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桂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梁桂星,女,1967年出生,中共黨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山西省劇協理事、呂梁市劇協副主席、市人大代表、國家二級演員。

山西省呂梁市青年晉劇院領銜主演。

2007年獲得首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2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2015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1]

人物事跡

在黃河之濱、呂梁山區,人們一說唱戲,馬上就會想到梁桂星,接着就會評論她唱得怎樣好聽,演得如何傳神……梁桂星的名字在觀眾中廣為流傳——她的質樸無華、對藝術的孜孜追求、對觀眾和戲迷的熱愛和忠誠、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精彩亮相,都被描繪得有聲有色,亮麗怡人。

梁桂星,一位呂梁山上土生土長的晉劇新星。從1984年呂梁藝校畢業到現在,已經在戲曲舞台上摸爬滾打了22個春秋。

金雞報曉,練唱聲聲;排練廳里,熱汗洗面;城鄉舞台,大顯身手。從跑龍套到演彩女,從演配角到挑大樑、當主演,她一步一步走過自己的演藝歷程、堅韌不拔地攀登一個個藝術高峰。

雖然她不是名師之高徒,但已習慣於以勤作舟;雖然她身處深山,但卻從不放過每一次學習的機會,從來都是認真對待每一次排練。為了練好水袖功,好多次她的胳膊腫得握不住筷子;為了練好梢子功,她直練得口吐酸水倒在了排練場;為了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她至今都在山西省職業戲劇學院上大專班。事成於勤,業精於專。

正是她的勤奮好學、刻苦鑽研,練就了其紮實的基本功。

思想向上,眼光向下,這是她從藝以來的一貫主張。翻山涉水、村野草台,長年能看到她演出的身影。真誠面對每一位觀眾,傾情奉獻自己的藝術,這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她給了老百姓至美的藝術享受,老百姓也給了她最多的掌聲,以至於在她參加山西電視台《走進大戲台》年終「總擂主」決賽時,竟有近百個農民戲迷自費跑到省城,為她鼓勁、為她喝彩。

她主攻青衣、兼演小旦,扮相俊美,頗具風采。反覆解讀她的藝術表演,我以為其魅力首先在於唱功。她的嗓音清醇甜美,加之噴口齊齒、字真句讀,都比較講究,四聲、尖團、落韻都比較規範周正,所以其行腔就顯得抑揚有致,頓挫得法,推提合度,捶欠見功,給人以「累累乎端如貫珠」之感。其二,她比較有藝術靈性和悟性,能開劇情起伏跌宕之關鎖,能解劇中人物一波三折之心境,所以但凡一曲,都使人感到「融融然節奏合度,倦倦然周旋有旨」。尤其是她將現代歌唱技法與傳統晉劇唱腔有機融合,根據人物的性格特徵和情感律動,合理控制氣息,更充分地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確是很有新意。其三,她適宜於演唱悲戲、苦戲和情節跌宕較大的戲。誠如《教子》中三娘教子時的愛痛交織、《赤桑鎮》中吳妙貞的怨痛相交、《審姐責弟》中陳三兩的如泣如訴、《失子驚瘋》中夫人的時悲時哭時痴時瘋、《情怨》中潘金蓮面對武松的哀怨傷懷、聲淚俱下,在她演來都是駕輕就熟,聲情並茂,很有感染力。

就表演而言,她首先值得稱道的是全面的基本功,唱做俱佳,綜合素質較高。做戲細膩到位,表演落落大方、頗有大家之氣。

在運用特技方面,無論水袖功,還是梢子功,乃至於摔「殭屍」,不流於為技巧而技巧(這在基層戲曲演員中是很難得的),而是從情節、人物出發,技為情所馭,技為「人」所動。

情之所至,技隨意達,從而達到了錦上添花之效果。其二是可塑性。這充分體現於她演出的現代戲中。梁桂星突破了程式的慣性,能夠從人物出發設計動作,從挖掘人物內心世界出發,掌握表演的分寸。

誠如在《紅棗賦》中飾演董玉琴,本來她的戲份很少、唱腔僅四句,然而正是由於她創造性的表演和徐疾有度的演唱,將董玉琴在典型環境中的情感,揮灑得淋漓盡致,所以她在1992年山西省調演中榮獲配角金獎。之後,她在現代戲《生兒子大獎賽》(飾愛愛)、《葛尥》(飾豆葉)、《紅兜肚》(飾母親)等大型現代戲中扮演主要角色,則更見功力,更顯才藝。

人物榮譽

多次榮獲省、市及國家級獎項;被全國總工會,山西省委、省政府,省婦聯,及呂梁市委、市政府,市總工會表彰;山西省特級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