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五爪金龍(旋花科、番薯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五爪金龍(旋花科、番薯屬植物))

是管狀花目、旋花科、番薯屬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全體無毛,莖細長,有細棱,葉片掌狀,裂片卵狀披針形、卵形或橢圓形,中裂片較大,聚傘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鱗片狀,早落;萼片邊緣干膜質,花冠紫紅色、紫色或淡紅色、偶有白色,漏斗狀,子房無毛,花柱纖細,蒴果近球形,種子黑色,邊緣被褐色柔毛。

該種原產於非洲(博茨瓦納,佛得角,埃及,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肯尼亞,馬拉維,莫桑比克,索馬里,南非,斯威士蘭,贊比亞和津巴布韋)和亞洲(印度,印度尼西亞,以色列,日本,約旦,巴基斯坦, 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中國南部,斯里蘭卡,台灣,泰國,越南和也門),這些地區通常靠近海灘或水流沿岸。分布於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及其沿海島嶼、廣西、雲南。生於海拔90-610米的平地或山地路邊灌叢,生長於向陽處。

該種通常作觀賞植物栽培。塊根供藥用,外敷熱毒瘡,有清熱解毒之效。廣西用葉治癰瘡,果治跌打。

五爪金龍(學名:Ipomoea cairica (L.) Sweet)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五爪金龍
  • 拉丁學名:Ipomoea cairica (L.) Sweet
  • 別 名:槭葉牽牛、番仔藤、台灣牽牛花、掌葉牽牛、五爪龍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管狀花目
  • 科 :旋花科
  • 亞 科:旋花亞科
  • 族 :番薯族
  • 屬 :番薯屬
  • 種 :五爪金龍
  • 命名者及年代:(L.) Sweet,1826

形態特徵

多年生纏繞草本,全體無毛,老時根上具塊根。莖細長,有細棱,有時有小疣狀突起。葉掌狀5深裂或全裂,裂片卵狀披針形、卵形或橢圓形,中裂片較大,長4-5厘米,寬2-2.5厘米,兩側裂片稍小,頂端漸尖或稍鈍,具小短尖頭,基部楔形漸狹,全緣或不規則微波狀,基部1對裂片通常再2裂;葉柄長2-8厘米,基部具小的掌狀5裂的假託葉(腋生短枝的葉片)。

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梗長2-8厘米,具1-3花,或偶有3朵以上;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鱗片狀,早落;花梗長0.5-2厘米,有時具小疣狀突起;萼片稍不等長,外方2片較短,卵形,長5-6毫米,外面有時有小疣狀突起,內萼片稍寬,長7-9毫米,萼片邊緣干膜質,頂端鈍圓或具不明顯的小短尖頭;花冠紫紅色、紫色或淡紅色、偶有白色,漏斗狀,長5-7厘米;雄蕊不等長,花絲基部稍擴大下延貼生於花冠管基部以上,被毛;子房無毛,花柱纖細,長於雄蕊,柱頭2球形。

蒴果近球形,高約1厘米,2室,4瓣裂。種子黑色,長約5毫米,邊緣被褐色柔毛。

主要變種

纖細五爪金龍:與五爪金龍不同在於莖較纖細,葉較小而裂片較狹,中裂片長2.5-3.3厘米,寬0.5-1厘米,花較小,長2.5-3.5厘米。產雲南德欽、麗江、大姚,生於海拔1710-2000米的礫石草坡或山坡向陽處。緬甸也有。

繁殖方法

五爪金龍在水分充足而肥沃的土壤條件下以營養生長為主,而在乾旱貧膺的土壤條件下則以開花結實進行有性生殖為主,從而產出大量後代。

種子萌發後植株開始營養生長或者進行無性繁殖。攀援和匍匐生長是五爪金龍兩種生長擴散方式。在無支持物的情況下,五爪金龍以匍匐生長擴散方式為主,在匍匐生長過程中,匍匐莖節間處可長出不定根,不定根長出側根並深入土壤為植株吸收營養和水分。同時,部分節間產生不定根並長出新枝,在適宜的水分和土壤條件下萌發成新的植株。當遇到灌木或小喬木或是其它可以攀爬的物體時則轉變為攀援生長。

物種危害

澳大利亞、丹麥、蘇格蘭、日本等多個國家已經把五爪金龍列為入侵雜草,並且制定了相關法律阻止該物種的進一步入侵;中國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的生態環境也已受到五爪金龍不同程度的侵害。

五爪金龍在廣東的危害:廣東省地處南亞熱帶,歷史上與世界各地交流頻繁,是中國入侵雜草危害的重災區。五爪金龍對廣東的自然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破壞十分嚴重,尤其是在果園、茶園等人工生態系統中蔓延成災,給農林以及旅遊業造成巨大的損失,甚至威脅人類的健康。

防治方法

人工清除:人工清除五爪金龍是清除的主要方式,但五爪金龍進入營養生長期時根系發達,生長旺盛,生物量大,人工清除需要大量的工時,勞動強度大,成本高。若時機不當,或清除不徹底,很難以阻止其再發新枝。與地面部分相連的莖幹被砍斷後鬚根若不有連根拔起後移除,則極易與地面接觸後再次發芽生長。

化學防治:化學除草劑清除五爪金龍有很好的效果,報道的2,4-D丁酯、惡草靈、毒莠定等化學除莠劑採用注入其莖基部的方式對五爪金龍進行清除,均顯示出高效的滅除效果。但是施用的藥物和方式需要根據生態環境選擇,儘量避免化學藥劑對周圍植被和非目標生物產生的不利影響。

生物防治:五爪金龍在原產地有天敵的制約,故在原產地並沒有大量擴增造成危害;但當傳入新生境後就逃脫了天敵的制約從而變成了入侵物種。研究發現假臭草、艾蒿、飛機草、黃帚橐吾和披針葉黃華等水提液均對五爪金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鱗翅目蛾亞目天蛾科甘薯天蛾幼蟲,甘薯褐龜甲可蠶食五爪金龍葉片。 [1]

主要價值

⑴五爪金龍花:藥材基源是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龍的花;

【藥性】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止咳除蒸。主骨蒸勞熱咳嗽溢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

⑵五葉藤:藥材基源是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龍的根莖。

【藥性】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水通淋。主肺熱咳嗽小便不利淋病水腫癰腫療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10g;鮮者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虛寒者禁服。

纖細五爪金龍(學名:Ipomoea cairica var.gracillima)

是五爪金龍的變種。多年生纏繞草本。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莖較纖細,葉較小而裂片較狹,中裂片長2.5-3.3厘米,寬0.5-1厘米,花較小,長2.5-3.5厘米。生於海拔1710-2000米。分布於雲南、緬甸。

形態特徵

全體無毛,老時根上具塊根。莖較纖細,有細棱,有時有小疣狀突起。葉掌狀5深裂或全裂,裂片卵狀披針形、卵形或橢圓形,中裂片較狹,長2.5-3.3厘米,寬0.5-1厘米,兩側裂片稍小,頂端漸尖或稍鈍,具小短尖頭,基部楔形漸狹,全緣或不規則微波狀,基部1對裂片通常再2裂;葉柄長2-8厘米,基部具小的掌狀5裂的假託葉(腋生短枝的葉片)。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梗長2-8厘米,具1-3花,或偶有3朵以上;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鱗片狀,早落;花梗長0.5-2厘米,有時具小疣狀突起;萼片稍不等長,外方2片較短,卵形,長5-6毫米,外面有時有小疣狀突起,內萼片稍寬,長7-9毫米,萼片邊緣干膜質,頂端鈍圓或具不明顯的小短尖頭;花冠紫紅色、紫色或淡紅色、偶有白色,漏斗狀,長2.5-3.5厘米;雄蕊不等長,花絲基部稍擴大下延貼生於花冠管基部以上,被毛;子房無毛,花柱纖細,長於雄蕊,柱頭2球形。蒴果近球形,高約1厘米,2室,4瓣裂。種子黑色,長約5毫米,邊緣被褐色柔毛。

生長環境

纖細五爪金龍生於海拔1710-2000米的礫石草坡或山坡向陽處。纖細五爪金龍分布於雲南德欽、麗江、大姚。緬甸也有。 [2]

變種信息

五爪金龍:Ipomoea cairica (L.) Sweet,

原變種五爪金龍(原變種):Ipomoea cairica (L.) Sweet var. cairica

變種:纖細五爪金龍Ipomoea cairica (L.) Sweet var. gracillima (Collett & Hemsl.) C. Y. Wu

五爪金龍(中藥材)

為葡萄科崖爬屬植物狹葉崖爬藤Tetrastigma serrulatum (Roxb.) Planch.的根或全株。植物狹葉崖爬藤,分布於我國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接骨續筋,散瘀消腫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痛,骨折筋傷,跌打損傷,皮膚濕爛,水火燙傷,無名腫毒。

入藥部位:植物狹葉崖爬藤的根或全株。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入肝、腎經。

功效:祛風除濕,接骨續筋,散瘀消腫。

主治:風濕,痹痛,骨折筋傷,跌打損傷,皮膚濕爛,水火燙傷,無名腫毒。

相關配伍

1、 治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五爪金龍根或全株60~90g。泡酒500 g,浸7d後即可內服,每次10ml,每日2~3次。(《雲南中草藥選》)

2、 接骨:鮮五爪龍、赤木通搗爛敷患處。(《滇南本草》)

3、 治開放性、粉碎性骨折:月烏雞根100g,桂花矮陀全草100g,烏血藤根50g。鮮品搗爛,干者研末兌冷開水調勻,復位後用隔層紗布外敷患部,夾板固定,7d換1次。(《彝藥志》) [3]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爛或研末敷。

禁忌:孕婦禁服。

炮製

採集加工:秋、冬季採收切片,除去泥土,洗淨,鮮用或曬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