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大葉捲瓣蘭(蘭科、石豆蘭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大葉捲瓣蘭(蘭科、石豆蘭屬植物))

為蘭科石豆蘭屬下的一個種。產貴州南部(惠水)、雲南西北部(怒江流域)、西藏東南部(墨脫),生於海拔 1700––2000米的常綠闊葉林的林緣岩石上,分布於不丹、印度東北部、緬甸。

大葉捲瓣蘭(學名:Bulbophyllum amplifolium)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大葉捲瓣蘭
  • 拼 音:dà yè juǎn bàn lán
  • 拉丁學名:Bulbophyllum amplifolium (Rolfe) N. P. Balakrishnan & Sud. Chowdhury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單子葉植物綱
  • 目 :微子目
  • 科 :蘭科
  • 屬 :石豆蘭屬
  • 種 :大葉捲瓣蘭
  • 分布區域:貴州、雲南、西藏、不丹、印度東北部、緬甸

形態特徵

根狀莖匍匐,粗6-10毫米,密被膜質鞘。假鱗莖在根狀莖上疏生,彼此相距約10厘米,卵狀長圓柱形,長5-8厘米,中部粗達1.5厘米,干後黃色,表面光滑帶光澤,頂生1枚葉,基部常被鞘腐爛後的殘存纖維。

葉大,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8 (-) 10-21厘米,中部寬達8.5厘米,先端鈍,基部近圓形,具長4-7厘米的柄。

花葶1-2個,從假鱗莖基部抽出,直立,長15-30厘米,傘形花序具4-8朵花;花序柄粗3-4毫米,疏生3-5枚緊抱的筒狀鞘;花苞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稍凹的,長8-13毫米;花梗和子房長1.5-2厘米;花大,淡黃褐色;中萼片近圓形,凹的,長、寬約1厘米,具5條脈,邊緣近先端處稍具細齒,先端具1條彎曲的剛毛;剛毛長約8毫米,先端膨大呈棒狀,密被細乳突;側萼片披針形,長4.5-5.5厘米,基部貼生在蕊柱足上,基部上方扭轉而兩側萼片的上下側邊緣除在先端分離外,分別彼此粘合。

花瓣卵狀三角形,長4毫米,基部寬3毫米,具1條脈,邊緣篦齒狀,先端具與中萼片相同的剛毛;唇瓣肉質,卵狀長圓形,長約6毫米,向外下彎,先端鈍,基部近心形;蕊柱長約3毫米;蕊柱足長4毫米,其分離部分長3毫米;蕊柱齒鐮刀狀,大而寬扁,高出藥帽之上,長約5毫米,先端具短尖,藥帽前緣先端具齒。花期10-11月。 [1]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700-2000米常綠闊葉林林緣岩石上。產貴州南部(惠水)雲南西北部(怒江流域)西藏東南部(墨脫)。分布於不丹印度東北部緬甸

石豆蘭屬(學名:Bulbophyllum Thouars)

石豆蘭屬是單子葉植物綱蘭科最大的屬,有2000餘種,中國有約98種 原產亞洲和非洲熱帶地區。具匍匐根狀莖和圓形假鱗莖,多數種的假鱗莖頂端有一枚單葉。花萼色彩鮮艷,較花瓣大。

主要特徵

附生草本。根狀莖匍匐,少有直立的,具或不具假鱗莖。假鱗莖緊靠,聚生或疏離,形狀、大小變化甚大,具1個節間。葉通常1枚,少有2-3枚,頂生於假鱗莖,無假鱗莖的直接從根狀莖上發出;葉片肉質或革質,先端稍凹或銳尖、圓鈍,基部無柄或具柄。

花葶側生於假鱗莖基部或從根狀莖的節上抽出,比葉長或短,具單花或多朵至許多花組成為總狀或近傘狀花序;花苞片通常小;花小至中等大;萼片近相等或側萼片遠比中萼片長,全緣或邊緣具齒、毛或其他附屬物;側萼片離生或下側邊緣彼此粘合,或由於其基部扭轉而使上下側邊緣彼此有不同程度的粘合或靠合,基部貼生於蕊柱足兩側而形成囊狀的萼囊;花瓣比萼片小,全緣或邊緣具齒、毛等附屬物;唇瓣肉質,比花瓣小,向外下彎,基部與蕊柱足末端連接而形成活動或不動的關節;蕊柱短,具翅,基部延伸為足;蕊柱翅在蕊柱中部或基部以不同程度向前擴展,向上伸延為形狀多樣的蕊柱齒;花葯俯傾,2室或由於隔膜消失而成1室;花粉團蠟質,4個成2對,無附屬物。

下級分類

  • 疏莖石豆蘭:Bulbophyllum formosanum (Rolfe) Seidenf.
  • 台東石豆蘭:Bulbophyllum taitungianum
  • 無假鱗莖組:Sect. Aphanobulbon Schltr.
  • 單葉捲瓣蘭組:Sect. Cirrhopetalum (Lindl.) Rchb. f.
  • 短序組 Sect.:Desmosanthes (Bl.) J. J. Smith
  • 飄帶組 Sect.:Epicrianthes (Bl.) Benth. et Hook. f.
  • 球花組 Sect.:Globiceps Schltr.
  • 小花組 Sect.:Micromonanthe Schltr.
  • 球莖組 Sect.:Monilibulbus J. J. Smith
  • 雙葉石豆蘭組:Sect. Pleiophyllus J. J. Smith
  • 隱序組 Sect.:Polyblepharon Schltr.
  • 長序組 Sect.:Racemosae Benth. et Hook. f.
  • 大花組 Sect.:Sestochilos (Breda) Benth. et Hook. f.
  • 雙葉捲瓣蘭組:Sect. Tripudianthes Seidenf.

[2]

代表植物

大葉捲瓣蘭(學名:Bulbophyllumamplifolium (Rolfe) Balak. et Chowdhury)

根狀莖匍匐,粗6-10毫米,密被膜質鞘。假鱗莖在根狀莖上疏生,彼此相距約10厘米,卵狀長圓柱形,長5-8厘米,中部粗達1.5厘米,干後黃色,表面光滑帶光澤,頂生1枚葉,基部常被鞘腐爛後的殘存纖維。葉大,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8 (-) 10-21厘米,中部寬達8.5厘米,先端鈍,基部近圓形,具長4-7厘米的柄。花葶1-2個,從假鱗莖基部抽出,直立,長15-30厘米,傘形花序具4-8朵花;花序柄粗3-4毫米,疏生3-5枚緊抱的筒狀鞘;花苞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稍凹的,長8-13毫米;花梗和子房長1.5-2厘米;花大,淡黃褐色;中萼片近圓形,凹的,長、寬約1厘米,具5條脈,邊緣近先端處稍具細齒,先端具1條彎曲的剛毛;剛毛長約8毫米,先端膨大呈棒狀,密被細乳突;側萼片披針形,長4.5-5.5厘米,基部貼生在蕊柱足上,基部上方扭轉而兩側萼片的上下側邊緣除在先端分離外,分別彼此粘合;花瓣卵狀三角形,長4毫米,基部寬3毫米,具1條脈,邊緣篦齒狀,先端具與中萼片相同的剛毛;唇瓣肉質,卵狀長圓形,長約6毫米,向外下彎,先端鈍,基部近心形;蕊柱長約3毫米;蕊柱足長4毫米,其分離部分長3毫米;蕊柱齒鐮刀狀,大而寬扁,高出藥帽之上,長約5毫米,先端具短尖,藥帽前緣先端具齒。花期10-11月。

主要價值

本屬植物的一些植物具有藥用價值,有些植物可以作為觀賞植物供人們觀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