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四方藤 (葡萄科 白粉藤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四方藤 (葡萄科 白粉藤屬植物))

四方藤 (葡萄科 白粉藤屬植物)

四方藤,中藥名。為葡萄科植物戟葉白粉藤Cissus hastata(Miq.)Planch.的藤莖。分布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肢體麻痹,跌打損傷。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四方藤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鼠李目
  • 科 :葡萄科
  • 屬 :白粉藤屬
  • 種 :戟葉白粉藤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 量:內服:煎湯,10-30g;
  • 外用:適量
  • 貯 藏: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 分布區域: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形態特徵

常綠草質藤本。莖粗壯,下部木質;上部草質,綠色或紫紅色;枝蒼白色或粉白色,有4狹翅,干時節上不收縮;卷鬚二叉狀,與葉對生。單葉互生;葉柄長2-5cm;葉片心狀戟形,長6-12cm,寬4-8cm,先端急漸尖,有短尾狀尖頭,基部心形,近全緣或有疏離的小鋸齒,兩面無毛。聚傘花序通常組成與葉對生、與葉柄等長或較長的傘形花序,在最頂部的有時呈短小的圓錐花序式排列;花梗長2-4mm;花萼杯狀,先端截平,無毛;花瓣紫紅色,卵狀長圓形,長約2mm,無毛;雄蕊4;花盤淺波狀;子房無毛。漿果橢圓狀,長約6mm,成熟時紫黑色。花期6-7月,果期11-12月。

生長環境

生于山谷林中。分布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本品呈四角形條狀,長50-70cm,直徑0.5-1.8cm,稍扭曲,節上有托葉和卷鬚的殘基,節間長7-20cm,棱上略有翅,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粗糙,具皮孔、皺紋。質堅韌。斷面不整齊,皮部薄,木質部稍帶紅黃色,密具導管,木部射線極狹,髓部帶紫色。

飲片性狀:參見「藥材性狀」項。

入藥部位:藤莖。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歸經:歸肝經。

功效: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主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肢體麻痹,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泡酒搽。

使用注意:《廣西中藥志》:「虛寒無瘀者勿服。」 [1]

相關配伍

1、治風濕痹痛,關節脹痛,筋絡拘急:四方藤15-30g,水煎服;或浸酒內服外搽。(《廣西本草選編》)

2、治筋骨損傷:四方藤適量,搗爛敷患處。(《廣西民族藥簡編》)

附註

與本種形態近似、效用稍差的有六方藤Cissus hexangulariaThorel ex Planch.,莖有六棱。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匯編》:「主治腰肌勞損。」

2、《廣西民族藥簡編》:「治痢疾,風濕骨痛,四肢麻木。」

四方藤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四方藤是一種四季常綠的草制藤本植物,這種植物的莖粗粗裝下部為木質,上部為草質多為綠色或者紫紅色,它的藤莖在收取以後能入藥,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中藥材,它主要出產在中國台灣,廣東廣西等溫暖地區入藥以後的四方藤能祛濕止痛也能活血化淤,不過它在服用時也有一些禁忌。

1、祛風除濕

祛風除濕是四方藤入藥後的主要功效,它還有的藥用成分能消滅人體內的風濕因子,而且能抑制人體對濕熱毒氣的吸收,人們用它煮水或者泡酒喝能祛風除濕緩解疼痛,它能讓人類風濕骨痛和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很快減輕,對維持人力筋骨健康有極大好處。

2、活血通絡

四方藤還是一種活血通絡的中藥材,能加快人體內氣血循環,並能疏通經絡,對人類因經絡不通導致的肢體麻木酸痛等症都有明顯緩解作用,另外人們出現肌肉酸脹疼痛等不良症狀及時服用四方藤也能讓病情慢慢減輕

3、消腫止痛

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也是四方藤的重要功效,它是中醫臨床上治療人類跌打損傷的常用藥,在治療的時候可以把它鹽碎後加白酒調成藥膏,外敷在患處,也可以把它用白酒浸泡後直接取出藥酒塗抹傷處,用藥後能讓腫痛儘快消退能讓患者痛苦很快減輕。 [2]

四方藤的禁忌

四方藤的藥用功效特別出色,但是藥三分毒它也不例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這種中藥禁止過量服用,除此以外,那些身體虛寒或無淤血症狀的人群都禁止服用四方藤,他們服用四方藤以後會讓身體不適症狀加重,會影響人類身體健康。

《全國中草藥匯編》:四方藤

拼音:Sì Fānɡ Ténɡ

別名:紅四方藤、翼枝白粉藤

來源:葡萄科白粉藤屬植物四方藤Cissus pteroclada Hayata,以藤入藥。全年可采,曬乾。

性味:微酸、澀,平。

功能主治;祛風濕,舒經絡。用於風濕痹痛,關節脹痛,腰肌勞損,筋絡拘急。

用法用量:0.5~1兩,水煎或浸酒內服外搽。

備註:(1)同屬植物四方寬筋藤Cissus hastata (Miq.)Planch,別名四方藤、舒筋藤、四方鑽、四方風、寬筋藤、萬丈藤、戟葉粉藤,功效相似。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四方藤

拼音:Sì Fānɡ Ténɡ

別名:寬筋藤、紅寬筋藤、春根藤、伸筋藤(《陸川本草》),螞蝗藤、軟筋藤、風藤(《廣西藥植名錄》),方藤、紅四方藤(《廣西中草藥》)。

出處:《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葡萄科植物四方藤的莖。秋季採收,切段,曬乾。

原形態:木質藤本,長達10餘米。莖,枝、葉柄銳四角形,幼嫩部分折斷時常有絲狀液汁,莖有節,暗紫紅色或淡綠色。葉互生,卵形,大小不等,長至14厘米,寬至10厘米,先端急尖或鈍頭,基部心形,邊緣由側脈延伸而呈小凸起,紫色;葉柄長達6厘米;卷鬚與葉對生,先端2叉,托葉2枚,方形。傘房花序生於側枝頂端;花萼杯狀,綠色或稍染紫紅色;花瓣4,矩圓狀卵形,先端紫紅色,長約3毫米;雄蕊4;雌蕊1,花柱錐尖,柱頭全緣。漿果肉質,圓球形,徑約1厘米,熟時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生於闊葉林中。

性狀莖呈四角形條狀,長50~70厘米,徑5~18毫米,稍扭曲,節上有托葉和卷鬚的殘基,節間長7~20厘米,棱上略有翅,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粗糙;具皮孔、皺紋。質堅韌。斷面不整齊,皮部薄,木質部稍帶紅黃色,密具導管,木部射線極狹,髓部帶紫色。

炮製:洗淨,潤透,斜切薄片,曬乾。

性味甘,平。

①《陸川本草》:"甘,寒。"

②《廣西中藥志》:"味微苦,性平。"

③《廣西中草藥》:"味微酸澀,性平。"

歸經《廣西中藥志》:"入肝經。"

功能主治:治風濕痛,跌打傷筋。

①《陸川本草》:"去風濕。治四肢攣急,抽搐,風濕痛,跌打傷筋。"

②《廣西中藥志》:"舒筋活絡,去瘀生新。治跌打內傷,筋絡拘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兩;或浸酒。外用:酒炒敷。

注意《廣西中藥志》:"虛寒無瘀者勿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四方藤

拼音:Sì Fānɡ Ténɡ

英文名:Treebine Stem

別名:寬筋藤、紅寬筋藤、春根藤、伸筋藤、方根藤、螞蝗藤、軟筋藤、風藤、方藤、紅四方藤、翼枝白粉藤。

出處:出自《廣西中藥志》。

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戟葉白粉藤的藤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ssus hastata (Miq.)Planch.[Vitis hastata Miq.;C.pteroclada Hayata]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切段,曬乾。

原形態:戟葉白粉藤 常綠草質藤本。莖粗壯,下部木質;上部草質,綠色或紫紅色;枝蒼白色或粉白色,有4狹翅,干時節上不收縮;卷鬚二叉狀,與葉對生。單葉互生;葉柄長2-5cm;葉片心狀戟形,長6-12cm,寬4-8cm,先端急漸尖,有短尾狀尖頭,基部心形,近全緣或有疏離的小鋸齒,兩面無毛。聚傘花序通常組成與葉對生、與葉柄等長或較長的傘形花序,在最頂部的有時呈短小的圓錐花序式排列;花便長2-4mm;花萼杯狀,先端截平,無毛;花瓣紫紅色,卵狀長圓形,長約2mm,無毛;雄蕊4;花盤淺波狀;子房無毛。漿果橢圓狀,長約6mm,成熟時紫黑色。花期6-7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于山谷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鑑別 本品呈四角形條狀,長50-70cm,直徑0.5-1.8cm,稍扭曲,節上有托葉和卷鬚的殘基,節間長7-20cm,棱上略有翅,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粗糙,具皮孔、皺紋。質堅韌。斷面不整齊,皮部薄,木質部稍帶紅黃色,密具導管,木部射線極狹,髓部帶紫色。

炮製:洗淨,潤透,斜切薄片,曬乾。

性味:辛;微苦;性平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肢體麻痹;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泡酒搽。

注意《廣西中藥志》:虛寒無瘀者勿服。 [3]

各家論述

1.《陸川本草》:去風濕。治四肢攣急,抽搐,風濕痛,跌打傷筋。

2.《廣西中藥志》:舒筋活絡,去瘀生新。治跌打內傷,筋絡拘攣。

摘錄《中華本草》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四方藤 (葡萄科 白粉藤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四方藤滿身帶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