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大葉小雀花 (豆科 杭子梢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大葉小雀花 (豆科 杭子梢屬植物))

為豆科杭子梢屬下的一個變種變型。生長於海拔1700-2700米的山坡、路邊、灌叢、草地等處。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多在西部)及雲南省(西部,特別是西北部)。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省德欽縣。

大葉小雀花(學名:Campylotropis polyantha)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大葉小雀花
  • 拉丁學名:Campylotropis polyantha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薔薇目
  • 亞 目:薔薇亞目
  • 科 :豆科
  • 亞 科:蝶形花亞科
  • 族 :山螞蝗族胡枝子亞族
  • 屬 :杭子梢屬
  • 種 :小雀花
  • 分布區域:產四川(多在西部)及雲南(西部,特別是西北部)

形態特徵

小葉較大,長達6厘米,寬達3厘米,橢圓形至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基部圓形。葉形近似於?子梢及太白山。子梢,但其他特徵同小雀花。 [1]

小雀花(原變型)

灌木,多分枝,高(0.5-)1-2(-3)米。嫩枝有棱,被較疏或較密的短柔毛,老枝暗褐色或黑褐色,無毛或被較疏短柔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狹三角形至披針形,稍漸尖至長漸尖,長2-4(-6)毫米;葉柄長6-25(-35)毫米,通常被短柔毛或長柔毛;小葉橢圓形至長圓形、橢圓狀倒卵形至長圓狀倒卵形或楔狀倒卵形,長8-30(-40)毫米,寬4-15(-20)毫米,先端微缺、圓形或鈍,具小凸尖,基部圓形或有時向基部漸狹呈寬楔形或近楔形,上面綠色,通常無毛,稀有短柔毛,脈明顯,下面淡綠色,貼生或近貼生長柔毛或短柔毛,毛較疏生至密生,有時近於絹毛。總狀花序腋生並常頂生形成圓錐花序,有時花序下無葉或腋出花序的葉發育較晚以致開花時形成無葉的圓錐花序,通常總狀花序連同總花梗長2-13厘米,總花梗長0.2-5厘米,有時總狀花序短縮並密集,形如花序分枝或類似簇生這狀;苞片廣卵形漸尖至披針形長漸尖,長(1)1.5-3毫米,通常早落,有時一部分較晚脫落或少數宿存;花梗長(3-)4-7(-9)毫米,密生開展的短柔毛或有時毛貼生;小苞片早落;花萼鐘形或狹鐘形,長3-4(-5)毫米,中裂或有時微深裂或微淺裂,密被近貼狀的短柔毛,裂片近等長,上方裂片大部分合生,先端分離部分長0.3-0.7(-1)毫米;花冠粉紅色、談紅紫色或近白色,長9-12毫米,龍骨瓣呈直角或鈍角內彎,通常瓣片上部比瓣片下部(連瓣柄)短(0.5-)1-2毫米,少為短2-3毫米;子房被毛。莢果橢圓形或斜卵形,向兩端漸狹,頂端漸尖,稀為寬橢圓形或近圓形、頂端具驟尖的,長(6-)7-9(-11)毫米,寬3-5毫米,頂端具0.2-1毫米長的喙尖,基部具1.3-2.3毫米長的果頸,被白色至棕色長柔毛或短柔毛,邊緣密生纖毛。花、果期3-11(12)月。

其他種類

狹葉小雀花(植物研究)

f. souliei (Schindl.) P. Y. Fu op. cit. 46. 1987. ——Campylotropis souliei Schindl. in Engl. Bot. Jahrb. 54:66. 1917.小葉狹長圓形至線形,長2-6厘米,寬0.5-1厘米,花梗長2-6(8)毫米,其他特徵同小雀花原變型。產四川西部及西藏東部。生於向陽山坡、石質地及岩壁上,海拔2500-32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巴塘。

大葉小雀花(植物研究)

f. macrophylla P. Y. Fu op. cit. 46. 1987.小葉較大,長達6厘米,寬達3厘米,橢圓形至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基部圓形。葉形近似於[艹/杭]子梢及太白山[艹/杭]子梢,但其他特徵同小雀花。產四川(多在西部)及雲南(西部,特別是西北部)。生于山坡、路邊、灌叢、草地等處,海拔1700-27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省德欽縣。

密毛小雀花(變種)(植物研究)

var. tomentosa P. Y. Fu op. cit. 46. 1987.小枝被灰白色絨毛;葉柄被短絨毛或密生開展的長柔毛或短柔毛;小葉上面被短柔毛或無毛,下面被絨毛或近綿毛狀;總花梗具短絨毛;苞片長約3(-5)毫米;莢果密生開展的長柔毛,果柄長達2毫米;其他特徵同原變種模式。產四川及雲南。生於干山坡及荒野草地、路邊等處,海拔900-13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省石棉縣。

光果小雀花(變種)

var. leiocarpa (Pampan.) Petetr-Stibal in Act. Hort. Gothob. 13:437. 1940;雲南種子植物名錄上冊, 576. 1984; P. Y. Fu op. cit. 47. 1987. ——Lespedeza eriocarpa DC. var. chinensis Pampan. subvar. polyantha (Franch.) Pampan. f. leiocarpa Pampan. in Nouv. Giorn. Bot. Ital. 17:22. 1910. ——L. dichromoxylon Levl. Fl. Kouy-Tcheou 236. 1914. ——Campylotropis schneideri Schindl. in Fedde, Repert. Sp. Nov. 21:20. 1925. ——L. "dichromocalyx" (Sphalm.) Rehd. in Journ. Arn. Arb. 13:329. 1932. pro syn.莢果及子房無毛,邊緣有纖毛;其他特徵同原變種。產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東部)。生于山坡、溝谷、林緣、林內、路邊、灌叢等處,海拔1300-3000米。 [2]

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省昆明

本種分布於雲南、四川甘肅南部貴州西藏東部,生長較普遍,生態幅寬廣形態變異也較大,特別是葉的形狀,大小,毛被,腋出花序的葉發育早晚或有時無葉,莢果的形狀及頂端漸尖與驟尖之間的逐步過渡等等。這些變異均是逐漸過渡、交叉連續不可分割而屬於同一種的範圍這內的。如取個別標本看來,易誤定為不同的種,因而過去曾發表過許多種的名稱。我們結合原始資料,研究了大量標本,特別是模式產地的標本,觀察其形態特徵上的變化系列,認為前人發表的一些種應屬於本種的同物異名,而對於比較穩定的類群,則作以上的種下分類群安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