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梨木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梨木皮
t015d171a5bbd3569e2.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188012&sid=125667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梨木皮

漢語拼音:Lí Mù Pí
性味:味苦;澀;性涼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熱病發熱,瘡癬

梨木皮,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的樹皮。 性味苦;澀;涼;歸經肺;肝;膽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熱病發熱,瘡癬。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梨木皮

拼音名:Lí Mù Pí

英文名:Pear Bark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2.Pyrus pyrifolia (Burm.f.) Nakai[Ficus pyrifolia Burm.f.]3.Pyrus ussuriensis Maxim.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的樹皮。

採收和儲藏

春、秋季節均可剝皮。春季由於樹液流動,皮層容易剝落,鉭質量較差;秋季8-9月采剝,則品質較優。在成齡樹上剝皮可採用環狀剝皮或一定面積條狀剝皮,將剝下的樹皮,按規格的寬度截成條狀,曬乾。

原形態

  • 1.白梨 喬木,高達5-8m。樹冠開展;小枝粗壯,幼時有柔毛;二年生的枝紫褐色,具稀疏皮孔。葉柄長2.5-7cm;托葉膜質,邊緣具腺齒;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5-11cm,寬3.5-6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帶刺芒尖銳齒,微向內合攏,初時兩面有絨毛,老葉無毛。傘形總狀花序,有花7-10朵,直徑4-7cm總花梗和花梗幼時有絨毛,花梗長1.5-3cm;花瓣卵形,長1.2-1.4cm,寬1-1.2cm,先端呈齧齒狀,基部具短爪;雄蕊20;長約花瓣的一半;花柱5或4,離生,無毛。果實卵形或近球形,微扁,褐色。花期4月。果期8-9月。
  • 2.沙梨 本種與白梨的區別為:葉片基部圓形或近心;果實褐色。花期4月,果期8月。
  • 3.秋子梨 本種與2種的區別為:葉形大,長5-10cm,寬4-6cm,葉邊刺芒長;花柱5;果實黃色,果梗長1-2cm。花期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

  • 1.白梨:生於海拔100-2000m的乾旱寒冷地區山坡陽處。
  • 2.沙梨:生於海拔100-1400m的溫暖而多雨的地區。
  • 3.秋子梨:生於海拔100-2000m的寒冷乾燥的山區。

資源分布

  • 1.白梨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等地。
  • 2.沙梨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 3.秋子梨分布東北、華北及山東、陝西、甘肅等地。

性狀

樹皮呈捲筒狀,槽狀或不規則片狀,長短,寬窄不一,厚1-3mm。外表面灰褐色,有不規則的細皺紋及較大突起的皮孔;內表面棕色或棕黃色,較平滑,有細縱紋。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氣微,味苦澀。

性味

苦;澀;涼

歸經

肺;肝;膽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熱病發熱,瘡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每次3g。

複方

治傷寒溫疫,已發未發:用梨木皮、大甘草各一兩,黃秫谷一合(為未),鍋底煤一錢。每服三錢,白湯下,日二服。(《簡易方論》)

各家論述

《綱目》:解傷寒時氣。[1]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梨木皮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