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棉紙[ mián zhǐ ] 用樹木的韌皮纖維制的紙,色白,柔軟而有韌性,纖維細長如棉,故稱棉紙[1]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紙張,很大可能是起源於中國南方,並且和嶺南地區特別是環珠江口周圍6000多年前湧現的豐富的樹皮布文化體系有密切關係。 南中國在6000年前已經發現豐富樹皮布文化,樹皮布在植物上採用構樹(楮樹)、榕樹等,前者也是中國造紙所採用重要的植物。 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環珠江口包括香港出土大量石拍,其中,深圳咸頭嶺遺址出土的不同時期石拍,科學測年表明距今6800年前或更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樹皮布製作石拍,揭示出中國嶺南地區是世界樹皮布文化起源地。 紙張發明的時間大大向前推進。 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複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用於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早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