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仙百草(菊科 紫菀屬 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仙百草(菊科 紫菀屬 植物))

仙百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仙百草Aster turbinatus S. Moore var. chekiangensis C. Ling的根或全草。分布於浙江。具有解蛇毒之功效。用於毒蛇咬傷。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仙百草
  • 別 名:仙白草、浙江紫菀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屬 :紫菀屬
  • 種 :仙百草
  • 分布區域:浙江 採集時間 夏、秋季

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有根狀莖。莖直立,高60-100厘米,粗壯,常單生,有時具長分枝,被糙或有長粗毛,下部有較密的葉。下部葉在花期常枯落,葉片卵圓形或卵圓披針形,長4-10厘米,寬3-7厘米,有疏齒,頂端尖,基部截形或圓形,漸狹成4-8稀12厘米具寬翅的柄;中部葉無柄,長圓或橢圓披針形,長3-12稀15厘米,寬1-3厘米,有淺齒,基部有抱莖的圓形小耳,頂端尖或漸尖;上部葉漸小,卵圓形或披針形;全部葉厚紙質,兩面被短糙毛,下面沿脈有長糙毛;中脈在下面凸起,有離基三出脈及2-3對側脈。頭狀花序徑2-4厘米,單生或2-3個簇生上部葉腋,花序梗長1.5-5厘米,有密集而漸轉變為總苞片的苞葉。總苞倒錐形,長10-12毫米,徑10-18毫米。總苞片約5層(不包括總苞片的苞葉),覆瓦狀排列,厚干膜質,背面近無毛,邊緣膜質,常常帶紫紅色,有緣毛;外層卵圓形,長2-3毫米,頂端圓形或急尖;內層長圓狀線形,長達10毫米,寬2毫米,頂端圓形。舌狀花約20餘個,管部長2.5毫米;舌片藍紫色,長達14毫米,寬2-5-3毫米。管狀花長6.5毫米,管部長3毫米,裂片長1.7毫米;花柱附片長達1毫米。冠毛白色,長6.5毫米,有近等長的微糙毛;瘦果倒卵狀長圓形,長3毫米,兩面有肋,被密粗毛。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疏林下、灌木或草叢中。分布於浙江。

入藥部位:根或全草。

性味:味辛、澀,性溫。

歸經:歸肺、大腸經。

功效:解蛇毒。

主治:用於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治毒蛇咬傷:

  • (1)(仙百草)根30g。水煎服,並以渣外敷患處。
  • (2)(仙百草)全草、半邊蓮、半枝蓮各30g。水煎服,以渣外敷患處。(《浙江藥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根和地上部分,洗淨,曬乾或鮮用。 [1]

藥理作用

具有抑菌作用。

相關論述

《浙江藥用植物志》:「消腫止痛解蛇毒主治各種毒蛇咬傷。」「尚可治疳積等。」

《全國中草藥匯編》:仙百草

來源:菊科仙百草Aster tubinatus S. Moore var. chekiangensis C. Ling, mss.,以根入藥

原形態:本變種與正種區別在於莖下部的葉片中部以下作柄狀收縮,基部深耳狀抱莖,莖上部多分枝,頭狀花序直徑較小,舌狀花的舌片小而白色。

生境分部:浙江

化學成分:含酚類、甾醇黃酮類。

藥理作用抑菌試驗:金黃色葡萄球菌極度敏感,傷寒桿菌中度敏感。

性味:辛、澀,溫。

功能主治:解蛇毒。主治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0.5~1兩,將根切細,水煎服;或用白酒浸服;渣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仙百草

拼音:Xiān Bǎi Cǎo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仙百草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ter turbinatus S.Moore var. chekinan- gensis C.Ling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根和地上部分,洗淨,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

仙百草 多年生草本,高40-150cm。具短根狀莖,根須狀。植株各部被短硬毛,上部多分枝。葉互生;無柄;莖下部的葉片自中部以下驟然收縮成柄狀,長12-18cm,寬4-7cm,先端急尖,基部深耳狀抱莖,邊緣有粗齒;莖上部的葉漸次變小且不作柄狀收縮。頭狀花序輻射狀,有短梗或無梗,單生於上部分枝的葉腋;總苞倒圓錐形,寬6-9mm;總苞片多層,卵形至長圓形,邊緣干膜質,有疏纖毛,由外向內漸次變大,丙層者長約6mm;舌狀花白色,舌片長4-5mm;管狀花黃色。瘦果扁平,有毛;冠毛毛狀,淡褐色,待長或稍長於管狀花。花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于山坡疏林下、灌叢或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浙江。

化學成分:含酚類、甾醇、黃酮類。

藥理作:用抑菌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極度敏感;對傷寒桿菌中度敏感;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宋氏痢疾桿菌輕度敏感。 [2]

性味:味辛;澀;性溫

功能主治:解蛇毒。主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