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戈壁短舌菊(菊科 短舌菊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戈壁短舌菊(菊科 短舌菊屬植物))

是菊科、短舌菊屬植物。灌木,高40-80厘米。莖自基部多分枝,開展。老枝外皮灰黃色,通常呈不規則條狀剝裂;小枝白黃色或棕色。葉灰綠色,稍肉質,枝下部葉長1-2厘米,羽狀3-5深裂,裂片線形或倒披針狀線形。頭狀花序單生枝端,長圓形,長8-10毫米;總苞片外層者較小,卵圓形。無舌狀花;管狀花約16,花冠長約3毫米,下部淡綠色,疏被柔毛和腺體,上部黃色。瘦果略具3梭,長約2毫米,無毛。花果期8-9月。

分布於蒙古和中國(內蒙古巴彥淖爾盟及阿拉善盟)。生於典型荒漠及草原化荒漠地帶的砂礫質戈壁,有時在阿拉善北部可形成面積較大的灌木荒漠群落。屬於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戈壁短舌菊戈壁短舌菊是古地中海早生植物區系的孑遺植物,僅為阿拉善荒漠東部所特有。另外,該種形態獨特,是短舌菊屬中唯一沒有舌狀花的種,在分類上也有重要研究價值。戈壁短舌菊還為駱駝等家畜所採食。不僅是菊花優良的種質資源,而且可以作為荒漠治理、鹽鹼地生態恢復、邊坡綠化乃至中國北方植被屋面直接應用的良好材料。

戈壁短舌菊(學名:Brachanthemum gobicum Krascheninnikov)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戈壁短舌菊
  • 拉丁學名:Brachanthemum gobicum Krascheninnikov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 :春黃菊族
  • 亞 族:菊亞族
  • 屬 :短舌菊屬
  • 種 :戈壁短舌菊
  • 命名者及年代:Krascheninnikov,1933
  • 保護級別: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形態特徵

灌木,高40-80厘米。莖自基部多分枝,開展。老枝外皮灰黃色,通常呈不規則條狀剝裂;小枝白黃色或棕色,下部無毛,上部被或疏或密的短柔毛和腺體。葉灰綠色,稍肉質,枝下部葉長1-2厘米,羽狀3-5深裂,裂片線形或倒披針狀線形,先端鈍,兩面密被短柔毛和腺點;上部葉窄線形,全緣。

頭狀花序單生枝端,長圓形,長8-10毫米;總苞片外層者較小,卵圓形,內層者披針形,兩者先端鈍圓,邊緣膜質,背部凸起,密被短柔毛和腺點。無舌狀花;管狀花約16,花冠長約3毫米,下部淡綠色,疏被柔毛和腺體,上部黃色。瘦果略具3梭,長約2毫米,無毛。花果期8-9月。

繁殖方法

材料類別

戈壁短舌菊半木質化的莖段。

培養條件

啟動培養基:

  • ①MS+6-BA0.25毫克/升+NAA0.01毫克/升。叢生芽誘導培養基:
  • ②MS+6-BA0.5毫克/升+NAA0.05毫克/升;
  • ③MS+6-BA0.3毫克/升+NAA0.05毫克/升;
  • ④MS+6-BA0.25毫克/升+NAA0.05毫克/升。生根培養基:
  • ⑤1/2MS+IBA0.1毫克/升。上述培養基中分別附加30克/升蔗糖和7克/升瓊脂,pH為5.8-6.0。培養溫度為(25±2)℃;光照強度25微摩爾/平方米/秒,光照時間16小時/天。

生長與分化情況

初代培養:

取戈壁短舌菊半木質化健壯無病蟲害枝條,剪去大部分葉子,先用洗衣粉漂洗,然後用流水沖洗40 分鐘左右,在超淨工作檯上先用75%的酒精浸泡30-40秒,無菌水沖洗1遍,再用20%(V/V)次氯酸鈉溶液消毒10分鐘,無菌水沖洗4遍,接種於培養基上。1周左右,側芽開始萌動,培養基上的玻璃化15%左右,但側芽萌發速度較慢。

繼代培養:將初代培養基中長出的側芽及時切下,接種到繼代培養基中,3周後陸續分化出不定芽。接種於培養基中的玻璃化程度較輕,且叢生芽較為強壯,所以在短舌菊繼代培養時宜採用培養基③的配方,繁殖係數為4。

根的誘導:將長勢較好的無根苗接種到培養基⑤中,3周以後開始長出大量根系,生根率達到80%。

煉苗與移栽:先在培養室里將已生根苗的瓶蓋打開,煉苗2天後拿到溫室中,用清水洗淨根系上的培養基,然後栽種到經過高錳酸鉀滅菌的河沙中,澆透水,噴施綠亨2號,防止爛根,將移栽好的苗放到陰涼處1周,並注意保濕,待生長比較穩定後再放到陽光下讓其生長,移栽後的成活率達85%左右。

主要價值

研究:戈壁短舌菊是古地中海早生植物區系的孑遺植物,僅為阿拉善荒漠東部所特有。另外,該種形態獨特,是短舌菊屬中唯一沒有舌狀花的種,在分類上也有重要研究價值

飼料:戈壁短舌菊為中等飼用植物駱駝喜食其嫩枝,羊樂食或不喜食。

生態:戈壁短舌菊極其耐旱,耐鹽鹼,不僅是菊花優良的種質資源,而且可以作為荒漠治理、鹽鹼地生態恢復、邊坡綠化乃至中國北方植被屋面直接應用的良好材料。 [1]

== 保护现状 ==

保護級別:屬於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瀕危原因:該種分布區狹小,種群數量少,屬殘遺分布,由於頻繁的放牧使其分布區日益縮小,處於瀕危狀態之中。

保護措施:在該種分布集中的地區建立自然保護點,防止過度放牧。建議將一部分戈壁短舌菊群落圍欄保護,進行生態生物學觀測與研究亦應將其引種栽培,保存其種質資源。

短舌菊屬(學名:Brachanthemum DC.)

是菊科下的一個屬,小半灌木,被單毛、叉狀分枝的毛或星狀毛。葉互生或幾成對生,羽狀或掌狀或掌式羽伏分裂。頭狀花序異型,單生頂端,或少數或多數排成疏散或緊密的傘房花序。

形態特徵

邊花雌性,舌狀,1-15個,極少無舌狀花而邊緣雌花成管狀的。中央盤花兩性管狀。總苞鍾狀、半球形或倒圓錐狀。總苞片4-5層,硬草質,邊緣光亮或褐色膜質。花托突起,鈍圓錐狀,無托毛,或花托平而有短托毛。舌狀花黃色,少白色;舌片卵形或橢圓形,長1.2-8毫米。管狀花黃色,頂端5齒裂。花柱分枝線形,頂端截形。全部瘦果同形,圓柱形,基部收窄,有5條脈紋。無冠狀冠毛。

草本或灌木狀;葉互生;頭狀花序放射狀,有梗,排成傘房花序,舌狀花雌性,舌片近圓形;盤花兩性,管狀,均孕育;總苞片4-5層;花序托無托片;瘦果三棱形,頂端無冠狀冠毛。

模式分布

屬模式種:Brachanthemum fruticulosum (Ledeb.) DC. 全屬約7種,分布亞洲中部。生草原及半荒漠地區。我國約有5種。

自廣義的菊屬Chrysanthemum中分出,7種,產中亞,我國有5種,產新疆、甘肅、內蒙古等省區。 [2]

所有物種

* 灌木短舌菊 * 哈薩克短舌菊 * 吉爾吉斯短舌菊 * 蒙古短舌菊 * 星毛短舌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