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梅 花(薔薇科 杏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梅 花(薔薇科 杏屬植物))
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兩側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梅原產中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樁。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藥。果實可食、鹽漬或干制,或熏製成烏梅入藥,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梅(學名:Armeniaca mume Sieb.):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梅
- 拉丁學名:Armeniaca mume Sieb.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薔薇目
- 科 :薔薇科
- 亞 科:李亞科
- 屬 :杏屬
- 種 :梅
- 變 種:3變種 [2]
- 品 種:500餘園藝品種
- 命名者及年代:Sieb., 1830
植物學史
梅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書經》云:「若作和羹,爾唯鹽梅。」《禮記·內則》載:「桃諸梅諸卵鹽。」《詩經·周南》云:「摽有梅,其實七兮!」在《秦風·終南》、《陳風·墓門》、《曹風·鸕鳩》等詩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書的記載說明,古時梅子是代酪作為調味品的,系祭祀、烹調和饋贈等不可或缺少的東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引種馴化野梅使之成為家梅——果梅。1975年,中國考古人員在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這說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觀賞梅花的興起,大致始自漢初。《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姻脂梅。」這時的梅花品種,當系既觀花又結實的兼用品種,恐屬江梅、官粉兩型。西漢末年揚雄作《蜀都賦》云:「被以櫻、梅,樹以木蘭。」可見約在2000年前,梅已作為園林樹木用於城市綠化了。
隋(581-618年)、唐(618-907年)至五代(902-963年),是藝梅漸盛時期。據說,在隋唐之際,浙江天台山國清寺主章安大師(561-632年)曾於寺前手植梅樹。唐代名臣宋景作《梅花賦》有「獨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貸語。根據詩文記載來看,隋、唐、五代時的梅花品種,主要屬江梅型或官粉型。在四川,唐時始有硃砂型品種出現,當時稱「紅梅」。《全唐詩話》載:「蜀州郡閣有紅梅數株。」今日崇慶縣(即古蜀州)硃砂型品種既多且好,顯然是有其歷史根源的。
宋(960-1368年),是中國古代藝梅的興盛時期。藝梅技藝大有提高,花色品種顯著增多。南宋范成大著《梅譜》(約1186年),搜集梅花品種12個,還介紹了繁殖栽培方法等,這是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藝梅專著。書中除介紹江梅型、官粉型、硃砂型外,還介紹了前所未有的「玉碟型」(即「重葉梅」)、「綠萼型」、「單杏型」。屬杏梅系杏梅類、黃香型(即百葉湘梅,屬黃香梅類)和旱梅型(花期特早,中國國內已不多見),等等。此外,周敘《洛陽花木記》(1082年),記載了硃砂型(紅梅)等品種。而張磁的(功甫)《梅品》(1185年)與宋伯仁《榜花喜神譜》(1239年)等,則為有關梅花欣賞與詩、畫的專著。
元代有個愛梅、詠梅、畫梅成癖的王冕,在九旦山植梅千株。其《墨梅》畫、詩,皆遠近聞名。趙孟頫、楊維楨、謝宗可、僧明本等,俱有名詩詠梅。現昆明溫泉對岸的曹溪寺內有一株700多年前生的元梅,老態龍鍾,虹曲萬狀,仍年年開花、結實。
明代梅花的栽培技術有了較大提高,新品種大量出現,種植梅花在當時社會具有相當的普遍性,梅花的栽培達到了繁榮昌盛的高度。明、清時;藝梅規模與水平續有進展,品種也不斷增多。明王象晉的《群芳譜》(1621年),記載梅花品種達19個之多,並分成白梅、紅梅、異品3大類。劉世儒的《梅諸》,汪怠孝的《梅史》,皆記梅花,資料甚豐。 [3] 清陳昊子的《花鎮》(1688年),記有梅花品種21個,而其中的「台閣」梅、「照水」梅,均為前所未有的新品種。當時蘇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地,以植梅成林而聞名。龔自珍(1792-1841年)的《病梅館記》云:「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重修成都縣誌》(1873年)記載旱梅、白梅、官春梅、照水梅、硃砂梅、綠萼梅等甚詳。當時,詠梅的書、文、畫,爭相出世,「揚州八怪」中詠梅、畫梅的名家,如金農、李方膺,為世人知曉。
辛亥革命以後,梅花栽培進入了科技創新發展的時代。梅花品種由各地分散種植到集中入圃,由地方和個體栽培到國家政府投入進行科學研究和規模化發展。以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陳俊愉等為代表的中國學者,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努力建立了中國梅花統一分類新體系,出版了《中國梅花品種圖志》、《中國梅》等鴻篇巨著,為梅花研究栽培、普及提供了科學參照。
形態特徵
梅是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4-8厘米,寬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幼嫩時兩面被短柔毛,成長時逐漸脫落,或僅下面脈腋間具短柔毛;葉柄長1-2厘米,幼時具毛,老時脫落,常有腺體。
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梗短,長約1-3毫米,常無毛;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萼筒寬鐘形,無毛或有時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圓鈍;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雄蕊短或稍長於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長於雄蕊。
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頂端圓形而有小突尖頭,基部漸狹成楔形,兩側微扁,腹棱稍鈍,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顯縱溝,表面具蜂窩狀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華北果期延至7-8月)。2n=16,24。
主要變種
厚葉梅(變種)野梅:Armeniaca mume Sieb. var.palleseens (Franch.) Yu et Lu葉片較厚,近革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果實卵球形;核近球形,基部鈍而成圓形。
產中國四川西部至雲南西部。此種為梅的野生種,生于山坡林中或溪邊,海拔1700-3100米。
長梗梅(變種):Armeniaca mume Sieb. var. cernua (Franch.) Yu et Lu葉片披針形,先端漸尖;花梗長1厘米,結果時俯垂。
產中國雲南西部至西北部。生于山坡路邊、溪邊或疏林下,海拔1900-2600米。越南北部和老撾北部也有分布。
品種分類
梅的品種分果梅和花梅兩大類
果梅
果梅的栽培品種,據曾勉教授在浙江的調查研究,大致分為三類,簡述如下。
- 白梅品種群:果實黃白色,質粗,味苦,核大肉少,供制梅干用。例如大白頭、太公種等。成熟期在4月上、中旬。
- 青梅品種群:果實青色或青黃色,味酸或稍帶苦澀,品質中等,多數供制蜜餞用。例如四月梅、五月梅、白水梅等。成熟期為4月中、下旬。
- 花梅品種群:果實紅色或紫紅色,質細脆而味稍酸,品質優良,供制陳皮梅、劈梅等用。例如軟條梅、紫蒂梅、大葉豬肝、胭脂梅等。成熟期在5月上、中旬至6月。
花梅
花梅的品種,由於長期栽培,變異較大,品種甚多,據陳俊愉教授近期研究,分為以下四類。
一、 直腳梅類(Armeniaca mume var. mume) 枝條直立或斜展,按花型和花色分為以下七型。
- 江梅型(Armeniaca mume f. simpliciflora T. Y. Chen) 花碟形,單瓣,純白、水紅、肉色或桃紅等色。有29個品種,如單粉、單瓣紅、楊貴妃、小玉蝶、白梅等。
- 宮粉型(Armeniaca mume f.alphandii Carr.Rehd.) 花碟形,半重瓣至重瓣,粉紅色。現知75個品種,如宮粉、粉嘴子、千葉紅、南京春,粉妝檯閣等。
- 大紅型(Armeniaca mume f.rubriflora T. Y. Chen) 似宮粉型而花色大紅,開花特繁,甜香甚濃。有品種15個,如紅梅、大紅、小紅、紅星、天星紅等。
- 硃砂型(Armeniaca mume f. purpurea (Makino)T. Y. Chen) 花碟形,單瓣、半重瓣或重瓣,紫紅色。已有47個品種,如白須硃砂、江南硃砂、骨里紅等。
- 玉碟型(Armeniaca mume f. albo-plena (Bailey)Rehd.) 花碟形,重瓣,白色;花萼絳紫色。有30個品種,如玉碟、粉碟、紫蒂白等。
- 綠萼型(Armeniaca mume f. viridicalyx (Makino)T. Y. Chen) 花碟形,單瓣至半重瓣,白色;花萼綠色。已有13品種,如綠萼、單瓣綠萼、李花綠萼等。
- 灑金型(Armeniaca mume f. versicolor T. Y. Chen et H. H. Lu) 花碟形,單瓣至重瓣,在一棵樹上同時開近白色、粉紅色與白底紅條或白底紅斑點的各色花朵,較為獨特。現已知有9個品種,如灑金紅、晚跳枝、二喬、五寶等。
二、照水梅類(Armeniaca mume var.pendula Sieb.) 枝條下垂,形成獨特的傘狀樹姿,可分為以下六型。
- 單粉照水型(Armeniaca mume f. simplex T. Y. Chen) 花碟形,單瓣,粉紅或白色。現知有3個品種,如單粉照水、單瓣照水等。
- 雙粉照水型(Armeniaca mumef. modesta T. Y. Chen) 花碟形,半重瓣或重瓣,粉紅色。有2個品種,即綾眼和東洋紅照水。
- 骨紅照水型(Armeniaca mume f. atropurpurea T. Y. Chen) 花碟形,單瓣,深紫紅色,如骨紅照水。
- 殘雪照水型(Armeniaca mume f. albiflora T. Y. Chen) 花碟形,半重瓣,白色,如殘雪照水。
- 白碧照水型(Armeniaca mume f. viridiflora T. Y. Chen)花碟形,單瓣或半重瓣,白色;花萼綠色,如雙碧照水、單碧照水。
- 五寶照水型(Armeniaca mume f. marmorata T. Y. Chen) 一棵樹上同時開近白、粉紅及白底紅條紋或白底紅斑點的花,如五寶照水。
=== 三、龍游梅類(Armeniaca mume var. tortuosa T. Y. Chen et H. H. Lu) ===枝條自然扭曲如游龍;花碟形,半重瓣,白色,如龍游梅。
=== 四、杏梅類(Armeniaca mume var. bungo Makino) === 枝和葉似山杏;花半重瓣,粉紅色,如杏梅、洋梅、送春等品種。花期較晚,抗寒性較強,可能是杏與梅的天然雜交種。
主要價值
經濟
變種和品種極多,可分花梅及果梅兩類。花梅主要供觀賞。果梅其果實主要作加工或藥用,一般加工製成各種蜜餞和果醬;用青梅加工製成烏梅供藥用,為收斂劑,能治痢疾,並有鎮咳、祛痰、解熱、殺蟲等功效,又為提取枸櫞酸的原料;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成粉末治黃疽有效。該種植物對氟化氫污染敏感,可以用來監測大氣氟化物行染。未成熟果實含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等;種子含苦杏仁苷;花含揮髮油,油中含苯甲醛、苯甲酸等。
梅花最宜植於庭院、草坪、低山丘陵,可孤植、叢植、群植。又可盆栽觀賞或加以整剪做成各式樁景,或作切花瓶插供室內裝飾用。
醫藥
花蕾(梅花):微酸、澀,平。開郁和中,化痰,解毒。用於鬱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癧瘡毒。果實(烏梅):酸、澀,平。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用於肺虛久咳,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膽道蛔蟲症。
【蒙藥】哈日一桂勒斯:果實用於肺虛久咳,口乾煩渴,膽道蛔蟲,膽囊炎,慢性腹瀉,痢疾,崩漏《蒙藥》。
【彝藥】莖葉用於熱毒內陷,濕重氣滯,胸熱脹滿,久熱不退,腸癰痢疾,滑胎漏胎《哀牢》。果實治肺虛久咳,口乾煩渴,膽道蛔蟲,膽囊炎,細菌性痢疾,慢性腹瀉,月經過多,癌瘤,牛皮癬《大理資志》。 【傣藥】埋罵風:用於清暑,除煩,降火《傣醫藥》。埋罵風,嘛風:果實用於肺虛久咳,口乾煩渴,膽道蛔蟲,膽囊炎,細菌性痢疾,慢性腹瀉,月經過多,癌瘤,牛皮癬;外用於瘡瘍久不收口,雞眼;樹皮用於牙痛,咳嗽《滇省志》。
【水藥】女鳳:果實治久泄久痢《水醫藥》。
【傈僳藥】十九:果實治咳嗽,痢疾,尿血,便血,膽道蛔蟲《怒江藥》。
【白藥】千其千:果治療消化不良,腹瀉《滇藥錄》
觀賞
中國古代文人對梅花情有獨鍾,視賞梅為一件雅事。賞梅貴在「探」字,品賞梅花一般着眼於色、香、形、韻、時等方面。
色:梅花的花色有紫紅、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多種顏色。「紅梅」,花形極美,花香濃郁;「綠萼」,花白色,萼片綠色,重瓣雪白,香味襲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紅」,色深紅重瓣,凋謝時色亦不淡,樹質似紅木;「玉蝶」,花白略帶輕紅,有單重瓣之分,輕柔素雅。成片栽植上萬株梅花,疏枝綴玉繽紛怒放,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綠如碧玉,形成梅海凝雲,雲蒸霞蔚的壯觀景象。
香:梅花香味別具神韻、清逸幽雅,被歷代文人墨客稱為暗香。「着意尋香不肯香,香在無尋處」讓人難以捕捉卻又時時沁人肺腑、催人慾醉。探梅時節,徜徉在花叢之中,微風陣陣掠過梅林,猶如浸身香海,通體蘊香。
形:古人認為「梅以形勢為第一」,即形態和姿勢。形態有俯、仰、側、臥、依、盼等,姿勢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樹皮漆黑而多糙紋,其枝虬曲蒼勁嶙峋、風韻灑落,有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梅花枝條清癯、明晰、色彩和諧,或曲如游龍,或披靡而下,多變而有規律,呈現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
韻:宋代詩人范成大在《梅譜》中說:「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石着為貴。」所以在詩人、畫家的筆下,梅花的形態總離不開橫、斜、疏、瘦四個字。人們觀賞梅韻的標準,則以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謂之「梅韻四貴」。
時:探梅賞梅須及時。過早,含苞未放;遲了落英繽紛。古人認為「花是將開未開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時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驚蟄」為候,一般以驚蟄前後10天為春梅探賞的最佳時機。 觀賞梅花的情境也十分講究。
《梅品》由宋朝張功甫撰寫於1194年,專門介紹如何欣賞梅花。據《梅品》曰有二十六宜:淡雲,曉日,薄寒,細雨,輕煙,佳月,夕陽,微雪,晚霞、珍禽,孤鶴,清溪,小橋,竹邊,松下,明窗,疏籬,蒼崖,綠苔,銅瓶、紙帳、林間吹笛,膝下橫琴,石枰下棋、掃雪煎茶、美人淡妝簪戴等情況下,對梅的欣賞就更富有詩情畫意。
四貴四不貴:貴疏不貴繁,貴合不貴開,貴瘦不貴肥,貴老不貴新。梅的枝幹以蒼勁嶙峋為美,形若游龍,遒勁倔強的枝幹,綴以數朵凌寒傲放的淡梅,兼覆一層薄雪,「古梅一樹雪精神」,儼然天成一幅水墨大寫意。 [1]
相關文化
市花市樹
中國南京、無錫、泰州、武漢、丹江口、鄂州、淮北、梅州、南投等10個城市,已將梅花定為市花。
許多專家及民眾還積極推祟梅花為國花。2019年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在中國林業網、中國花卉協會網站和「中國花卉協會」微信公眾號發出《投票:我心中的國花》,向公眾徵求對我國國花的意向。廣大公眾對國花高度關注,積極踴躍參與,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投票總數362264票,投票結果如下:同意梅花為國花44551票,占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