敗醬湯

材料:九香蟲10克、敗醬草30克、蘆薈12克、排風藤3克、核桃樹枝30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藥物煎後調拌蜂蜜沖服,每日2次。

功效:適用於胃癌。

4、敗醬草湯

材料:苦菜(即敗醬草)100克。

做法:用水煎。

用法:日分2次服。

功效:解毒消炎。用於治化膿性闌尾炎、無名腫毒、婦女乳癰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