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地中海藍鐘花(天門冬科、藍瑰花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地中海藍鐘花(天門冬科、藍瑰花屬植物))

天門冬科、藍瑰花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即球根)較大,瓢形,徑約5厘米,有被膜。葉多基生,比花葶長,寬線形,長約15-30厘米,寬1.6-2.5厘米,有溝,暗綠色有光澤;葉緣密生白色細刺毛。花葶較強壯,由50-100朵花排成頂生寬圓錐形總狀花序,花色暗藍色、白色、紅色或堇色,花被星形。花期5-6月。

地中海藍鐘花株叢低矮、花形別致,色彩豐富,可供春季配植花壇、岩石園,也宜作盆栽觀賞。原產於地中海一帶。中國引種栽培。適應性強。喜冷涼,較耐寒。好濕潤,也耐旱。喜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在陽光下或半陰處都能生長。

地中海藍鐘花(學名:Scilla peruviana L.)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地中海藍鐘花
  • 拉丁學名:Scilla peruviana L.
  • 別 名:秘魯綿棗兒、地金球、地中海藍瑰花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單子葉植物綱
  • 亞 綱:百合亞綱
  • 目 :百合目
  • 科 :天門冬科
  • 屬 :藍瑰花屬
  • 種 :地中海藍鐘花
  •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即球根)較大,瓢形,徑約5厘米,有被膜。葉多基生,比花葶長,寬線形,長約15-30厘米,寬1.6-2.5厘米,有溝,暗綠色有光澤;葉緣密生白色細刺毛。花葶較強壯,由50-100朵花排成頂生寬圓錐形總狀花序,花色暗藍色、白色、紅色或堇色,花被星形。花期5-6月。


近種區別

綿棗兒(Scilla scilloides (Lindl.) Druce):葉基生,條形。總狀花序。花紅色或紫紅色。

聚鈴花(Scilla hispanica Mill.):葉5-8枚。總狀花序。花鐘形、下垂,藍、紅紫或白色。花期5-6月。

藍鐘花(ScillanonscriptaHoffmanns. & Link):別名藍綿棗兒、海蔥。總狀花序,6-12朵花,有芳香氣,藍、紫、紅等色。

小藍鍾(Scilla bifolia L.):花3-12朵,藍色帶紅色或近白色。

繁殖方法

分球

主要用分球繁殖,分球於秋季進行。鱗莖與風信子相似,根部及芽自秋季即在土壤中開始生長,嚴寒時暫時中止,至春季氣候轉暖或土地剛一化凍,即繼續迅速生長而達開花期,入夏氣溫上升,則生長漸衰並進入休眠期。休眠的球根,可留在田間或盆中,也可挖起球根,貯在室內休眠秋季分球再種

播種

也可播種繁殖,播種也在秋季,播後需培養3-4年才能開花。

組培

材料及處理:取地中海藍鐘花新萌發的葉片為外植體,用自來水沖洗乾淨後,75%乙醇浸泡1-2分鐘,再用0.1%氯化汞溶液消毒15-20 分鐘,無菌水沖洗4-5次。

方法:將葉片切成1厘米大小的段。將葉片切塊平放到附加不同激素的MS培養基上,每瓶培養基放置6-8個葉片切塊。試驗設置3個重複,每個重複8瓶。接種50天後統計誘導出胚狀體的數量及其誘導率。對誘導培養的各階段形態進行拍照。

培養條件:培養基中蔗糖30克/升,瓊脂6克/升,pH5.8。在培養室內培養,培養溫度(25±2)℃,光照12 小時/天,光照強度2000-3000勒克斯。

栽培技術

地中海藍鐘花栽培較易,無論在向陽地點或半陰地點均可生長良好。對土質要求不嚴,除極端的砂土和粘土外,在各種土壤上均可生長繁茂。露地栽培一般行秋植,應使它在冬季之前根已適當生氏,芽亦開始萌動才能抵抗冬季的寒冷。定植宜深而疏,一般株行距25厘米×35厘米,深12-15厘米。秋季應避免乾旱,否則會影響根部的生長。春季需施較濃的肥水1-2次,土壤中必須有適當的水分,方能保證良好的生長和開花。在球根成熟接近休眠期時,土壤宜保持乾燥。夏季雨水過多時,常引起球根腐爛,應注意田間排水或在雨季到來前將球根掘起貯藏。盆栽時,要利用充實肥大的球根。20厘米左右口徑的花盆,每盆能栽2-3球。盆栽時的深度不能和地栽的一樣,只要球頂與土面齊平即可,如栽得太深,根部便無法伸展。盆底最好加些基肥。秋季栽下後,應把盆埋入土中,使其容易生根且管理簡便,到春天從上中掘出進行灌水、追肥,花謝葉枯後休眠。 [1]

主要價值

地中海藍鐘花株叢低矮、花形別致,色彩豐富,可供春季配植花壇、岩石園,也宜作盆栽觀賞。

小葉藍鐘花(學名:Cyananthus microphyllus)

為桔梗科、藍鐘花屬的植物。分布在印度、尼泊爾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等地,生長於海拔3,300米至4,3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山坡,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基粗壯,頂部密被鱗片,鱗片卵形,長1-2毫米。莖纖細,長5-10厘米,下部分枝,地上部分棕紅色,無毛或疏生短柔毛。葉互生,卵形、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幾無柄,長5-7毫米,寬1.5-3毫米,頂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至淺心形,全緣或波狀,邊緣反卷,上面無毛,背面生絹毛。

花單生莖頂,花梗長5-10毫米,生棕黑色剛毛;花萼筒狀鐘形,底部平截,長7-10毫米,被棕黑色的短剛毛,裂片三角形,長為花萼總長的1/3-2/5,兩面被毛;花冠筒狀鐘形,長1.8-2厘米,藍紫色或藍色,外面無毛,內面喉部密生流蘇狀白色長柔毛,裂片倒卵狀矩圓形,約與筒部等長;雄蕊聚藥於子房頂端;子房圓錐狀,花期約與花萼等長,花柱伸達花冠喉部。種子亮褐色,長圓狀,長約2毫米,寬0.5-0.7毫米。花期9月。 [2]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300米至4,3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山坡。分布在印度、尼泊爾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等地。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