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毛枝崖爬藤 (葡萄科 崖爬藤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毛枝崖爬藤 (葡萄科 崖爬藤屬植物))

毛枝崖爬藤(學名:Tetrastigma obovatum)

是葡萄科崖爬藤屬的植物。產雲南。生山谷、山坡林中、林緣或灌叢中,海拔250-1 900米。越南、老撾、泰國和印度卡西山區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毛枝崖爬藤
  • 拉丁學名:Tetrastigma obovatum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鼠李目
  • 科 :葡萄科
  • 屬 :崖爬藤屬
  • 亞 屬:崖爬藤亞屬
  • 組 :崖爬藤組
  • 亞 組:崖爬藤亞組
  • 系 :掌葉系

形態特徵

木質大藤本,莖略扁壓。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密被黃褐色糙硬毛,毛長達2-3毫米。卷鬚不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掌狀5小葉,中央小葉倒卵橢圓形,外側小葉橢圓形,長7-20厘米,寬4-10厘米,頂端驟尾尖,基部闊楔形,外側小葉基部不對稱,邊緣每側有6-15個牙齒,齒粗、細或有時不明顯,上面綠色,脈上伏生疏柔毛或脫落幾無毛,下面淺綠褐色,被黃色糙硬毛;側脈6-8對,網脈明顯;葉柄長10-16厘米,小葉柄長0.8-3厘米,密被黃褐色糙硬毛。

花序腋生,長4-6厘米,比葉柄短2倍以上,二級分枝通常4,集生成傘形;花序梗長4-5厘米,被黃色糙硬毛;花梗長2-4毫米,密被黃褐色柔毛;花蕾卵圓形,頂端鈍;萼碟形,有4個短三角狀小齒,外面被柔毛狀絨毛;花瓣4,卵圓形,頂端頭盔狀,被絨毛狀柔毛;雄蕊4,花絲基部擴大,花葯黃色,心狀卵圓形,長寬近相等,在雌花內雄蕊短而敗育;花盤在雌花中不明顯;子房圓錐形,頂端被糙毛,花柱明顯,基部略粗,柱頭4裂。 [1] 果實球形,橘黃色,直徑2-3厘米,有種子(1)2-3顆;種子長橢圓形,頂端微凹,基部有短喙,背腹凹,種臍在種子背面基部向上呈帶形,漸狹到種子頂端,兩側有橫肋,肋鈍,腹面中棱脊不明顯,兩側窪穴呈溝狀,從中部或近中部向上斜展,達種子頂端,中棱脊與窪穴之間有鈍的橫肋。花期6月,果期8-12月。

生山谷、山坡林中、林緣或灌叢中,海拔250-1 900米。產雲南。越南、老撾、泰國和印度卡西山區也有分布。

毛枝崖爬藤 (中藥)

相關配伍

1、治勞傷,紅五加、鐵筷子各30g。泡酒服。(《貴州草藥》)

2、治虛咳,紅五加、淫羊藿根各15g,煨水服。(《貴州草藥》)

3、治骨折,紅五加適量。搗絨敷患處。(《貴州草藥》) [2]

炮製

採集加工:秋、冬季採收,除去泥土,洗淨,切片,鮮用或曬乾。

相關論述

《貴州草藥》:「接骨,紅五加適量,搗絨敷患處。」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小枝有密而軟的淡紅色短絨毛;卷鬚,單一不分枝,被柔毛。葉為指狀或叉指狀複葉,互生;總葉柄長達15cm,與小葉柄均被銹色柔毛;小葉片5,中央小葉倒卵形或狹倒卵形,長達19cm,寬約9cm,先端鈍圓帶銳尖頭,基部寬楔形或鈍圓形,邊緣有鋸齒,中央小葉柄長1.8-2.5cm,側生小葉長約8cm,斜卵形,兩側不對稱,小葉柄較短。葉表面沿脈被淡紅色絨毛,背面被褐色伏貼柔毛。花小,雜性,異株;傘房狀聚傘花序腋生,被絨毛;雌花萼片被絨毛或具乳頭狀突起,4齒;花瓣頂端常有小尖,廣展;雄蕊4,不育,花絲基部膨大,花盤不明顯,與子房基部合生;子房2室,柱頭4裂。漿果肉質。

毛枝崖爬藤《中藥材》

拼音:Máo Zhī Yá Pá Ténɡ

別名:紅五加、五爪龍、大血藤、扁藤。

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毛枝崖爬藤的根或莖藤。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etrastigma obovatum(Laws.)Gagnep.[Vitis obovata Laws.]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收,除去泥土,洗淨,切片,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毛枝崖爬藤 木質藤本。小枝有密而軟的淡紅色短絨毛;卷鬚,單一不分枝,被柔毛。葉為指狀或叉指狀複葉,互生;總葉柄長達15cm,與小葉柄均被銹色柔毛;小葉片5,中央小葉倒卵形或狹倒卵形,長達19cm,寬約9cm,先端鈍圓帶銳尖頭,基部寬楔形或鈍圓形,邊緣有鋸齒,中央小葉柄長1.8-2.5cm,側生小葉長約8cm,斜卵形,兩側不對稱,小葉柄較短。葉表面沿脈被淡紅色絨毛,背面被褐色伏貼柔毛。花小,雜性,異株;傘房狀聚傘花序腋生,被絨毛;雌花萼片被絨毛或具乳頭狀突起,4齒;花瓣頂端常有小尖,廣展;雄蕊4,不育,花絲基部膨大,花盤不明顯,與子房基部合生;子房2室,柱頭4裂。漿果肉質。 [3]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m左右的山地灌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主風濕痹痛;勞傷;咳嗽;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毛枝崖爬藤》的精美圖片欣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