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梅爾斯戰爭紀念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梅爾斯戰爭紀念碑
圖片來自historicengland

梅爾斯戰爭紀念碑(Mells War Memorial)位於西南英格蘭薩默塞特郡民政教區梅爾斯,於1921年揭幕,是埃德溫·魯琴斯爵士設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紀念建築,也是他在梅爾斯設計的多幢建築之一。[1]

魯琴斯與當地霍納氏和阿斯奎斯氏兩大望族關係密切,所以多次獲聘設計建築,兩大家族都有子嗣在戰爭中犧牲,兩人的紀念碑均由魯琴斯操刀。戰爭紀念碑旨在紀念村里「所有獻出生命的青年一代」,建築師同當地權貴一起在村內尋找合適的立碑地點。

紀念碑主體是大理石柱和上方的聖喬治屠龍塑像,魯琴斯還曾在另外兩個公共戰爭紀念碑採用類似設計。石柱基座刻有英國桂冠詩人創作的詩和梅爾斯戰爭往生者的姓名,兩邊是用當地採石場原料修築的石牆,上面有紫杉樹籬。石牆上後來新增圓形牌匾,刻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犧牲的村民姓名。1921年6月25日,亞瑟·阿斯奎斯准將為紀念碑揭幕,他哥哥的名字就刻在基座上。梅爾斯戰爭紀念碑是II*級登錄建築,也是魯琴斯戰爭紀念建築「國家收藏」的一分子。從2015年開始,魯琴斯設計的所有英格蘭紀念建築都已列入國家遺產保護。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各地湧現成千上萬的戰爭紀念建築,這些紀念物的設計者以建築師埃德溫·魯琴斯爵士最富盛名,英格蘭歷史建築暨遺蹟委員會稱讚他是「所在世代具有領導地位的英國建築師」。一戰爆發前,魯琴斯就通過給有錢人設計鄉村別墅成名,但從1917年開始,他就把大部分時間投入戰爭傷亡人士紀念建築設計,是帝國戰爭墓地委員會的三名主要建築師之一,為英國各地城鎮和村莊設計大量戰爭紀念物,甚至其他英聯邦國家和地區也有他的作品。位於倫敦白廳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將士紀念碑是魯琴斯最有名的作品,也是英國休戰紀念星期日活動的焦點。

據蒂姆·斯凱爾頓在著作《魯琴斯與世界大戰》記載:「如果所有請魯琴斯設計戰爭紀念建築的村莊有一個與眾不同,那就是梅爾斯。魯琴斯在該村設計的建築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從業早期與葛楚德·傑克爾合作的鄉村別墅和花園。兩人與當地望族霍納氏和阿斯奎斯氏關係密切,傑克爾的弟妹艾格尼絲·傑基爾夫人是弗朗西斯·霍納女士之妹,弗朗西斯和丈夫約翰爵士當時是梅爾斯莊園的主人,這座莊園別墅建於16世紀,是梅爾斯的中心。約翰爵士認識魯琴斯後不久就聘請他裝修霍納家族位於倫敦的聯排別墅。1896年,魯琴斯與霍納女士已成好友,並應後者邀請首度前往梅爾斯重建莊園,後來又接受委託為梅爾斯莊園完成其他多項修繕。

1917年11月,霍納夫婦之子愛德華與梅爾斯其他多名青年在西方戰線康布雷戰役中陣亡。霍納夫婦委託魯琴斯在聖安德魯教堂為兒子設計紀念建築,魯琴斯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將士紀念碑設計底座,上面是阿爾弗雷斯·芒寧斯製作的大型騎馬塑像。教堂內還有魯琴斯為英國首相H·H·阿斯奎斯長子雷蒙德·阿斯奎斯設計的紀念碑,雷蒙德也是霍納夫婦的女婿,於1916年在索姆河戰役中犧牲,兩人的名字都刻在梅爾斯戰爭紀念碑上。

截至1916年,梅爾斯共有74名男子奔赴前線,弗朗西斯等多位女士在法國當護士。戰爭結束時,共有21名梅爾斯男兒陣亡,多人受傷。生還者包括聖安德魯教堂助理牧師,他還因救下傷兵獲軍功十字勳章

委聘

梅爾斯最早的一戰往生者紀念建築是聖安德魯教堂牆上的石碑,由皇家藝術學院設計,刻有14個人名。霍納家族最早提出新建更大規模的公共紀念建築,並為此召開公眾大會。與會人員考慮的第一個問題是紀念建築除純粹的紀念外,是否還要具備其他實用或經濟功能,如長凳、噴泉、花園、兒童遊樂場等,最終大會決定採用能讓人駐足欣賞並產生敬意的建築。大會考量的豎立地點包括聖安德魯教堂墓地,最後決定放在公路的顯眼位置,讓每個經過的人都能一眼看到。

1919年8月,經愛德華·霍納的遺孀、約翰爵士和弗朗西斯·霍納之女凱瑟琳·阿斯奎斯(及其他村民代表陪同,魯琴斯在梅爾斯實地考查,為紀念碑選址。魯琴斯對村民承受的損失深感觸動,他在寫給妻子艾米莉的信中表示:「這個周末就像春天一樣,歡樂同淚水(雨水)並存,(村里)所有的年青人都沒了」。他還稱,自己「在村里找到絕佳位置,其他人別說找着,連想都沒想到過,加上一點機智和耐心就獲得村民的認可與歡呼」。

參考文獻

  1. 梅爾斯戰爭紀念碑,historiceng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