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
![]() |
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於1998年5月4日根據《中國林科院改革與發展總體方案》由森林生態環境研究所和森林保護研究所合併成立。 1999年根據國家林業局林人發【1999】68號文件定級為副司局級單位,2005年林人發199號。2005年根據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覆,中 央編辦復字【2005】143號文件本研究所正式成為獨立法人單位。
目錄
機構簡介
森林生態環境研究所和森林保護研究所均源於中央林業研究所(1951—1958年)的森林生態、森林經營、昆蟲和病理研究組,之後又相繼增加了森林防 火和野生動物兩大研究內容。1958年在中央林業研究所的基礎上,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成立,森林生態室、森林經營室、昆蟲室和病理室隸屬於林業研究所。 1985年1月中國林科院發文批准原設在科研處的綜合分析室為院直屬單位,名稱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分析中心」。1994年中編辦[1994]20號文 批准「中國林科院分析中心」更名成立「森林生態環境研究所」。林業部林人通字[1994]34號文批准在原分析中心25人基礎上從林業所生態室、植物室劃 轉40人成立森林生態環境研究所。 1993年中編辦[1993]78號文批准成立「森林保護研究所」。林業部林人通字[1994]34號文批准從林業所昆蟲一、二、三室,病理室,野生動物[1] 室與鳥類環志室劃撥編制60人成立森林保護研究所。在研究所的發展歷史上,產生了許多知名的專家和學者,也正是他們的工作,奠定了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學的 發展和地位。
科研成果
中央林業研究所所長陳嶸先生是我國樹木分類學的奠基人,着有中國第一部樹木分類學巨着「中國樹木分類學」,編着了「中國森林植物地理學」。森林生態室 主任陽含熙院士在二十世紀50年代即開展了杉木人工林的氣候區劃、林型分類和生態定位觀測。1979年首次應用微機做出了「中國植物群落的數量分類」。吳中倫院士是中國松科分類的權威,我國着名的森林地理學家、森林生態學家。1939年即着有「四川峨眉山的植物研究」。後任中國林科院副院長 (1978-1982),期間主編了「中國森林」巨着。鄭萬鈞院士(1962-1983)任副院長和院長,他是我國着名的樹木分類學家,編寫有「中國植物 志」7卷,定名活化石「水杉」,後又主編了「中國樹木志」巨着4本。蕭剛柔先生是我國森林昆蟲學的創始人之一,主編了《西藏昆蟲》、《中國森林昆蟲》第一 版、第二版、《中國經濟葉蜂志》、《中國扁葉蜂》和《拉漢英昆蟲.蜱蟎.蜘蛛.線蟲名稱》等着作。袁嗣令先生是我國森林病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先後編着了 《植物病害防治》、《森林病理學》、《國內外楊樹病害研究概況》、《林木病毒學》、《楊樹病害及防治》、《菌根研究的方法及原理》、《40年來林木病害科 研工作發展概況》、《中國喬、灌木病害》、《油橄欖[2]病蟲害及其防治》、《Diseases of Trees Caused by Mycoplasma-lik。
參考文獻
- ↑ 【科普】野生動物保護知識 ,搜狐,2022-10-05
- ↑ 油橄欖和橄欖是一回事嗎?橄欖油的生產工藝是什麼,是怎麼進口到中國的?,搜狐,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