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欏針毛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桫欏針毛蕨,Macrothelypteris polypodioides,樹形針毛蕨,國內分布在產台灣的高雄、台中等地,國外分布於泰國、菲律賓、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以及太平洋諸島嶼。
形態特徵
本種形體極近上一種樹形針毛蕨Macrothelypteris aurita(Bedd.)Ching,但形體大而粗壯如桫鑼,根狀莖短而橫臥,粗約20厘米,葉柄長1.5厘米,遍生鱗片,鱗片線形,具毛;葉軸上的鱗片稀疏,或有時近光滑,羽軸上的鱗片邊緣具較密的緣毛;囊群蓋宿存。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約700米林緣。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台灣(高雄、台中)。
國外分布
分布於泰國、菲律賓、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以及太平洋諸島嶼。
針毛蕨屬形態特徵
中等大的陸生植物,有時近樹狀,高可達4米。根狀莖粗短,直立、斜升或橫臥,被棕色的披針形長鱗片,鱗片質厚,邊緣具針狀疏睫毛。葉簇生;葉柄禾稈色或紅棕色,光滑,或被與根莖相同的鱗片,脫落後常留下半月形的糙痕;葉片大,卵狀三角形,三至四回羽裂;羽片和各回小羽片斜展或近平展,沿羽軸或小羽軸兩側以狹翅相連;葉脈羽狀,分離,側脈單一,有時二叉;葉草質或近紙質,干後黃綠色,羽軸和小羽軸上面圓而隆起,兩面和脈間多少被毛,罕無毛,毛細長,灰白色,針狀,單細胞或由幾個細胞組成,沿葉軸除被有上述毛外,往往還有棕色、多細胞的針狀粗毛和少數披針形或鑽形的厚鱗片,鱗片脫落後留下突痕。孢子囊群小,生於側脈的近頂部,無蓋或具有小而往往早落的蓋;孢子囊的近頂部有時有具短柄的頭狀毛。孢子兩面型,橢圓狀腎形;周壁透明,具褶皺,周壁一般具柱狀分子,表面有小刺狀或小穴狀紋飾,或由柱狀分子在周壁表面形成網狀或小疣塊狀;外壁表面具細網狀紋飾。染色體x=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