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柘子樹(桑科 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柘子樹(桑科 植物))

柘子樹(桑科 植物)

柘子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米,樹皮淡灰色,成不規則的薄片狀剝落;幼枝有細毛,後脫落,有硬刺。葉卵形或倒卵形,頂端銳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或3裂,幼時兩面有毛,老時僅背面沿主脈上有細毛。花排列成頭狀花序,單生或成對腋生。聚花果近球形,紅色。花期6月,果然期9-10月。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柘子樹
  • 拉丁學名: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Bur
  • 別 稱:柘樹、桑橙、灰桑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科 :桑科
  • 種 :柘子樹
  • 分布區域:河北南部、華東、中南、西南等省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7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無毛,略具棱,有棘刺,刺長5-20毫米;冬芽赤褐色。葉卵形或菱狀卵形,偶為三裂,長5-14厘米,寬3-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至圓形,表面深綠色,背面綠白色,無毛或被柔毛,側脈4-6對;葉柄長1-2厘米,被微柔毛。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為球形頭狀花序,單生或成對腋生,具短總花梗;雄花序直徑0.5厘米,雄花有苞片2枚,附着於花被片上,花被片4,肉質,先端肥厚,內卷,內面有黃色腺體2個,雄蕊4,與花被片對生,花絲在花芽時直立,退化雌蕊錐形;雌花序直徑1-1.5厘米,花被片與雄花同數,花被片先端盾形,內卷,內面下部有2黃色腺體,子房埋於花被片下部。聚花果近球形,直徑約2.5厘米,肉質,成熟時桔紅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喜光亦耐蔭。耐寒,喜鈣土樹種,耐乾旱瘠薄,多生于山脊的石縫中,適生性很強。生於較蔭蔽濕潤的地方,則葉形較大,質較嫩;生於乾燥瘠薄之地,葉形較小,先端常3裂。根系發達,生長較慢。產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區(北達陝西、河北)。生於海拔500-1500(-2200)米,陽光充足的山地或林緣。朝鮮也有。日本有栽培。 [1]

主要價值

柘樹用途廣泛,葉秀果麗,可用於公園,街頭綠地綠化,也可作庭院綠陰樹和園地刺籬。木材可用於製作名貴家具,莖皮可用於造紙,根皮可入藥,果實可食用或釀酒。柘樹適應性強,再生能力強,根系發達,是治理石漠化、荒漠化惡劣土地條件,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的先鋒樹種。

柘木利用價值最高,是一種珍貴木材樹種。材質堅硬,密度大,耐磨損、耐腐蝕,木材紋理非常細膩清晰,其邊材淺黃褐色,心材為淺紅褐色,是製作家具和工藝品的珍貴材料。

由於種種原因,山東省自20世紀中後期以來,人工栽培的用材樹種主要是楊樹,黑松、刺槐等速生樹種,其主要目的是滿足房屋建築、紙漿造紙和人造板用材等的需要。對於珍貴用材樹種,基本上未有人工栽培。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話水平及鑑賞能力的提高,社會對珍貴木材的需求越來越大。適時發展柘樹種植,在經濟上可以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對珍貴木材的需求,在生態上可以保持水土,改善惡劣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覆蓋率。因此,適當發展柘樹種植,既可抵禦干早春薄土地自然條件限制,又可加大荒山植被覆蓋,提供珍貴木材,提高林產品附加值,又可減少石漠化山地,固土護堰,減少水土流失,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材用兼持薄山地改良先鋒綠化樹種。

410歲的古柘樹

青島齊魯網11月17日訊(記者 李英 通訊員 李玉華 孫慶蘭)沿青島西海岸新區黃大路前行,至西海岸新區王台鎮韓家寨村路段,一棵蒼老古樹兀然聳立在路邊的果園內,獨具一份天然的蒼古之韻。這棵孤零零長在村外的古樹已有410歲,是素有「南檀北柘」的柘樹。近日,記者來到新區王台鎮韓家寨村,實地探訪了這棵410歲的古柘樹,以及她守護着的土地。

區最老柘樹

上午10時許,剛走至韓家寨村,便遠遠望見那棵古老的大樹孤零零聳立路邊果園內,樹幹高約5米、胸徑約182厘米,冠幅7米的樹冠就像一把撐起的大傘,宛如臥倚虎軀,形似迄邐之蒼龍。「這棵樹叫柘子樹,也叫柘樹。」村民韓玉亮告訴記者,柘樹一直孤零零地長在村外的果園內,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生長至今。「年歲太久了,村裡的百歲老人都不知道這棵樹的年齡。」

走近細觀,古柘樹形態奇特,盤根錯節,虬勁有力。順根枝向上仰望,在主幹離地面約1米處分兩個主枝。主枝自地面往上4米多處均為中空,樹皮大都乾裂,歲月的侵蝕在樹幹上形成了多處窟窿,有的深達10多厘米。記者從林業局了解到,在新區,一百年以上的柘樹只有5棵,此棵柘樹為最年老,已有410歲。

與村莊共成長

對於古柘樹的歷史,韓家寨村子裡不少村民都難以說清,從一些年長者口中,還能大概了解到此樹的由來。

記者跟隨韓玉亮找到了90歲高齡的薛宗禮,他是村里年齡最大的老人。「明朝時這個村子叫寨里村,只有邗姓,後來發生戰爭,幾乎所有的邗姓都被殺,只一戶邗姓藏在地窖中,才得以活下來。」年邁的薛宗禮說起了這棵柘樹的傳說,後來韓姓和薛姓從雲南和山西遷到此處。

「邗姓家有一女兒,唱戲為生,但未出嫁便得病去世。她死後,就埋在此處,後來便長出這棵柘樹。」薛宗禮慢悠悠地說,據他推測,飛過的候鳥所銜的柘樹種子無意中落在墳墓上,自然生長而成。「韓姓和邗姓合成現在的韓姓,村子也改名為韓家寨。」

「不管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這棵柘樹都稱得上是村裡的奇蹟,和村子一起經歷了朝代變遷和戰亂,又見證了村子的發展。」薛宗禮如是說。 [2]

村民奉如珍寶

雖然經歷了朝代變遷和戰亂,柘樹仍然被保護得很好。在上世紀60年代的饑荒中,村民們砍掉了很多樹木燒了做飯,但沒有人打過這棵樹的主意。每年春天到來時,枯枝椏便吐出新芽;夏秋之際,桔紅果掛滿枝頭。

記者了解到,柘樹有着「南檀北柘」之稱,是名貴樹種之一,也是生長極為緩慢的樹種之一。「柘樹長成大樹很不易,成為百年以上古樹更是難得。」韓玉亮笑着說,在村里,古柘樹已成為「神樹」,村民無不敬畏,當作是珍寶中的珍寶。


《柘子樹》的精美圖片欣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