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多穗蓼(蓼科、蓼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多穗蓼原圖鏈接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多穗蓼(蓼科、蓼屬植物))

多穗蓼,中藥名。為蓼科植物多穗蓼Polygonum polystachyum Wall.ex Meisn.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之功效。常用於痢疾,泄瀉,小兒消化不良,風濕腫痛,跌打損傷。分布於雲南、西藏等地。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多穗蓼
  • 別 名:辣蓼、水蓼、多穗假虎杖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蓼目
  • 科  :蓼科
  • 屬  :蓼屬
  • 種  :多穗蓼
  • 採收時間:6-10月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 毒 性:無毒
  • 分布區域:雲南、西藏等地

形態特徵

半灌木,高100-150cm。莖直立,多分枝,密被短柔毛。葉互生;葉柄粗壯,長約1cm;托葉鞘筒狀,上部偏斜;葉片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戟形,長6-15cm,寬3-5cm,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大型展開的圓錐狀花序;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紅色,外面2個較小,內面3個較大,近圓形,長約4mm。瘦果三棱形,黃褐色,短於花被。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0-4500m的山坡、灌叢、林下。分布於雲南、西藏等地。

入藥部位:全草。

性味:味辛、苦,性涼。

歸經:歸肺、脾、胃、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利濕。

主治:痢疾,泄瀉,小兒消化不良,風濕腫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採集加工:6-10月採收全草,扎把曬乾。 [1]

相關論述

《西藏常用中草藥》:「祛風利濕,殺蟲止痢,清熱解毒。」「(治)菌痢,腸炎,小兒消化不良,跌打損傷,風濕腫痛,皮膚濕疹。」

【藥用與偏方】

現代藥理分析表明,蓼的煎劑對痢疾桿菌、白喉桿菌、變形桿菌、鼠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蓼還有止血的作用,水蓼葉用於子宮出血(月經過多),痔瘡出血以及其他內出血等。水蓼中所含的甙能加速血液的凝固。水蓼對蛆蟲還有殺滅作用。動物實驗:還表明:水蓼中所含的揮髮油有顯著降低血壓的作用。

我國醫學認為,水蓼性味辛、溫。有化濕行滯祛風、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痧穢腹痛吐瀉轉筋、泄瀉、痢疾、胃腸炎、風濕、腳氣、風濕性關節炎、跌打腫痛、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外用可治毒蛇咬傷皮膚濕疹,跌打損傷等。《唐本草》記載說:水蓼「主被蛇傷,搗敷之;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悶;水煮漬腳捋之,消腳氣腫。」

1。治急性腸炎

  • ①水蓼全草研粉裝入膠囊,每服0.5~0.7克,每日4次,小兒酌減。
  • ②水蓼干根60克,水煎2次,合併過濾,濃縮至100毫升,1日3次分服。

2.治阿米巴痢疾水蓼全草9克,白花蛇舌草、仙鶴·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3.治風寒大熱水蓼、淡竹葉、姜茅草各適量,水煎服。

4。治水瀉紅辣蓼30克,水煎,一日3次服。

5.治小兒疳積水蓼全草15~18克,麥芽12克。水煎,早晚飯前二次分服,連服數日。

6.治腳痛成瘡水蓼(銼)煮湯,令溫熱得所,頻頻淋洗。

7.治腳癬鮮水蓼100克,切碎,加水150毫升,煎30~40分鐘,過濾,濾液加適量苯甲酸作防腐劑,貯瓶備用。每天用藥液塗患部2次。 [2]

【營養成分與食用方法】

每100克蓼的可食部分中,含胡蘿蔔素7.89毫克,維生素B20.38毫克,維生素C225毫克。另外,還含有水蓼二醛、異水蓼二醛、水蓼素、槲皮素、槲皮甙、槲皮黃甙、8-谷甾醇、氯化鉀等成分。其食用方法是,每年的春天,采嫩苗或嫩葉,開水燙後去汁,加調料炒食。陶弘景曾說古代有三種蓼可食:「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一名香蓼,亦相似而香,並不甚辛而好食;一是青蓼,人家常有,其葉有圓者、尖者,以圓者為勝,所由即是此。」李時珍也說:「古人種蓼為蔬……故《禮記》烹雞豚魚鱉,皆實蓼於其腹中,而和羹膾,亦須切蓼也。後世飲食不用,人亦不復載.惟造酒釉者用其汁耳。」

《中藥大辭典》:多穗蓼

拼音注音:Duō Suì Liǎo

別名:辣蓼、水蓼、恣恣薩曾(藏名)。

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蓼科植物多穗蓼的全草。 6~10月採收。

生境分布:生於路旁、溝邊較陰濕處。分布西藏等地。

原形態

草本,高100~15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密被短柔毛。葉近無柄或有短柄;葉片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戟狀的心形,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短柔毛。花序為大型開展的圓錐狀,花白色或淡紅色。瘦果三棱形,短於花被。

化學成分:全草含蓼屬甙、臘梅甙、異槲皮甙、槲皮甙、槲皮素、3』-甲基鼠李素。 [3]

性味:性涼,味辛。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殺蟲止痢,清熱解毒。治菌痢,腸炎,小兒消化不良,跌打損傷,風濕腫痛,皮膚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