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夢揚州·晚雲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夢揚州·晚雲收》

作品名稱: 《夢揚州·晚雲收》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秦觀

別稱:淮海居士山抹微雲君

《夢揚州·晚雲收》是北宋文學家、儒客大家秦觀的詩詞。[1]

這是秦觀自製的曲調,取詞中結句為名。詞中抒寫作者思戀揚州邂逅的歌妓,滿懷離情,纏綿悱惻。此詞以艷語寫鄉情。上片寫繡幃中人對遊子的思念,下片抒遊子之離情。

秦瀛(yíng)《淮海先生年譜》,宋元豐二年(1079年)正月十五日,少游將如越省親,「會蘇公自徐徙知湖州,遂與偕行,過無錫,游惠山……又會於松江,至吳興,泊西觀音院。」在《泊吳興西觀音院》詩中,少游云:「志士恥溝瀆,征夫念桑梓。攬衣軒楹間,嘯歌何窮已!」可見懷念桑梓之情,嘗見之於吟嘯。這首詞便是少游在外冶遊時懷戀揚州的一位歌妓而作,以艷語寫鄉情。

詩詞正文

白話譯文

傍晚時分,在栽滿了楊柳的堤岸上,一場濛濛細雨剛停。怎麼去年的燕子還不見飛回來呢?真讓人心煩,正是春天,可讓人已有了秋寒的感覺。小欄外面春風輕柔,戀人尚未歸來。蜂兒經過一春的辛勞,收穫甚豐,誘人的蜜香都透過繡幃濃濃地散發着。而自己心裡卻沒有一絲甜意,戀人只說到江南一帶去了,可江南那樣遙遠廣大,到底在何處呢?正苦苦地想着,耳邊又傳來鷓鴣討厭的啼叫聲,更使人不勝憂愁。

我記得,曾陪你一起宴遊,為了報答你優美的舞姿和清妙的歌聲,我用麗錦為你纏頭。我迷戀酒色,長時間地淹留在揚州,還不是因為你嗎?在那些日子裡,我經常騎馬去遊樂,直到天黑了,才喝得醉醺醺地回來。可抬頭望翠樓時,你每次都捲起帘子,在等待着我。可惜現在我倆遠隔千山萬水,難以相會。想你想得我心緒煩亂,只能在夢中頻頻地與你相會了。

文學賞析

《夢揚州·晚雲收》是一首詠離愁憶往事的詞。表現了主人公離別情人的愁悵和對往日生活的留戀。

詞之上闋,寫繡幃中人對征人的思念。上片先寫引起對情人懷念的時令節氣和周圍的環境氣氛。開頭三句寫向晚天氣轉晴,濃雲散去,柳塘畔煙霧般的濛濛細雨剛剛停止。所以要選擇「柳塘煙雨初休"這個鏡頭,因為煙雨後的柳塘春意更濃。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更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因水漲秋池而動鄉思,此詞當亦從此得啟發,以「柳塘煙雨」誘發對征人的思念。另一方面「柳塘煙雨」畫面優美別有一番風光,對全詞的氣氛和整個意境都起着重要的烘托渲染作用。接下兩句明確點出了節氣時令。

「燕未歸」自然是早春,天氣「側惻輕寒如秋」正是早春天氣的特點。雲「燕子未歸」,雖切時令,實則借喻人未歸也。「惻惻輕寒似秋」,寫室內思婦的感覺,因是孤棲獨處,故而備覺清冷。下面四句寫了環境氣氛。她走到室外,撫欄遠望,頓覺一陣柔軟溫暖的春風,吹進繡幃。東風還帶來了濃濃的花香,熏人慾醉。僅此數句,不僅寫出了室內外的溫差,而且寫出了思婦感情的變化。她凝望江南,覺得征人遠去,不知此刻到了何處。「人何處」,通常寫思婦情懷。如李清照《永遇樂》云:「落日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此思其夫趙明誠之語也。這裡的「人何處」,當是指身在江南的詞人。少婦孤單倀惘的情緒充分表露了出來。正值少婦凝神思念之際,忽然傳來鷓鴣的啼聲,把她從沉思中喚醒。着一「破」字,頗有如夢初醒之感。

上闋凡三個層次:一層自起句至「輕寒似秋」,寫時令及思婦在室內之感受;二層自「小欄」至「香稠」,寫思婦走到室外,乍感春意如許;三層自「江南」至「春愁」,寫思婦對江南征人的懷念。層層轉折,自然而流暢。

下闋主要是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和借杜牧詩意表達了對「麗錦纏頭」、「殢酒困花」放蕩生活的智慧。過片前三句「燕遊」、「妙舞清歌」、「麗錦纏頭」都是對往日歡樂生活的追憶,自然也是留在主人公印象中最深刻的東西。下面兩句明確道出了「十載淹留」的原因。接下來三句是對自己往日形象的回憶,雖然只是生活場面,卻可概括當時生活的基本狀況。宴會深夜才敖,醉中歸來的主人公用馬鞭拂拭着臉面,用朦朧的醉眼向樓上觀望,看見「簾卷金鈎」知道心愛的入兒尚在等待自己歸來未寢。最後三句是歡樂的日子中斷了,分離的愁苦之情正紛亂地纏繞着自己,只有夢中才反覆回到過去生活的地方,也就是夢中重溫過去生活。「頻夢揚州」並非真的夢見回到揚州,而是指過去生活過的地方,所以這樣寫,意在點示「夢場州」。

詞之下闋,抒征人之離情。在讀者面前展現的不是今日之情景,而是昔時宴遊生活。詞人用「長記」二字輕輕帶起,與望海潮》其三「長記誤隨車」有異曲同工之妙。那時詞人漫遊距離家鄉僅百餘里的揚州,聽歌賞舞,殢酒困花,極浪漫縱恣之致。「酬」字以下四句,把在揚州的宴遊,作了高度的概括。「十載因誰淹留」,化用小杜「十年一覺揚州夢」詩句,卻無痕跡,言外之意便是「贏得青樓薄悻名」。「因誰」二字,十分含蓄,說不清是留戀還是悔恨,因而頗值得讀者回味。

「醉鞭」以下至「金鈎」,寫自揚州回家。他在揚州逞足遊興,帶着十分的滿足,三分的醉意,垂着醉鞭,迎着拂面的春風,回到高郵。遠遠望去,只見翠樓上,繡簾高掛,說明室內有人。「簾卷金鈎」,頗似《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中之「寶簾閒掛小銀鈎」,給人以幽閒恬靜之感。[2]

歇拍三句點題。他現在遠離家鄉,後會不知何日,故而常常夢見揚州。揚州在古人心目中總是美的象徵。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云:「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唐徐凝《憶揚州》詩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蘇詩集成》在《於潛僧綠筠軒》詩注中也引《殷芸小說》云:「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揚州在長期的文化積澱中,已成為人人嚮往的地方。而秦觀故鄉屬揚州,他對揚州的感情無怪乎更為深切了。

作者簡介

秦觀[3](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高郵軍武寧鄉左廂里(今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少游村)人。妻子為徐文美。北宋婉約派詞人,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儒客大家,學者稱為淮海居士。

少從蘇軾游,以詩見賞於王安石。元豐八年(1085)進士。元佑初,因蘇軾薦,任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紹聖元年(1094),坐元佑黨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以"影附蘇軾,增損《實錄》",貶監處州酒稅。繼迭遭貶謫,編管雷州。元符三年(1100年),復命為宣德郎,放還橫州,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

作為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秦觀一生仕途坎坷。秦觀善詩賦策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合稱"蘇門四學士"。尤工詞,為北宋婉約派重要作家。 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長於議論,文麗思深,兼有詩、詞、文賦和書法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尤以婉約之詞馳名於世。著作有《淮海詞》三卷100多首,宋詩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 著有《淮海集》40卷、《勸善錄》、《逆旅集》等。

秦少游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在談到秦少游時,習慣上總是把他與婉約詞聯繫在一起,卻較少提及他的詩,更少論及他的文。當然,評論一個作家的藝術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數量而不看質量,有的作家存世雖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響巨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卻是無可撼動的。儘管如此,要歷史而客觀地評價秦少游在文學史上的貢獻與地位,如果只論其詞,而不論其詩其文,尤其是不論其策論,不僅有失偏頗,而且也評不出一個完整的秦少游。

秦少游的策論立論高遠、說理透徹、章法嚴緊、文筆犀利,有一種特有的藝術張力,"辭華而氣古,事備而意高"。

視頻

《與眾不同的秦觀》

婉約派詩人秦觀,在橫州留下一首千古名篇流傳至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