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梓木(樟科,檫木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梓木(樟科,檫木屬植物))

目錄

檫木(學名:Sassafras tzumu(Hemsl.) Hemsl)

是樟科,檫木屬落葉喬木,高可達35米,胸徑達2.5米;樹皮平滑,頂芽大,橢圓形,芽鱗近圓形,葉片互生,聚集於枝頂,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裂片先端略鈍,堅紙質,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葉柄纖細,花序頂生,先葉開放,多花,與序軸密被棕褐色柔毛,苞片線形至絲狀,位於花序最下部者最長。花黃色,雌雄異株;花梗纖細,花被筒極短,花被裂片披針形,花絲扁平,被柔毛,果近球形,果托呈紅色。3-4月開花,5-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及雲南等省區。常生於疏林或密林中,海拔150-1900米。該種木材淺黃色,材質優良,細緻,耐久,用於造船、水車及上等家具;根和樹皮入藥,功能活血散瘀,祛風去濕,治扭挫傷和腰肌勞傷;果、葉和根尚含芳香油,根含油1% 以上,油主要成分為黃樟油素。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檫木
  • 拉丁學名:Sassafras tzumu (Hemsl.) Hemsl.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毛茛目
  • 科 :樟科
  • 亞 科:樟亞科
  • 族 :樟族
  • 屬 :檫木屬
  • 種 :檫木
  • 命名者及年代:Hemsl.,1907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可達35米,胸徑達2.5米;樹皮幼時黃綠色,平滑,老時變灰褐色,呈不規則縱裂。頂芽大,橢圓形,長達1.4厘米,直徑0.9厘米,芽鱗近圓形,外面密被黃色絹毛。枝條粗壯,近圓柱形,多少具梭角,無毛,初時帶紅色,干後變黑色。葉互生,聚集於枝頂,卵形或倒卵形,長9-18厘米,寬6-1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淺裂,裂片先端略鈍,堅紙質,上面綠色,晦暗或略光亮,下面灰綠色,兩面無毛或下面尤其是沿脈網疏被短硬毛,羽狀脈或離基三出脈,中脈、側脈及支脈兩面稍明顯,最下方一對側脈對生,十分發達,向葉緣一方生出多數支脈,支脈向葉緣弧狀網結;葉柄纖細,長(1)2-7厘米,鮮時常帶紅色,腹平背凸,無毛或略被短硬毛。

花序頂生,先葉開放,長4-5厘米,多花,具梗,梗長不及1厘米,與序軸密被棕褐色柔毛,基部承有遲落互生的總苞片;苞片線形至絲狀,長1-8毫米,位於花序最下部者最長。花黃色,長約4毫米,雌雄異株;花梗纖細,長4.5-6毫米,密被棕褐色柔毛。雄花:花被筒極短,花被裂片6,披針形,近相等,長約3.5毫米,先端稍鈍,外面疏被柔毛,內面近於無毛;能育雄蕊9,成三輪排列,近相等,長約3毫米,花絲扁平,被柔毛,第一、二輪雄蕊花絲無腺體,第三輪雄蕊花絲近基部有一對具短柄的腺體,花葯均為卵圓狀長圓形,4室,上方2室較小,藥室均內向,退化雄蕊3,長1.5毫米,三角狀鑽形,具柄;退化雌蕊明顯。雌花:退化雄蕊12,排成四輪,體態上類似雄花的能育雄蕊及退化雄蕊;子房卵珠形,長約1毫米,無毛,花柱長約1.2毫米,等粗,柱頭盤狀。果近球形,直徑達8毫米,成熟時藍黑色而帶有白蠟粉,着生於淺杯狀的果托上,果梗長1.5-2厘米,上端漸增粗,無毛,與果托呈紅色。花期3-4月,果期5-9月。

病蟲防治

檫樹的主要病蟲害有檫白輪蚧:檫白輪蚧多發生在純林樹冠中上部1-2年生的嫩梢、枝條和葉片上。在猖獗盛期,蟲口密度大,有虫部分象打過霜和刷過石灰水一樣。受害枝幹樹皮凸凹不平,葉片失綠,捲曲萎縮,輕者影響林木生長,重者導致林木死亡。該蟲易發生在溫暖潮濕、空氣不大流通、日照不易直射的純林內,主要借風、昆蟲及其他動物傳播。

防治方法:

⑴營造混交林。

⑵用50%馬拉松、40%樂果、1000倍液,或50%殺螟松、25%亞胺硫磷800倍液在5月底至6月上旬防治第一代初孵若蟲。 [1]

主要價值

經濟:本種木材淺黃色,材質優良,細緻耐久,用於造船水車上等家具;果、葉和根尚含芳香油,根含油1% 以上,油主要成分為黃樟油素

藥用:根和樹皮入藥,功能活血散瘀祛風去濕,治扭挫傷腰肌勞傷;葉入藥,有祛風逐濕,活血散瘀之效。

《中藥大辭典》:梓木

拼音:Zǐ Mù

出處:《握靈本草》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梓的木材。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梓白皮"條。

化學成分:含梓木內酯;又含多種萘醌衍生物,其中已確證的有α-拉杷酮。

功能主治:《握靈本草》:"治手足痛風,梓木煎湯,桶上蒸之,勿令湯氣入目。""治霍亂不吐不瀉,以梓木屑煎濃汁吐之。"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梓木

拼音:Zǐ Mù

英文名:wood of Ovate Catalpa

別名:雷電子

出處:出自《握靈本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紫葳科植物梓的木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talpa ovata G.Don.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采,切薄片,曬乾。

原形態:梓 喬木,高達15m。樹冠傘形,主幹通直,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常帶紫色,具稀疏柔毛。葉對生或近於對生,有時輪生;葉柄長6-18cm;葉片闊卵形,長寬近相等,長約25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全緣或淺波狀,常3淺裂,兩面均粗糙,微被柔毛或近無毛,側脈4-6對,基部掌狀脈5-7條。頂生圓錐花序,花序梗微被疏毛,長12-28cm;花萼2唇開裂,長6-8mm,綠色或紫色;花冠鍾狀,淡黃色,內面具2黃色條紋及紫色斑點,長約2.5cm,直徑約2cm;能育雄蕊2,花絲插生於花冠筒上,退化雄蕊3;子房上位,棒形,柱頭2裂。蒴果線形,下垂,長20-30cm,粗5-7mm。種子條橢圓形,長6-8mm,兩端具有平展的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化學成分:梓木部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蠟酸(cetot-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對-羥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a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香草醛(vanillin),葡萄糖(glucose),甘露糖(mannose),木糖(xylose),鼠李糖(rhamnose)[1],三十烷酸(2-對羥苯基乙基)酯[2-(4-hydroxyphenyl)ethyl triaconta-noate],1-二十八酰基甘油酯(1-octacosanoyl glyceride),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阿魏酸-二十六烷醇酯(n-hexacosyl feru-late),梓桐(catalponone),脫氧拉杷醇(deoxylapachol)[2],梓內酯酮(catalpalacetone)[3],梓木酮醇(catalponol)[4],1-甲基萘醌(1-menaquinone),α-拉杷醌(α-lapachone),4-羥基-α-拉杷醌(4-hy-droxy-α-拉杷酯(4,9-dihydroxy-α-lapachone),8-羥基去氫-異-α拉杷醌(8-hydroxydehydro-iso-α-lapachone)[5]。還含3,8-二羥基去氫異-α-拉杷醌(3,8-dihydroxydehydro-iso-α-lapachone),1-羥基-2-甲基-蒽醌(1-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去氫-α-拉杷醌(dehydro-α-lapachone)[5]。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肺;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催吐;止痛。主霍亂不吐不瀉;手足痛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9g。外用:適量,煎湯熏蒸。 [2]

各家論述

《握靈本草》:治手足痛風,梓木煎湯,桶上蒸之,勿令湯氣人目。治霍亂不吐不瀉,以梓木屑煎濃汁吐之。

摘錄《中華本草》

《梓木》的精美圖片欣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