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河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梁窪鎮位於魯山縣城東北15公里處。轄17個行政村,總人口31419人(2017),2008年全鎮上交稅金2.8億元,是魯山縣經濟重鎮。

鄉鎮簡介

梁窪鎮位於魯山縣城東北15公里處。轄17個行政村,31419人(2017),2008年全鎮上交稅金2.8億元,是魯山縣經濟重鎮。境內交通便利,鄭石高速、平韓鐵路穿境而過。

鄉鎮沿革

梁窪鎮位於魯山縣城東北15公里處,古稱桃花店、應源鎮錫安鎮。1956年建梁窪中心鄉,1969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6年建鎮。古稱桃花店、應源鎮、錫安鎮。1997年,面積63.5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梁窪西街、梁窪東街、梁窪南街、梁窪北街、張相公莊、泉上、段店、北郎店、南朗店、楝樹店、郎墳、許坊、保障、鵓鴿吳、八里坪、連溝、半坡陽17個行政村。

據明嘉靖《魯山縣誌》記載:昔晉太子潛龍嘗避黃墩之難經此,謂桃花殊盛,即稱之桃花店。聚落遺址在鎮西南500米處,民國年間還有一座寨門樓和破損的青石牌坊。清咸豐到同治年間,戰亂頻繁,附近村民聯手,短短45天築起周長2.5公里、十幾米高的寨牆,開有「望嵩」、「展露」「臨應」、「迎旭」、「鎮華」五座寨門。寨牆外修有兩丈寬的寨壕,水深七八尺。青磚老牆石頭寨,黛瓦板門貨店街,到清末,鎮裡經營陶瓷的有16家,糧行7家。到民末,商戶多達93家,雙日為集。上世紀50年代,鎮中還有南、北老君廟、關爺廟、山陝廟、孫堂廟等。中有四座廟宇都有大殿、卷棚(拜殿)、戲樓、東西廊房。這些廟宇大多毀於「大躍進」時期,只有梁窪中學院內還有幾間關爺廟的古建築尚存。

早在公元前140年,這裡就有人開始採煤。清嘉慶元年(1796年),這一帶採煤已成規模。據《魯山縣誌》載:彼時有地方無賴誘賣貧民強迫下窯為「死撥子」,知縣董作棟親詣煤窯,放出被羈者300人。到清同治九年(1870年),「梁窪營盤坑、郎墳、段店一帶小煤窯已發展到48眼。」雖不敢妄言古鎮是因煤而興,這裡制陶、冶鐵、燒瓷的工藝可謂年代久遠。東坡有唐代冶鐵遺址,郎店亦有宋代冶鐵遺址。境內聞名海內外的段店唐代瓷窯遺址,出土有唐鈞、宋鈞、元鈞、唐三彩、魯山花瓷、宋汝官瓷、三彩珍珠等。1999年,定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現今的梁窪鎮,因礦產資源豐厚,百業興旺,依然是魯山縣的經濟重鎮。

梁窪鎮北門外與石龍區交界處的趙嶺村南坡,為古應河源頭,當年的西寨門就叫臨應門,梁窪鎮也曾名應源鎮。上世紀90年代初,應河源頭的泉水還很旺,一溪清流曲折蜿蜒,到寶豐縣張八橋鎮的外良莊自然村,水幅三四米,擺行石頭才能過。而今溝水枯弱,外良村50畝水面的小水庫也已名存實亡,應河古源已斷絕。[1]

工業概況

礦產資源獨厚,現有煤礦企業19個,地面規模以上企業4家。其中匯源化工集團現有員工4000人,總資產34億元。礦藏有煤、鋁礬土、石灰石、硬質粘土。鄉鎮企業以採礦、煉焦、建材、化工為主。境內有省屬梁窪礦務局、平頂山市魯銀選煤有限公司、平頂山市第四焦化廠、平頂山市第一白色水泥廠等企業。

政府職責

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和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發布決定和命令;

執行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

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護各種經濟組織的合法權利;

保障少數民族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婦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項權利;

辦理上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2]

相關視頻

鄰水縣兩河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