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禪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梵天禪寺,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廟之一,與福州鼓山湧泉寺、莆田廣化寺、泉州開元寺、漳州南山寺連為福建沿海一線的名寺。在廈門與南普陀寺同為閩南著名的佛寺,梵天禪寺創建於隋代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比廈門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開元寺早100多年,乃八閩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其原名興教寺,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寧二年(1069年)合為一區,賜名「梵天禪寺」。[1]
中文名: 梵天禪寺
外文名: Fan Tian Chan Si
地理位置: 廈門市同安區大輪山主峰下同安一中附近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6:00-19:00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價格: 免費
占地面積: 11160 m²
著名景點: 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
建寺時間: 公元581年
榮 譽: 廈門二十名景之一
所屬地區: 廈門市同安區
原 名: 興教寺
寺廟簡介
梵天禪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大輪山南麓,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創建,初名興教寺,是福建最早的佛教寺廟之一。唐代咸亨年間形成規模,有大小庵堂72所。至宋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合為一處,改名「梵天禪寺」。元代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毀於兵火。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由住山僧無為重建,形成完整的佛寺,有山門、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等主體建築,由下而上集中在一條中軸線上,規模恢宏。廈門的妙釋寺、鼓浪嶼的日光寺均是它的分禪。寺後有紀念朱熹的明代建築文公書院、仰止亭、石瞻亭、千佛閣、魁星閣等建築群,茂林修竹,環境幽雅。
興盛時期
梵天寺歷代高僧輩出,香火不斷。唐代黃櫱、慧日,五代道丕、觀至,明代無為、法相,清代實韜、無疑,現代會泉、會機、性願等名僧都曾住錫該寺,奉佛行善;弘一、宏船、印順大師也曾掛單梵天寺,現任住持厚學法師為台灣佛教印順大師徒弟,五十年來以復建梵天寺為已任,廣結善緣、出洋募資,鳩集成裘,遂使千年古剎重放異彩。
此外,梵天寺里,還有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書寫的楹聯:「梵行莊嚴廣直德本,天人歸仰常轉法輪」。大輪山梵天寺是一處名山古剎,既是專家學者考察"國際朱子學"的學術園地,又是海內外善信朝聖禮佛的宗教聖地。它正以嶄新的姿容笑迎來自四面八方的香客和遊人.
建築風貌
梵天寺整體建築莊嚴肅穆,宏偉壯觀。其中金剛殿、大雄寶殿、法堂於民國七年(1918年)被北方軍閥張樹成縱火燒毀,僅存山門、鐘樓和一些題刻。文革期間又在原址上修建同安縣看守所。隨着經濟改革對外開放,及落實宗教政策,廈門市政府決定復建梵天寺,在人民和海外僑胞的重視和支持下,終於在1993年11月底搬遷看守所,翌年元月舉行梵天寺復建奠基典禮。
同年年底,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等先後施工復建。1997年9月落成,寺前開闢梵天廣場、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宋朱熹為同安主簿時,常到梵天寺遊玩,留下多處摩崖石刻,明代王京建築的仰止亭、劉裳建的石瞻亭、林希元倡導的紫陽書院等,都是紀念名儒朱熹的重要歷史建築。
始建由來
寺院裡還有一座建於宋代(元佑年間即1086-1094年)的婆羅門佛塔,三層方形,石構實心,高4.6米,須彌座底為1.78米,四角浮雕侏儒,四面浮雕走獸;二層每面浮雕坐蓮佛像4尊;三層四個上角展翅神獸。四面浮雕佛教故事圖像。剎座覆蓮盆,剎杆五層相輪,剎尖葫蘆。婆羅門佛塔是研究古代宗教史及石雕藝術的實物資料,被列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雕塑藝術
梵天寺經幢位於杭州城南鳳凰山南麓,梵天寺路西端原梵天寺前。是吳越建築藝術與雕塑藝術結合的瑰寶。梵天寺為五代吳越國名剎。據《吳越備史》載,梁貞明二年(916年),錢鏐迎(貿阝)縣(今鄞縣)阿育王寺釋迦舍利塔到杭州,建城南塔珍藏。後城南塔毀於火。乾德三年(965年),吳越國王錢弘俶重建,後改名梵天寺。五代後梁貞明二年(916)吳越國國王錢繳迎明州(今寧波)阿育王寺釋迦舍利,於梵天寺前建塔,名南塔,後毀於火。宋乾德三年(965),錢弘在原址建石刻經幢兩座,相距10米餘,高15.67米,現保存較完好,為浙江省現存經幢之最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