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毛慈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毛慈菇)

毛慈菇

為蘭科植物杜娟蘭、獨蒜蘭Rolfe或雲南獨蒜蘭P.yunnansisRolfe的乾燥假鱗莖。前者習稱「毛慈菇」,後二者習稱「冰球子」。主產於四川、貴州等地。夏、秋二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開大小,置沸水鍋中蒸煮至透心,乾燥。切片或搗碎用。本品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的作用。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毛慈菇
  • 別 稱:茅慈菇、冰球子
  • 界 :植物界
  • 科 :蘭科
  • 屬 :毛慈菇屬
  • 種 :毛慈菇
  • 【英文名】PSEUDOBULBUSCREMASTRAESEUPLEIONES
  • 拼音名Qiannianjian
  • 【別名】毛慈菇、茅慈菇、冰球子、泥賓子、山慈菇。
  • 【性味歸經】甘、微辛,涼。歸肝、脾經。
  •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用於癰腫疔毒,瘰癧痰核,淋巴結結核,蛇蟲咬傷。
  • 【用法用量】3~9g。外用適量。
  • 【貯藏】置乾燥處。
  • 【備註】對癰腫疔毒、瘰歷結核,內服、外敷,均可應用。用於食道癌,常與急性子、制半夏、地鱉蟲、石見穿等配合應用;用於淋巴腫瘤,常與昆布、海藻、夏枯草、象貝等配合應用。
  • 【摘錄】《中國藥典》《全國中草藥匯編》
  • 【製法】除去雜質,水浸約1小時,潤透,切薄片,乾燥或洗淨乾燥,用時搗碎。
  • 【來源】
  • 《中國藥典》--本品為蘭科植物杜鵑蘭Cremastraappendiculata(D.Don)Makino、獨蒜蘭Pleione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或雲南獨蒜蘭PleioneyunnanensisRolfe的乾燥假鱗莖。前者習稱「毛慈菇」,後二者習稱「冰球子」。夏、秋二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開大小置沸水鍋中蒸煮至透心,乾燥。《全國中草藥匯編》--蘭科獨蒜蘭屬植物瓶狀獨蒜蘭Pleione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和滇獨蒜蘭P.yunnanensisRolfe[P.chiwuanaTangetWang],以假球莖入藥。

[1]

藥材鑑別

性狀鑑別

毛慈菇:呈不規則扁球形或圓錐形,頂端漸突起,基部有鬚根痕。長1.8~3cm,膨大部直徑1~2cm。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有縱皺紋或縱溝,中部有2~3條微突起的環節,節上有鱗片葉乾枯腐爛後留下的絲狀纖維。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灰白色或黃白色,略呈角質。氣微,味淡,帶黏性。

冰球子:呈圓錐形,瓶頸狀或不規則團塊,直徑1~2cm,高1.5~2.5cm。頂端漸尖,尖端斷頭處呈盤狀,基部膨大且圓平,中央凹入,有1~2條環節,多偏向一側。撞擊外皮者表面黃白色,帶表皮者淺棕色,光滑,有不規則皺紋。斷面淺黃色,角質半透明。

顯微鑑別

本品橫切面;毛慈菇最外層為一層扁平的表皮細胞,其內有2~3列厚壁細胞,淺黃色,再向內為大的類圓形薄壁細胞,含黏液質,並含有澱粉粒。近表皮處的薄壁細胞中含有草酸鈣針晶束,長70~150μm。維管束散在,外韌型。冰球子表皮細胞切向延長,澱粉粒存在於較小的薄壁細胞中,維管束鞘纖維半月形,偶有兩半月形。

毛慈菇種植技術?

毛慈菇生長於bai海拔 600~1200 米的高山地帶,生長環境為植被較好的山地林下,闊葉林和針葉林均有生長;多為向陽坡,坡度在 45℃以下,腐殖層深厚,蘊含水分的涼爽半陰環境。林下野化栽培應避免陰暗、潮濕、不透光、不通風的地塊。

種植技術:

1、整地。

在選好的林下地塊連根清理雜草、小灌木及石塊,場地清理儘量大一些,種植區域向外延伸幾米清理。可人工除草也可藥劑除草,藥劑除草可減輕後幾年除草壓力,但要休田一年半以上,可做畦也可不做,但都要留作業道、排水溝。排水不暢,光照不足的地塊多做畦栽培。

2、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有兩種,一種為有性繁殖,即利用種子進行繁殖;一種為無性繁殖,即使用塊莖進行繁殖。有性繁殖由於種子細小,成熟度不好,繁殖技術要求高,且種植年限長,成苗率低,所以種子繁殖在實際生產中基本不採用。無性繁殖能縮短種植年限,又能滿足生產需要,且繁殖方法簡單,易於掌握,是目前生產中所採用的繁殖方法。

3、移栽。

無性繁殖的方法,就是利用塊莖繁殖。塊莖繁殖毛慈菇春、秋兩季均可栽培,春季一般5~6月份,秋季8~9月份,把起獲的假球莖或野生球莖抖淨泥土,選取芽飽滿粗壯,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的假球莖做種栽,在整好的地塊進行栽植。種栽要用光滑器具運輸,如用筐類搬運筐底要墊草,以免種栽造成創傷,儘量現起現栽,如路途較遠或不能及時栽植應拌入細砂儲運。採用分級栽培;株行距一般採用10厘米×20厘米,15厘米×20厘米,視種栽大小而定。

4、做好除草管理、肥水管理及病蟲害管理。

[2] 毛慈菇為蘭科植物杜娟蘭、獨蒜蘭或雲南獨蒜蘭的乾燥假鱗莖。別名:金燈花、鹿蹄草、山茨菇、慈姑、山慈姑、毛慈姑、泥冰子、算盤七、人頭七、太白及、水球子、泥賓子、采配蘭。呈不規則扁球形或圓錐形,頂端漸突起,基部有鬚根痕。長1.8~3cm,膨大部直徑1~2cm。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有縱皺紋或縱溝,中部有2~3條微突起的環節,節上有鱗片葉乾枯腐爛後留下的絲狀纖維。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灰白色或黃白色,略呈角質。氣微,味淡,帶黏性。主產於四川、貴州等地。毛慈菇性甘、微辛,涼。歸肝、脾經。能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用於癰腫疔毒,瘰癧痰核,淋巴結結核,蛇蟲咬傷。對癰腫疔毒、瘰歷結核,內服、外敷,均可應用。用於食道癌,常與急性子、制半夏、地鱉蟲、石見穿等配合應用;用於淋巴腫瘤,常與昆布、海藻、夏枯草、象貝等配合應用。

毛慈菇與山慈菇 是一樣的嗎?

中醫是中國的醫術代表淵源流傳,如果沒有中醫的話,那麼對中國醫學將是一大損失,而在中醫當中,中藥處於根本地位,《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是藥書中的經典,裡面對毛慈菇與山慈菇有詳細記載,中藥毛慈菇與山慈菇聽起來名字差不多,但是它們是不是同一種中草藥呢?我們一起探究一下。

毛慈菇為蘭科植物杜娟蘭、獨蒜蘭或雲南獨蒜蘭的乾燥假鱗莖。別名:金燈花、鹿蹄草、山茨菇、慈姑、山慈姑、毛慈姑、泥冰子、算盤七、人頭七、太白及、水球子、泥賓子、采配蘭。呈不規則扁球形或圓錐形,頂端漸突起,基部有鬚根痕。長1.8~3cm,膨大部直徑1~2cm。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有縱皺紋或縱溝,中部有2~3條微突起的環節,節上有鱗片葉乾枯腐爛後留下的絲狀纖維。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灰白色或黃白色,略呈角質。氣微,味淡,帶黏性。主產於四川、貴州等地。 [3] 毛慈菇性甘、微辛,涼。歸肝、脾經。能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用於癰腫疔毒,瘰癧痰核,淋巴結結核,蛇蟲咬傷。對癰腫疔毒、瘰歷結核,內服、外敷,均可應用。用於食道癌,常與急性子、制半夏、地鱉蟲、石見穿等配合應用;用於淋巴腫瘤,常與昆布、海藻、夏枯草、象貝等配合應用。

炮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水浸約1小時,潤透,切薄片,乾燥。或洗淨,乾燥,用時搗碎,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用藥禁忌:麗江山慈菇,光慈菇毒性較強,過量可引起中毒 (麗江山慈菇每次0.6~0.9克) ,大量久服可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多發性神經炎、白細胞減少等。正虛體弱者慎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