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橋沖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橋沖鎮,地處中國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烏坎河上游南岸,總面積66平方公里,地勢北部較平坦,東南部小山連綿,因地制宜開發水產養殖業和畜牧業,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養魚、養蚝、養蝦、養蟹、養雞等商品生產基地,素有「蝦米之鄉」之稱。[1]

中文名稱: 橋沖鎮

外文名稱: Qiaochong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

下轄地區: 10個村委會,58村民小組

政府駐地: 橋沖鎮橋沖墟

電話區號: 0660

郵政區碼: 516500

地理位置: 烏坎河上游南岸

面 積: 66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46801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粵N

行政代碼: 441581

鄉鎮簡介

橋沖鎮地處陸豐市烏坎河南岸,東鄰內湖鎮、南塘鎮,西接金廂鎮,南鄰碣石鎮,北臨博美鎮。全鎮總面積66平方公里,人口46801人(2017年)。轄10個村委會,58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地橋沖墟。地勢北部較平坦,東南部小山連綿,坡地起伏。

交通通訊

橋沖鎮交通方便。公路直通博美鎮與國道324線相接,東部公路通南塘鎮與省道內隆公路相通,南面直通碣石、碣北兩鎮。電力照明、郵電、通信完善。

行政區劃

橋沖鎮下轄:橋沖鎮區,白沙村,石東村,東竹村,溪碧村,湖石村,後沖村,下塘村,禾潭村,大塘村,東井村。

經濟狀況

橋沖鎮素有「蝦米之鄉」之稱。產業以農業為主,工業為輔。該鎮以「三高」農業為依託,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番薯、甘蔗、荔枝、魚、蝦、膏蟹等。傳名甚遠。肉美味香的「白沙烏魚」、皮薄肉白豐滿的「烏石油麻」,出於此地。水產養殖面積368公頃。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4415萬元,人均年收入達1000元。

橋沖鎮城鎮建設日新月異。能源充足,供電、供水豐富,通訊發達。橋沖鎮資源豐富,經濟形成以工業、漁業為主,商貿、農鹽業並舉的產業結構。全鎮擁有各類集體、私營工業企業1200多家,主要產品有聖誕系列產品、竹桂扇、玩具、麥秸貼畫、家具、服裝、揚聲器、生日蠟燭等,遠銷國外。2000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5.2億元。漁業連年獲得豐收,其海產品主要有龍蝦、對蝦、鱸魚、魷魚、鰻魚、膏蟹等,2000年漁業產量達6.5萬噸,產值4.4億元。

橋沖鎮盛產糧食,利用本地自然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展「三高」農業,因地制宜開發水產養殖業和畜牧業,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養魚、養蚝、養蝦、養蟹、養雞等商品生產基地。全鎮有養雞專業戶720多戶,養雞場120多個,肉雞飼養量達400多萬隻、創產值2000多萬元;海淡水養殖面積達600多公頃,年創產值800多萬元。全鎮社會總產值4920萬元,人均年收入1100元。

橋沖鎮堅持捕撈、養殖並舉,促進海洋漁業的持續發展。在鞏固捕撈作業方面,致力發展股份制漁業。全鎮有各類股份制生產漁船570艘,總噸位18721噸,總功率43685千瓦,其中單拖漁輪290艘,總噸位17826噸,總功率39097千瓦,盛產龍蝦、對蝦、石斑、馬鮫、鯔魚、鰻魚、墨魚等海產品,海產品日登場量達到550噸。橋沖鎮在鞏固捕撈作業的同時,認真執行伏季休漁制度,在發展養殖業方面,充分利用沿海灘涂寬闊的優勢,不斷發展擴大養殖基地。現已先後辦起了海馬、鮑魚、海膽、對蝦、貽貝、優質魚等一定規模的海水養殖基地。

橋沖鎮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加快工業發展步伐,走以工興鎮的路子。與香港天安國際有限公司合作興建中的廣東亞太工業城,占地7平方公里,投資總額超百億港元。擬建印染、紡織、服裝及其配套工業企業上百家,全部投產後年工業產值可達百億元。

基礎設施

橋沖鎮加大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長600米的橋沖大橋已建成通車;面積3100平方米的綜合市場己交付使用,新辦了一條貿易街;醫療、保健設施較為齊全的衛生院、敬老院各一所。

陸豐市橋沖鎮切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改變橋沖交通落後面貌、徹底解決群眾「行路難」的問題,橋沖鎮在2004年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的基礎上,2006年繼續加大交通設施建設力度,4月份,橋沖鎮路段路基擴修工程8.4公里;7月份,香港同胞卓木勝先生慷慨捐款70萬元,動工鋪設橋沖至博美路段水泥路面2.3公里,8月中旬全面完成該路段建設工程。

橋沖鎮高度重視水利設施建設,多渠道增加投入,2007年來共投入資金150多萬元,有力地推進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改善了農民生產用水條件。為切實解決群眾「飲水難」的問題,橋沖鎮於2006年下半年首期投入資金286萬元動工興建自來水工程。第一期工程已安裝全鎮6萬人的飲用水主幹管道8.4公里。第二期工程安裝自來水工程的蓄水池、過濾池、泵站及相關的配套設施,2007年8月底橋沖鎮用上了清潔的自來水。

陸豐市橋沖鎮溪碧村黨支部在駐村工作組鼎力相助下,堅持邊學邊改,着力解決落後狀況,取得了初步成效。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溪碧村黨支部在市、鎮先進辦和督導組的指導下,在市「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駐農村工作組的幫助下,着力解決村民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改變農村落後面貌。溪碧村是橋沖鎮交通最落後的村,「行路難」問題長期困擾着經濟發展和群眾的生產、生活。村黨支部在工作組幫助下,通過採取「三個一點」的辦法,籌集資金48萬元,建設了5條村道路基6.4公里。4條村道共4.4公里路基已竣工。此外,溪碧村還在工作組的支持下,集資38萬元建設了一座長43米、寬5米的溪碧大橋,徹底改變了交通落後的面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