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亨氏馬先蒿(玄參科、馬先蒿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亨氏馬先蒿(玄參科、馬先蒿屬植物))

是玄參科馬先蒿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為我國特有種,有着廣闊的分布,見於長江以南各省,江蘇、江西、湖北、雲南、貴州西部、廣西西北部及廣東北部。生於海拔400-1,420米的空曠處、草叢及林邊。花期5-9月;果期8-11月。

目錄

亨氏馬先蒿(學名:Pedicularis henryi Maxim.)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亨氏馬先蒿
  • 拉丁學名:Pedicularis henryi Maxim.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菊亞綱
  • 目 :唇形目
  • 科  :玄參科
  • 亞 科:鼻花亞科
  • 族  :鼻花族
  • 屬  :馬先蒿屬
  • 種  :亨氏馬先蒿
  • 分布區域:產中國長江以南各省。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成叢而生,其中有少數肉質膨大作紡錘形,徑達4毫米,或全部細弱,長短相去很多。莖極少單一,多從基部發出3-5條,中空,基部常多少傾臥,下部為圓筒形,而上部略有稜角。彎曲上升,常多分枝,高達16-35厘米,干時略變黑色,密被銹褐色污毛,老時多少木質化,有時下部橫行土中而節節生有細而須狀的根。

葉相當茂密,互生,柄纖細,被短柔毛,長約5毫米,在基部葉中者較長,達15毫米;葉片紙質,長圓狀披針形至線狀長圓形,長約15毫米,寬5毫米,然在基部的葉中長可達34毫米,寬達8毫米,兩面均被短毛,羽狀全裂,裂片每邊約6-8個,在基部之葉中多達12枚,長圓形至卵形,緣有具白色胼胝之齒而常反卷。

花生於莖枝葉腋中,有時在近中部以下即開始,成為長達20厘米的長總狀花序,上端開花而下部已結果,下部之花多疏距;花梗纖細,長3-5毫米,密被短毛;萼長達8毫米,多少圓筒形,中間略膨大,前方深裂至一半或大半,齒5枚,或有時退化為3枚,長達1.5毫米,基部細而全緣,端圓形膨大,有反卷之齒,有毛,齒常有胼胝;花冠淺紫紅色,長約18-23毫米,管長9-13毫米,伸直或稍稍在中部向前弓曲,略向右扭轉,上部漸漸擴大,盔直立部分長約5毫米,中部向前上方弓曲成為短粗的含有雄蕊的部分,前端狹縮為指向前下方的短喙,喙長約1.5毫米,端2淺裂,下唇與盔等長或稍長,下部以銳角開展,前半部3裂,裂片向前下方張開,近於相等,無緣毛,側裂較大,斜橢圓形,端圓形,中裂圓形,幾不伸出,兩側迭置於側裂之下;雄蕊着生花管基部,兩對均密被長柔毛;花柱略伸出。

蒴果斜披針狀卵形,從宿萼裂口斜伸而出,長達16毫米,寬達4.5毫米,兩室很不等,多少向腹線弓曲,頂有小凸尖;種子卵形而尖,形如桃,有整齊的縱條紋,褐色,長1毫米左右。花期5-9月;果期8-11月。

分布範圍

為我國特有種,有着廣闊的分布,見於長江以南各省,江蘇、江西、湖北、雲南、貴州西部、廣西西北部及廣東北部。生長於海拔400-1,420米的空曠處、草叢及林邊。

[1]

主要價值

醫藥:【藏藥】鳳尾參,羊肚參:治療頭暈耳鳴心慌心跳筋骨疼痛高燒不退

醫藥:根(鳳尾參):甘、微苦,溫。補氣血,通經絡止咳平喘用於腎虛,頭暈耳鳴,心慌氣短虛寒咳嗽手足酸軟半身不遂筋骨疼痛咳嗽痰喘瘡瘍腫毒蛇傷潰爛

《全國中草藥匯編》:馬先蒿

拼音注音:Mǎ Xiān Hāo

別名:廣布馬先蒿

來源:玄參科馬先蒿屬植物華馬先蒿Pedicularis oederi Vahl var. sinensis (Maxim.)Hurus.,以根入藥。春秋採挖,除淨泥土,曬乾。

正種藏新馬先蒿:Pedicularis oederi Vahl,分布於西藏、新疆。根亦供藥用。 [2]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殺蟲。用於風濕性關節炎,尿路結石,小便不利。外用治疥瘡。

用法用量:2~3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