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柴桂 (樟科、樟屬植物))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柴桂 (樟科、樟屬植物))

【製法】選樹幹徑達15厘米以上的桂樹(過嫩則質量差,不宜砍伐),將樹幹鋸成50厘米長的短節,剝下樹皮(切勿折破),置於室內以青草覆蓋「發汗」,至發熱時取出,再按樹皮的厚薄大小,縱切成寬約10~15厘米的條塊,曬乾即成。

柴桂(樟科、樟屬植物)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柴桂
  • 拉丁學名: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
  • 別 名:臭馬桂、三條筋、桂皮香
  • 界 :植物界
  • 科 :樟科
  • 屬 :樟屬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0米,胸徑20厘米;樹皮灰褐色,有芳香氣。枝條圓柱形,茶褐色,無毛,幼枝炙少具稜角,初時略被灰白微柔毛,後毛被漸脫落。葉互生或在幼枝上部者有時近對生,卵圓形、長圓形或披針形,長7.5-15厘米,寬(2-5)3-5.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銳尖或寬楔形,薄革質,上面綠色,光亮,下面綠白色,晦暗,兩面無毛,離基三出脈,中脈直貫葉端,側脈自葉基5-10毫米處生出,斜向上弧曲,在葉端之下消失,與側脈在上面稍凸起,下面卻十分凸起,橫脈波狀,細脈網狀,均在兩面多少明顯;葉柄長0.5-1.3厘米,腹面略具溝槽,無毛。

圓錐花序腋生及頂生,長5-10厘米,多花,分枝,分枝末端為3-5花的聚傘花序,總梗長1-4厘米,與各級序軸疏被灰白細小微柔毛。花白綠色,長達6毫米;花梗長4-6毫米,纖細,被灰白細小微柔毛。花被外面疏被內面密被灰白短柔毛,花被筒倒錐形,短小,長不及2毫米,花被裂片倒卵狀長圓形,長約4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鈍。能育雄蕊9,花絲被灰白柔毛,第一、二輪雄蕊長3.8毫米,花葯卵狀長圓形,長1.3毫米,藥室4,內向,花絲細長,長達2.5毫米,無腺體,第三輪雄蕊長4毫米,花葯長圓形,長1.5毫米,藥室4,外向,花絲長約2.5毫米,下部1/3處有一對具細柄的卵狀心形的腺體。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輪,被柔毛,長1.7毫米,先端三角狀箭頭形,具長柄。子房卵球形,長1.2毫米,被柔毛,花柱細長,長3.6毫米,柱頭小,不明顯。成熟果未見。花期4-5月。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或谷地的常綠闊葉林中或水邊,海拔1180-1930米。產雲南西部。尼泊爾、不丹、印度也有。 [1]

主要價值

樹皮入藥,功效同肉桂。

【來源】以樹皮入藥。立春至處暑期均可采剝,以夏初最宜。

【性味歸經】辛、甘,大熱。有小毒。

【用法用量】 1~2錢。

【功能主治】散風寒,止嘔吐,除濕痹,通經脈。用於嘔吐,噎膈,胸悶腹痛筋骨疼痛腰膝冷痛跌打損傷

【備註】(1)同屬植物三條筋樹Cinnamomum tamala Nees et Eberm.的樹皮在西南地區也稱柴桂。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柴桂

拼音注音:Chái Guì

別名:三條筋、桂皮、肉桂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柴桂的樹皮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nnamomum tamala(Buch.-Ham.)Nees et Eberm.[Laurs tamala Buch.-Ham.]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切碎,曬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或谷地常綠闊葉林中或水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西部和南部。

原形態

柴桂常綠喬木,高達20m。樹皮灰褐色,有芳香氣。枝條茶褐色,無毛,幼時略被微柔毛,後漸脫落無毛。葉互生或近對生;葉柄長5-13mm,無毛;葉片卵形、長圓形或披針形,長7.5-15cm,寬3-5.5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上面綠色,光亮,下面綠白色,兩面無毛,離基三出脈,中脈和側脈在葉上面稍凸起,下面顯着凸起,網脈兩面略明顯,薄革質。圓錐花序腋生和頂生,長5-10cm,疏被灰白色微柔毛,分枝末端具3-5朵花作聚傘狀排列;花兩性,長約6mm,白綠色,花梗長4-6mm,被灰白色微柔毛;花被筒倒錐形,長約2mm,花被裂片倒卵狀長圓形,長約4mm,寬約1.5mm,先端鈍;能育雄蕊9,花絲被灰白色柔毛,第1-2輪雄蕊長約3.8mm,花葯卵狀長圓形,長1.3mm,4室,內向瓣裂,花絲長約2.5mm,無腺體,第3輪雄蕊長約4mm,花葯長圓形,長1.5mm,4室,外向瓣裂,花絲長約2.5mm,近下部有1對卵狀心形腺體;退化雄蕊3,長1.7mm,被柔毛,箭頭形,具柄;子房卵球形,長約1.2mm,被柔毛,花柱長3.6mm,柱頭不明顯。花期4-5月。

性狀

1.性狀鑑別 樹皮略呈筒狀、半筒狀或不規則的塊片,長短厚薄不等。外皮灰褐色,有灰白色地衣斑及不明顯的皮孔;內表面紅棕色,光滑,有不明顯的細縱紋。質硬而脆,折斷面整齊。具特異的香氣,味甜,辣。 以皮薄、油潤、香氣濃、味甜而辣,嚼之渣少者為佳。

2.顯微鑑別 樹皮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壁厚,木化。皮層有較多厚壁細胞,類方形,直徑32-40um,壁均勻增厚或內壁厚。中柱鞘部位石細胞群斷續排列成環,石細胞大,多數長圓形,長徑72-180-240μm,短徑32-80μm,壁厚20-28μm,也有短橢圓形或圓形的,直徑60-70um。韌皮束外端有較大的石細胞群及少量厚壁細胞群散在。射線細胞中有草酸鈣小方晶。

化學成分 樹皮及葉均含揮髮油,葉油的主要成分為丁香油酚(eugenol),占78%,還含水芹烯(phellandrene),樟腦(camphor)等。樹皮揮髮油主要成分為桂皮醛(cinnamaldehyde)等。柴桂另含3,4',5,7-四羥基黃酮(3,4',5,7-tetrahydroxyflavone),3,3',4',5,7-五羥基黃酮(3,3',4',5,7-pentahydroxyflavone),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opyranoside),山柰酚-3-○-槐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kaempferol-3,7-di-○-rhamnopyranoside)和槲皮素-3-O-芸香糖甙(quercetin-3-○-rutinoside)。

藥理作用:揮髮油對胃有局部刺激作用,能解除或減輕噁心和胃腸脹氣。 [2]

歸經:肝;脾經

性味:辛;甘;溫

注意:陰虛者禁服。

功能主治:溫通經脈;行氣止痛。主寒濕痹痛;脘腹疼痛;痛經;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研末,0.3-0.5g。外用:適量,研粉,調敷。

摘錄 《中華本草》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柴桂 (樟科、樟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愛上火,「柴桂薑湯」一方搞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