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棣棠花 (薔薇科棣棠花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棣棠花 (薔薇科棣棠花屬植物))

棣棠花 (薔薇科棣棠花屬植物)

棣棠花(學名:Kerria japonica (L.) DC.):灌木,高1-2米;小枝有棱,綠色,無毛。葉卵形或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或近圓形,邊緣有重鋸齒,上面無毛或有稀疏短柔毛,下面微生短柔毛;葉柄無毛;有托葉。花單生於側枝頂端;無毛;花直徑3-5厘米;萼筒扁平,裂片5,卵形,全緣,無毛;花瓣黃色,寬橢圓形;雄蕊多數,離生,長約花瓣之半;心皮5-8,有柔毛,花柱約與雄蕊等到長。瘦查黑色,無毛,萼裂片宿存。

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較差;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及日本都有分布。棣棠花除供觀賞外,入藥有消腫、止痛、止咳、助消化等作用。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棣棠花
  • 英文名稱:Kerria
  • 拉丁學名:Kerria japonica .
  • 別 稱:棣棠、地棠、蜂棠花、黃度梅、金棣棠梅、黃榆梅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薔薇目
  • 科 :薔薇科
  • 亞 科:薔薇亞科
  • 屬 :棣棠花屬
  • 種 :棣棠花
  • 命名者及年代:Linn., 1817

形態特徵

棣棠花是落葉灌木,高1-2米,稀達3米;小枝綠色,圓柱形,無毛,常拱垂,嫩枝有稜角。葉互生,三角狀卵形或卵圓形,頂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截形或微心形,邊緣有尖銳重鋸齒,兩面綠色,上面無毛或有稀疏柔毛,下面沿脈或脈腋有柔毛;葉柄長5-10毫米,無毛;托葉膜質,帶狀披針形,有緣毛,早落。

單花,着生在當年生側枝頂端,花梗無毛;花直徑2.5-6厘米;萼片卵狀橢圓形,頂端急尖,有小尖頭,全緣,無毛,果時宿存;花瓣黃色,寬橢圓形,頂端下凹,比萼片長1-4倍。瘦果倒卵形至半球形,褐色或黑褐色,表面無毛,有皺褶。花期4-6月,果期6-8月。

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較差,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疏鬆的沙壤土生長最好。

繁殖方式

以分株、扦插和播種法繁殖。

分株:繁殖方法分株以分株繁殖為主,母株不必挖出。在早春和晚秋進行,

用刀或鏟直接在土中從母株上分割各帶1-2枝幹的新株取出移栽,留在土中的母株,第二年再分株。重瓣棣棠適合分株繁殖法。

扦插:以早春扦插,用硬材扦插(3月份)用未發芽的一年生枝。梅雨季節,6月份左右用嫩枝扦插,用當年生粗壯枝,留半數葉插條長12-450px,插在褐色土、熟土或沙土,如果插在露地要遮蔭,防止乾燥。

播種:播種繁殖方法只在大量繁殖單瓣原種時採用。種子採收後需經過5℃低溫沙藏1-2個月,翌春播種。播後蓋細土,覆草,出苗後搭棚遮蔭。

栽培技術

選地

選地應選擇溫暖濕潤的、土壤要求鬆軟、排水良好的、非鹼性土壤。移栽地的準備:施入基肥、堆肥、廄肥、腐熟人糞尿等,混拌均勻,整平,春季發芽前或10月間移栽露地或上盆。

管理

中耕除草,5-6月份除草,一般不需要經常澆水,盆栽要在午後澆餅肥水,不易多澆。夏天要多澆水,在整個生長期視苗勢酌量追施1-2次液肥。當發現有退枝時(枝條由上而下,漸次枯死),立即剪掉枯死枝,否則蔓延到根部,導致全株死亡。在開花後留50cm高,剪去上部的枝,促使地下芽萌生。棣棠落葉後,還會出現枯枝,第二年春天(2-3月)選擇連續晴天數日剪枝,使當年枝開花旺盛,如要想多的分枝,僅留7cm左右把其餘部分剪去。在寒冷地區盆栽3年左右換一次盆,結合修根、分株、更新老弱枝。 [1]

病蟲害防治

黃葉病害

棣棠黃葉病又名失綠病,是棣棠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北方土壤偏鹼性的地區常有發生。

發病症狀,發病時首先表現為植株頂稍嫩葉發黃,葉面組織變為黃色或淡黃色,但葉脈仍為綠色,隨着病情的加重,整枚葉片全部變為黃色或黃白色,葉緣變成灰褐色並杆死。

防治方法:

  • (1)選擇適宜的栽植地,土壤以輕酸性或中性壤土為好。
  • (2)發病初期可用硫酸亞鐵溶液200倍液進行灌根,並用0.5%硫酸亞鐵溶液進行噴霧,每10天一次,連續澆灌和灌霧3—4次,可明顯改變症狀。
  • (3)多施用腐葉肥、牛馬糞等有機物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褐斑病害

發病症狀:發病初期葉片邊緣着生有灰褐色病斑,病斑呈不規則狀擴展,內灰褐色,邊緣紅褐色,發病後期病斑乾枯,褐色,着生黑色粒狀物。 發病規律:致病菌為半知菌類真菌,在寄主植株病殘體上越冬,借颳風、降雨及澆水傳播,4月下旬至5月初開始發病,7、8、9三月為發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 (1)如有發生,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顆粒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顆粒4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濕性顆粒500倍液噴霧,每11天一次,連續噴3—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 (2)加強修剪,使植株始終保持在通風透光狀態。
  • (3)發病期禁止噴灌,降低病害發展速度。

重點品種

一般所常見的是單瓣棣棠花。棣棠花還有兩個變種,一種是重瓣棣棠花,一種是白棣棠花。

變型:

* 重瓣棣棠花(K. japonica (L.) DC. f. pleniflora (Witte) Rehd.),

* 花重瓣,湖南、四川和雲南有野生,中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供觀賞用。

* 此外,還有金邊(K. japonicaf. aureo-variegata Rehd.)

* 和銀邊(K. japonicaf. picta (Sieb.)) Rehd. 等變型,葉邊呈黃色或白色,庭園栽培。

主要價值

藥用

【僳僳藥】給西里:花、枝葉治久咳,消化不良,水腫,風濕痛《怒江藥》。

【土家藥】鼓錘七(gu chui qi):花治肺虛久咳,小兒消化不良《土家藥》。

【功能主治】

治久咳,消化不良,水腫,風濕痛,熱毒瘡。莖髓作為通草代用品入藥,有催乳利尿之效。

  • 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祛風,潤肺,止咳,化痰。
  • ②《四川中藥志》:治久咳,消化不良;外洗小兒蕁麻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選方】

* 1、治久咳:棣棠花,蜂糖蒸服。(《四川中藥志》)

* 2、治風丹,熱毒瘡: 棣棠花枝葉煎水外洗。 (《重慶草藥》)

* 3、治風濕關節炎: 棣棠莖葉10克, 水煎服。 (《雲南中草藥》)

* 4、治水腫:花5克,青木香7.5克,何首烏5克,隔山消5克,桑皮15克,木賊5克,通草5克,車前子10克,水煎服。 (《湖南藥物志》) 。

園林

棣棠花枝葉翠綠細柔金花滿樹別具風姿,可栽在牆隅及管道旁,有遮蔽之效。宜作花籬、花徑,群植於常綠樹叢之前,古木之旁山石縫隙之中或池畔、水邊、溪流及湖沼沿岸成片栽種,均甚相宜;若配植疏林草地或山坡林下,則尤為雅致野趣盎然,盆栽觀賞也可。

《全國中草藥匯編》:棣棠花

[h ttps://baike.baidu.com/item/%E6%A3%A3%E6%A3%A0%E8%8A%B1/965714?fr=aladdin 圖片來源]
  • 拼音Dì Tánɡ Huā
  • 別名蜂棠花
  • 來源薔薇科棣棠花屬植物棣棠花Kerria japonica (L.) DC.,
  • 以嫩枝葉及花入藥。夏季採花及嫩枝葉,鮮用或曬乾。

性味苦、澀,平。

功能主治花:化痰止咳。用於肺結核咳嗽。

莖、葉:祛風利濕,解毒。用於風濕關節痛,小兒消化不良;外用治癰癤腫毒,蕁麻疹,濕疹。

用法用量花1~3錢,莖葉3~6錢,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棣棠花

  • 拼音Dì Tánɡ Huā
  • 別名地棠、黃度梅、金棣棠、黃榆葉梅、麻葉棣棠(《中國樹木分類學》),地園花(《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蜂棠花、小通花、清明花(《四川中藥志》),金旦子花(《雲南中草藥》)。
  • 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棣棠的花或枝葉。4~5月採花;7~8月采枝葉。
  • 原形態棣棠(《群芳譜》)

落葉灌木,高達1.5~2米。小枝綠色.老時平滑無毛。葉互生,橢圓狀卵形,長2~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截形或微心形,邊緣有重鋸齒或有淺裂,上面無毛,下面蒼白色,沿脈間疏生短柔毛;葉柄長5~10毫米;托葉鑽狀,早落。花生於側枝頂端,黃色;萼片5,裂片卵形,突尖頭,筒部短廣;花瓣金黃色,5片,廣橢圓形,鈍頭;花盤環狀,位於萼筒內;雄蕊多數,花絲線狀,長為花瓣之半;雌蕊5枚,花柱絲狀,與雄蕊等長。瘦果,棕黑色。花期4~5月。

生境分部多栽培於庭園。分布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廣東、雲南、河南等地。

化學成分花含蠟質色素,系土木香腦、葉黃素二棕櫚酸酯、葉黃素油酸酯的混合物。葉含維生素C_100~200毫克%。另有謂棣棠含柳穿魚甙。

性味

  • ①《四川中藥志》:"性平,味澀,無毒。"
  • ②《雲南中草藥》:"微苦澀,平。"

功能主治治久咳,消化不良,水腫,風濕痛,熱毒瘡。

  • 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祛風,潤肺,止咳,化痰。"
  • ②《四川中藥志》:"治久咳,消化不良;外洗小兒蕁麻疹。"
  • ③《湖南藥物志》:"治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複方

  • ①治久咳:棣棠花,蜂糖蒸服。(《四川中藥志》)
  • ②治風丹,熱毒瘡:棣棠花枝葉煎水外洗。(《重慶草藥》)
  • ③治風濕關節炎:棣棠莖葉二錢,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 ④治水腫:棣棠花一錢,青木香一錢半,何首烏一錢,隔山消一錢,桑皮三錢,木賊一錢,通草一錢,車前子二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棣棠花

  • 拼音Dì Tánɡ Huā
  • 英文名Flower of Japanese Kerria
  • 別名畫眉槓、雞蛋花、三月花、青通花、通花條、地棠、黃度梅、金棣棠、黃榆葉梅、麻葉棣棠、地團花、金錢花、蜂棠花、小通花、清明花、金旦子花。
  • 出處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四川中藥志》:棣棠的根和嫩枝葉與花同功,但藥力較弱。
  • 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棣棠花及重瓣棣棠花的花或枝葉。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Kerria japonica (L.) DC.[Rubus japonicus L.]
  • 採收和儲藏:4-5月採花,曬乾。

原形態落葉灌木,高1-2m,稀達3m。小枝綠色,圓柱形,無毛,常拱垂,嫩枝有稜角,枝條折斷後可見白色的髓。葉互生;葉柄長5-10mm,無毛;托葉膜質,帶狀披針形,有緣毛,早落;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卵圓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截形或微心形,邊緣有尖銳重鋸齒,上面無毛或有稀疏柔毛,下面沿脈或脈腋有柔毛。花兩性,大而單生,着生在當年生側枝頂端,花梗無毛;花直徑2.5-6cm;萼片5,覆瓦狀排列,卵狀橢圓形,先端急尖,有小尖頭,全緣,無毛,果時宿存;花瓣5。寬橢圓形,先端下凹,比萼片長1-4倍,黃色,具短爪。雄蕊多數,排列成數組,疏被柔毛;雌蕊5-8,分離,生於萼筒內;花柱直立。瘦果倒卵形至半球形,褐色或黑褐色,表面無毛,有皺褶。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3000m的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西南及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性狀花呈扁球形,直徑0.5-1cm,黃色;萼片先端5,深裂,裂片卵形,筒部短廣;花瓣金黃色,5片,廣橢圓形,鈍頭,萼筒內有環狀花盤;雄蕊多數;雌蕊5枚。氣微,味苦澀。

化學成分花瓣含柳穿魚甙(pectolinarin)即5,7-二羥基-4,6-二甲氧基黃酮-7-芸香甙(5,7-dihydroxy-4,6-dimethoxyflavone-7-rutinoside)等。

藥理作用棣棠花水煮醇沉液以4g(生藥)/kg給大鼠灌服,可使大鼠給藥5h後尿量顯着提高,表現出利尿作用。它對大鼠尿中Na\﹢、Cl-含顯着增加尿中K\﹢的含量。

性味苦、澀;平

歸經肺;胃;脾經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利尿消腫;解毒。主咳嗽,風濕痹痛,產後勞傷痛,水腫,小便不利,消化不良,癰疽腫毒,濕疹,蕁麻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2]

複方

* ①治久咳:棣棠花,蜂糖蒸服。(《四川中藥志》)

* ②治風丹,熱毒瘡: 棣棠花枝葉煎水外洗。 (《重慶草藥》)

* ③治風濕關節炎: 棣棠莖葉二錢, 水煎服。 (《雲南中草藥》)

* ④治水腫: 棣棠花一錢,青木香一錢半,何首烏一錢,隔山消一錢,桑皮三錢,木賊一錢,通草一錢,車前子二錢,水煎服。 (《湖南藥物志》)

各家論述

* 1.《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祛風,潤肺,止咳,化痰。

* 2.《四川中藥志》:治久咳,消化不良;外洗小兒蕁麻疹。

* 3.《湖南藥物志》:治水腫。

相關知識

名稱由來:原產中國從雲南到長江流域一直到秦嶺山區,只是因為19世紀有個叫Kerr的西方人最初是在日本接觸到這種花,所以誤認為原產地是日本,於是取名字Kerria並在後面跟了個joponica。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棣棠花 (蔷薇科棣棠花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峨眉山的棣棠花開啦


相關視頻

棣棠花


相關視頻

棣棠花你知道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