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梨葉懸鈎子(原變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梨葉懸鈎子(原變種)

中文名稱:梨葉懸鈎子(原變種)

拉丁文名 Rubus pirifolius var. pirifolius

界:植物界

名稱狀態 來自中國植物志,未被SP2000收錄

梨葉懸鈎子(原變種)攀援灌木;枝具柔毛和扁平皮刺。產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生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較陰蔽處。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分布。

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枝具柔毛和扁平皮刺。單葉,近革質,卵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 長6一11厘米,寬3.5—5.5厘米,頂端急尖至短漸尖,基部圓形,兩面沿葉脈有柔毛,逐漸 脫落至近無毛,側脈5—8對,在下面突起,邊緣具不整齊的粗鋸齒;葉柄長達1厘米,伏生 粗柔毛,有稀疏皮刺;托葉分離,早落、條裂,有柔毛。圓錐花序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內;總 花梗、花梗和花萼密被灰黃色短柔毛,無刺或有少數小皮刺;花梗長4一12毫米;苞片條裂 成3-4枚線狀裂片,有柔毛,早落;花直徑.1-1.5厘米;萼筒淺杯狀;萼片卵狀披針形或三 角狀披針形,內外兩面均密被短柔毛,頂端、2—3條裂或全緣;花瓣小,白色,長3—5毫米, 長橢圓形或披針形,短於萼片;雄蕊多數,花絲線形;雌蕊5—10,通常無毛。果實直徑1一 1.5厘米,由數個小核果組成, 帶紅色, 無毛;小核果較大,長5-6毫米, 有皺 紋。 花期4一7月,果期8—10月。[1]

用 途

全株入藥· 有強筋骨、去寒濕之效。

產地分布

產福建、 台灣、 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 生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較陰蔽處。泰 國、越南;老撾、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分布。

本種提示

此種和印度、尼泊爾、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和馬來西亞產的R.Hexagynus Roxb. 相 近,區別在於後者側脈較多8—12對,葉片下面全部或沿葉脈具柔毛或絨毛;葉柄和花序 均被絨毛,葉邊鋸齒較密;萼片全緣;雌蕊15,具毛 ; 果實熟時黑色。 本種有下列變種。[2]

懸鈎子屬介紹

屬中文名:懸鈎子屬

屬拼音名:xuangouzishu

屬拉丁名:Rubus

中國植物志:37:10

描 述:Rubus L. 懸鈎子屬,薔薇科,約500種,廣布於全球,主產地為北溫帶,我國約150種,南北均有分布,長江以南各省尤盛,有些種類的果可食,有些供觀賞用,有些可為覆蓋植物。灌木,直立或攀援狀,常有刺;葉為羽狀或指狀複葉,稀單葉而分裂;花兩性,單生或排成聚傘花序、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通常白色,有時粉紅色;萼5深裂,宿存,常有等數的附萼;花瓣5,下位;雄蕊多數而分離;心皮數至多個,有胚珠1顆,成熟時聚集於花托上而成一漿果狀聚合果[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