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匙葉翼首花(川續斷科 翼首花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匙葉翼首花(川續斷科 翼首花屬植物))

是川續斷科翼首花屬植物。多年生無莖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被白色柔毛;根粗壯。葉全部基生,成蓮座叢狀,葉片輪廓倒披針形。花葶由葉叢抽出,高10-40厘米,無葉,徑2-4毫米。瘦果長3-5毫米,倒卵形,淡棕色,具8條縱棱,疏生貼伏毛,具棕褐色宿存萼刺20條,刺長約10毫米,被白色羽毛狀毛。花果期7-10月。

根可入藥,性寒,味苦,有小毒;能清熱解毒、祛風濕、止痛。主治感冒發燒及各種傳染,病所引起的熱症、血熱等。分布於不丹、印度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雲南(麗江、中甸、德欽)、四川、西藏東部和青海南部。生長於海拔1800-4800米的山野草地、高山草甸及耕地附近。

匙葉翼首花(學名:Pterocephalus hookeri (C. B. Clarke) Hock.)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匙葉翼首花
  • 拉丁學名:Pterocephalus hookeri (C. B. Clarke) H?ck.
  • 別 名:匙葉翼首草、翼首草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茜草目
  • 科 :川續斷科
  • 族 :藍盆花族
  • 屬 :翼首花屬
  • 種 :匙葉翼首花
  • 命名者及年代:(C. B. Clarke) Hock.,1897

形態特徵

多年生無莖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被白色柔毛;根粗壯,單1,木質化,近圓柱形,直伸,多條扭曲,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裡面白色,長8-15厘米,直徑1.5-2.5厘米。葉全部基生,成蓮座叢狀,葉片輪廓倒披針形,長5-18厘米,寬1-2.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漸狹成翅狀柄,全緣或一回羽狀深裂,裂片3-5對,斜卵形或披針形,長1-2厘米,頂裂片大,披針形;背面中脈明顯,白色,側脈不顯,上表面綠色,疏被白色糙伏毛,背面蒼綠色,密被糙硬毛,在中脈兩側更密,邊緣具長緣毛。

花葶由葉叢抽出,高10-40厘米,無葉,徑2-4毫米,疏或密被白色貼伏或伸展長柔毛,具溝;頭狀花序單生莖頂,直立或微下垂,徑3-4厘米,球形;總苞苞片2-3層,長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急尖,長1.2-1.8厘米,寬5-7毫米,脈不明顯,被毛,邊緣密被長柔毛;苞片線狀倒披針形,長10-12毫米,基部有細爪,中脈顯著,邊緣被柔毛;小總苞長4-5毫米,徑1.5毫米,筒狀,基部漸狹,端略開張,具波狀齒牙,外面被白色糙硬毛;花萼全裂,成20條柔軟羽毛狀毛;花冠筒狀漏斗形,黃白色至淡紫色,長10-12毫米,外面被長柔毛,先端5淺裂,裂片鈍,近等長,長約3.5毫米;雄蕊4,稍伸出花冠管外,花葯黑紫色,長約3毫米;子房下位,包於小總苞內,花柱長約15毫米,伸出花冠管外,柱頭扁球形,淡褐色。瘦果長3-5毫米,倒卵形,淡棕色,具8條縱棱,疏生貼伏毛,具棕褐色宿存萼刺20條,刺長約10毫米,被白色羽毛狀毛。花果期7-10月。

繁殖方法

一般在5月中旬或下旬播種,播種量以6-7.5千克/畝為宜。播種可採用條播和撒播,無論採用何種方法都應選擇無風晴天播種。條播時,先在整好的地塊按行距30厘米開溝,溝深1厘米,將種子用細土拌勻後均勻地撒在溝里 ,覆蓋一層1厘米厚的細潮熟土,然後稍壓實,以看不見浮籽為宜;撒播時,先將整好的地塊表面掃一遍,除去畦面上的土塊,使畦面保持平整,再將種子用細土拌勻後均勻地撒在畦面上,稍加鎮壓,也以不見浮籽為宜。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地:匙葉翼首花為高山耐寒深根性植物,以海拔高1800-3000米左右的山區種植最好。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土壤肥沃、排水性好的夾沙土或沖積土壤進行栽培。

整地:播種前施入腐熟的圈肥、土雜肥,每畝約2500-5000千克,然後深翻土30厘米以上,使肥料與底土混合均勻,以利主根生長,增加產量。在施基肥後,將土塊打碎,整平,耙細,順坡向作0.8-1米寬畦,高10-15厘米,溝寬20厘米,以播前澆水1次為佳,排水好的坡地可不作畦。

田間管理

幼苗期注意間苗,播種後一般經40-50天即可出苗,齊苗後應及時間苗,密度過大、通氣不良則易發生腐爛,一般留苗密度為1株/50平方米厘米,並及時中耕除草。匙葉翼首花生長期內除一次性施足底肥外,還要適時追肥,追肥時間一般在播種後第2年或第3年(採挖年),結合第1次鋤草每畝施優質農家肥2000千克左右,按藏醫學要求,不得施用化肥。 [1]

採收加工

種子採收:匙葉翼首花播種後一般在第2年即開花結實,籽粒成熟時間9-10月,宜現成熟現採收,並及時晾曬,防止霉變,以保證種子的質量。採收種子後,除去雜物,曬乾後用麻袋或木箱包裝並貯存於通風乾燥處。

採收加工:一般播後3年採收,如果栽培管理好,2年也可採收,以9月上、中旬收穫的折干率最高。收穫時選晴天收挖,用鐵耙邊挖邊揀,將地上、地下部全部拾淨,一般每畝產鮮種2000千克以上。匙葉翼首花採挖後要及時運回進行粗加工,一般用水沖洗掉泥土後在陽光下攤曬晾乾即可。

主要價值

根可入藥,性寒,味苦,有小毒;能清熱解毒祛風濕、止痛。主治感冒發燒各種傳染病所引起的熱症、血熱等。

《全國中草藥匯編》:翼首草

拼音:Yì Shǒu Cǎo

別名:棒子頭、獅子草

來源:川續斷科翼首花屬植物匙葉翼首花Pterocephalus hookeri (Clarke)Hoeck,以帶根全草入藥。7月末在花蕾期間挖取帶根全草,洗淨切段,曬乾。

性味: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清心涼血。用於感冒發熱及各種溫熱病引起的發燒,心中煩熱,咳血,吐血,尿血,便血

用法用量:1~3錢。

備註:(1)在西昌地區匙葉翼首花等同裂葉翼首花使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翼首草

拼音:Yì Shǒu Cǎo

別名:幫子毒烏(藏名)。

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川續斷科植物翼首草的根。7~9月采根。洗淨,切片,曬乾。

原形態:翼首草,又名:匙葉翼首花。

多年生草本,高達50厘米,全株被毛。根直,圓柱形,黑褐色。葉根出,匙形或條狀匙形,全緣或1回羽狀深裂,長5~10厘米,寬1.5~2厘米,先端圓鈍,基部漸窄成葉柄。花莖由葉叢抽出,高10~35厘米,無葉;頭狀花序頂生;總苞片葉狀,卵狀長橢圓形;花白色至粉紅色;萼齒刺毛伏,刺毛上密被銀白色長柔毛;花冠2唇形,上唇短,2裂,下唇大,3裂。雄蕊4,稍伸出:於房下位,包於杯狀具長毛的小總苞內。瘦果呈倒卵形,扁平,密被銀白色的長柔毛。

生境分部:生於高山草地、路邊及石隙等處。分布雲南、四川、西藏等地。

化學成分:含生物鹼、黃酮甙。

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藥》:"苦,寒,有小毒。" [2]

功能主治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祛風濕,止痛。治感冒發燒及各種傳染病所引起的熱症,心熱,血熱等。"

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毒抗菌。治癰瘡疔毒,流感麻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研末為散。

摘錄《中藥大辭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