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尾葉白珠(杜鵑花科、白珠樹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尾葉白珠(杜鵑花科、白珠樹屬植物))
為白珠樹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離2-3米,稀達6米,樹皮灰黑帶紫色;枝條細長,常左右曲折,無毛,常有縱紋,淡褐色。葉長圓形至橢圓形,厚革質。總狀花序腋生,疏生多花,序軸被短柔毛;苞片卵形,急尖,具緣毛;小苞片2,對生或近對生,卵形。花萼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花冠白色,卵狀壇形。子房密被白色絨毛,花柱粗壯。漿果狀蒴果球形,黑色或紫黑色;種子細小。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產於四川西部、雲南西部和西北部、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1300-3600米的雜木林中。
目錄
尾葉白珠(學名:Gaultheria griffithiana Wight)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尾葉白珠
- 別 名:山胡椒、阿門支力、尾葉白珠樹
- 拉丁學名:Gaultheria griffithiana Wight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杜鵑花目
- 科 :杜鵑花科
- 亞 科:白珠樹亞科
- 屬 :白珠樹屬
- 種 :尾葉白珠
- 命名者及年代:Wight,1847
-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西部等。
形態特徵編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離2-3米,稀達6米,樹皮灰黑帶紫色;葉長圓形至橢圓形,厚革質,長(8-)12-14(-15)厘米,寬3.5-4.5厘米,先端尾狀長漸尖,尖尾長1-1.5厘米,基部鈍圓或楔形,邊緣具細密鋸齒,無毛,背面密被褐色斑點或疏被斑點,中脈在表面凹入,在背面隆起,側脈5-8對,自中脈伸出,連同網脈在兩面明顯;葉柄粗短,長5-6毫米,無毛。
總狀花序腋生,長5-7(-9)厘米,疏生多花,序軸被短柔毛;花梗長5毫米,稀達8毫米,被柔毛;苞片卵形,直徑約1.5毫米,急尖,具緣毛;小苞片2,對生或近對生,着生於花梗中部以下,卵形,長約1毫米.具微緣毛;花萼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長約2毫米,無毛或疏被微緣毛;花冠白色,卵狀壇形,口部收縮,5淺裂,外面無毛;雄蕊10枚,花絲長約1毫米,下部寬,被毛,每藥室頂端具2芒;子房密被白色絨毛,花柱粗壯,柱頭不規則4裂。
漿果狀蒴果球形,直徑約7毫米,黑色或紫黑色;種子細小。花期5-7月,果期8-10月。(註:尾葉白珠圖冊資料來源)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300-)2400-3600米的雜木林中。產於中國四川西部、雲南西部和西北部、西藏東南部。緬甸、不丹、錫金亦有。 [1]
參考文獻
尾葉白珠(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山胡椒(四川)、阿門支力(雲南麗江納西族語)圖版17:5-8
Gaultheria griffithiana Wight in Calc. Journ. Not. Hist. 8: 176. 1847: C. B. Clarke in Hook. f. Fl. Brit. Ind. 3: 458. 1882: Gupta et C. Malick in Fl. Bhutann 138. 1973;中國高等植物圖鑑3: 184, 圖4321. 1974; T. Z. Hsu in Act. Bot. Yunn. 3: 427. 1981: 雲南植物志4: 596. 圖版170, 1-4. 1986. ——G. caudata Stapf in Curds's Bot. Mag. 154: t. 9228. 1931.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珠樹
拼音注音:Bái Zhū Shù
別名:滇白珠樹、小透骨草、透骨香、鑽骨風、火炭子、透骨草[雲南、貴州]、滿山香、滿天香、洗澡葉、冬綠樹
來源:為杜鵑花科白珠樹屬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 (Franch.)Rehd.,以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活血止痛。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胃寒疼痛。風寒感冒。
用法用量:3~5錢。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白珠樹
拼音注音:Bái Zhū Shù
別名:老虎尿、老虎面、滿山香、牛頭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白珠樹的根或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aultheria leucoarpaBl,var.cumingiana(Vidal)T.Z.hsu(G.cumingiana Vidal;G.lecocarpaBl.f.cumingicna(Vidal)Sleumer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向陽山坡或灌木叢中,喜砂質壤土。
資源分布:分布於台灣、湖南、廣東、海南等地。
原形態
常綠灌木,高1-1.5m。小枝細長,多彎向一側,幼時綠色,老時紫紅色,常具縱紋。單葉互生;葉柄長3-5mm;葉片厚紙質,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5-8cm,寬2-3.5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矮鈍鋸齒,兩面均無毛,主脈和網脈均明顯隆起。總狀花序腋生,長達5cm,有花1-5朵,花梗長4-5mm;苞片小,卵狀披針形,漸尖頭;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邊緣稍有睫毛;花冠白色,鍾狀,口部5裂,裂片稍張開;雄蕊10,花絲扁平,被微柔毛,藥室先端伸長成2芒;子房扁球形,微5裂,花柱長4mm。漿果狀蒴果扁球形,具宿存的花柱,宿粵深紫色,肉質。種子多數,細小。夏季開花。
性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根30-60g;或浸酒。外用:莖、葉適量,煎水洗;或鮮葉搗敷。。 [2]
臨床應用
滿山香沖劑滿山香根1000g,糖粉適量,取滿山香根,按水提取乙醇沉澱法,濾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後低溫濃縮至相對密度1.38-1.40(熱測)。加適量糖粉與糊精,制軟材,制顆粒,低溫乾燥,整粒,分裝,每袋重6.5-7.5g,約相當於滿山香根8g。功能清熱解毒,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腦炎,口服或鼻飼,每次:歲以下半袋,2-4歲1袋,5-10歲1袋半,11歲以上2袋,每日2次,[《中草藥通訊》1979,(7):2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