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梯田(張雨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梯田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梯田》中國當代作家張雨民的散文。

作品欣賞

梯田

相比層層梯田裡禾稻們的歡快熱鬧,零零星星散布在滿山滿坡金色梯田間的村舍農家倒是靜謐安然得多。這些點綴在梯田和稻禾間的土屋木樓,被村前屋後的茂林修竹掩映,在金色的稻海中,在溫暖的夕陽下,凝聚成一簇簇的墨綠,又仿佛一座座小島。遠處炊煙裊裊,近處雞鳴狗吠聲脆。間或有休工回家的農人肩扛鋤耙,牽趕着牛羊,徐徐緩行在田間小路上,寂然無聲。此情此景,置身其間,不為桃花園中人,也作桃花園中客了。

夜居山上農家木樓客房,木板為牆,木楞為窗,木床、木椅、木桌,連衛生間都是全木結構,滿屋子飄溢的儘是新鮮杉木的暗香。是夜伴木香而眠,自然睡得格外香甜。

清早起來,乘着主家做早餐的空暇,牽着小兒,踏着夜露,沐浴着朝霞,沿客房前的田間小徑漫步。大清早的深山空氣更加清新,讓人神清氣爽。路邊的各色小花,草尖上星星點點的露珠,山坎田邊汩汩清流的溪水,都讓好奇的小兒着迷。一路走走停停,不覺來到另一戶農家小院。眼尖的小兒見女主人背回一大捆新砍下的高粱杆兒,以為是山裡的甘蔗,便纏着要去買來吃。這高粱杆兒,生長在農村的我倒是再熟悉不過了,小時候也吃過不少,大多味兒寡淡,難得選中脆甜的。只是那時鄉下孩子清苦,每每在高粱成熟時,在地里挑來幾根粗壯的,權作甘蔗解饞而已。心想哪有高粱杆兒拿來作甘蔗賣的呢。終究拗不過小兒,又礙於面子不好開口討要,便牽着小兒過去訕訕地說要買幾根來嘗嘗,沒成想人家還真是要賣的,開價還不含糊,大的五塊,小的三塊。好在剛開口說是買,不然就尷尬了。掏出零錢,隨小兒心意大大小小買來一小捆。就近選一塊乾草地,父子倆席地而坐,在這深山荒野之中,我也顧不得許多,仿佛又回到了天真純樸童年,與小兒一起津津有味地開吃起來。嗨,還真沒想到,這紫鵲界的高粱杆兒還真不同於童年家鄉的味道,用嘴先把杆兒外皮剝了,中間嫩綠的芯兒格外嘣脆香甜,雖然水分不及甘蔗,但嚼在嘴裡清甜且幾乎無渣。那種甜還不是蔗糖式的寡甜,而是有如飴糖般的香甜,久嚼一下還能咂吧出高粱花子的清香來。呵呵,這紫鵲界的高粱杆兒真是奇了,怪不得人家要賣呢。

一路回返,在名為九龍界另一處觀景台前停車賞景。見觀景台下就近的梯田裡有一老農獨一人在收割稻子。收割的方式原始而質樸,一鐮、一桶、兩籮筐而已。只見他時而佝僂下腰一兜一兜地割下禾稻,又一手一手地碼放成堆,時而又立起身子,雙手掐緊一小捆禾稻,斜着身子用力向禾桶里摔去,嘭嘭作響。老農獨自默默地勞作着,或割或扮,不緊不急,似乎身外熙熙攘攘、熱熱鬧鬧的遊客,甚至世間一切的浮躁與喧囂都與他無關。我在暗忖,倘若參禪者見此情景,大抵也會有所頓悟吧。

[1]

作者簡介

張雨民,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