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梅山寺,始建於隋朝,與嶺下黃佛寺、輪山梵天寺同為隋朝同安三大古寺。寺廟依山而築,寺後南麓岩壁上有宋代朱熹以硃砂手書「同山」兩字的摩崖石刻,字跡蒼勁飄逸。[1]

梅山寺,有全省最大的摩崖石刻和宋代鎮守西安橋的婆羅門佛塔。

中文名: 梅山寺

外文名: Mei Shan Si

地理位置: 廈門市同安區五顯鎮(梵天寺對面)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08:00-19:00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摩崖石刻、婆羅門佛塔

始建時間: 隋唐間

全國之最: 全國最大白玉佛像- 釋迦牟尼佛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廈門市

目錄

寺廟結構

重達65噸的全國最大白玉佛像———釋迦牟尼佛聖像供奉在同安梅山寺大雄寶殿。

釋迦牟尼玉佛總高9米,由蓮花座、法像、背光三部分組成。法像精選緬甸白玉,高5.65米,寬4米,厚3米,重達65噸,耗資470多萬元。梅山寺現任住持慈明大法師介紹,該佛像比上海玉佛寺內的玉佛大數倍,堪稱全國最大的緬甸白玉佛像。

石構牌坊

梅山寺始於隋朝,與嶺下黃佛寺,輪山興教寺(後為梵天寺)同為隋代同邑三大古寺,梅山寺沿山而築,有大雄寶殿,鎮水泛的二郎神殿、朱公文祠、功德堂、靈應祖祠亭,還有岩壁上新拓大型「佛」字摩崖石刻、石窟、宋代鎮西安橋的婆羅門佛塔、廣場內的放生池和兩旁石佛塔、寺南百米下的石構牌坊山門、新水泥車道繞彎直達廣場,石階古道幽深通古剎、整個寺廟區錯落得體、綠樹掩蔽、莊嚴清靜,廟不廣而聞名。

雕刻藝術

據悉,緬甸白玉屬隱形結晶,質地溫潤細膩、晶瑩剔透,因資源稀少而具有傳世珍藏價值。為了精心挑選完美的緬甸白玉,從2004年開始,慈明大法師花了兩年多時間,先後選用了300多噸原料,最終找到了一塊罕見原料。後又歷經兩年時間的精雕細琢,才完成整個雕刻工作。

據悉,大佛昨日安裝到位,還需2-3個月時間拋光,再用99.9金箔淡彩描金,最後用七種寶石鑲嵌完成。

歷史由來

梅山寺相傳創建於隋唐間,具體年代無考現住持為慈明法師,僧伽11人梅山古名同山,與大輪山夾溪而峙,為同安之屏障。因年代久遠,寺宇多次毀建,制度規模失詳。

梅山古名「同山」,山不高而險峻,為同邑之屏障,又是唐末置「大同場」和西晉設「同安縣」的命名根據。因年代久遠,寺廟多次毀建,制度規模失詳。至宋,傳說尚有兩殿,刻槲丹楹,雕牆峻宇。朱熹任縣主簿時,常於寺左講學,並於寺後面岩壁上楷書橫題「同山」二字,至今猶存。梅山風景秀麗,樹林茂密,岩壁挺峻,梅花呈祥,登高望遠,視野開闊,銀城、潯海、美人山諸景盡收眼底。在寺後南麓岩壁上有宋代朱熹手書「同山」兩字的摩崖石刻,字跡蒼勁飄逸,梅山石窟,栩栩如生。山頂建有「梅亭」、置有「梅園」,獼猴聽經石神態逼真,東北邊的聽濤松諸景,都十分令人神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