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橘葉 |
橘葉是植物橘的葉子,高3-4m。枝細,多有刺。葉互生;葉柄長0.5-1.5cm,有窄翼,頂端有關節;葉片披針形或橢圓形,長4-11cm,寬1.5-4cm,先端漸尖微凹,基部楔形,全緣或為波狀,具不明顯的鈍鋸齒,有半透明油點。本品為芸香科植物橘的葉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葉,隨時可采,曬乾或鮮用。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 橘葉
- 拉丁學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 別 稱: 甘橘葉
- 界: 植物界
- 綱: 芸香綱
- 目:芸香目
- 科:芸香科
基本信息
別稱:青橘葉
來源:芸香科植物橘的乾燥葉
分類:葉類
產地:橘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區,在丘陵、低山地帶、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多有栽培。
性狀特徵:橘樹為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3-4米。枝細,多有刺。葉呈披針形,全緣或具細鋸齒。葉片呈灰綠色或黃綠色,上表面具小圓形凹點,下表面主脈突出,對光透視,可見半透明腺點。
性味:苦、辛,平 。
簡介
橘葉為橘樹的乾燥葉。秋、冬二季採摘,陰乾或曬乾。橘葉略捲縮破碎,展平後葉片呈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10厘米,寬2~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具細鈍齒,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光滑,對光透視可見半透明腺點。薄革質,脆而易碎,葉柄長0.5~1.5厘米,翅不明顯 。
植物形態
花單生或數朵叢生於枝端或葉腋;花萼杯狀,5裂;花瓣5,白色或帶淡紅色,開時向上反卷;雄蕊15-30,長短不一,花絲常3-5個連合成組;雌蕊1,子房圓形,柱頭頭狀。柑果近圓形或扁圓形,橫徑4-7cm,果皮薄而寬,容易剝離,囊瓣7-12,汁胞柔軟多汁。種子卵圓形,白色,一端尖,數粒至數十粒或無。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化學成分
含揮髮油、維生素C,另含多種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纖維素等。
從橘葉中分離得到12個化合物 ,分別鑑定為川陳皮素(nobiletin,1),5-去甲基川陳皮素(5-demethylnobile,2),橘紅素(tangeretin,3),5,7,8,4』-四甲氧基黃酮(5,7,8,4』-tetramethoxyflavone,4),5-羥基-6,7,3』,4』-四甲氧基黃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5),β-香樹脂醇(β-amyrin,6),羽扇豆醇(lupeol,7),植醇(phytol,8),豆甾-5,22-二烯-3β-醇(stigmastane-5,22-dien-3β-ol,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對羥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1),香草醛(vanillin,12)。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葉多捲縮或破碎,展平後呈菱狀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5-8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都楔形,全緣或微波狀。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光滑,對光可見眾多的透明小油點。葉柄常缺,偶有者,狹翅也不明顯。質脆,易碎裂。氣香,味苦。[1]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上表皮細胞與柵欄細胞之間嵌有含草酸鈣棱晶及粘液的圓形細胞。葉肉組織不等面型,柵欄細胞2列,通過中脈。中脈在上、下表面均突出,維管束上、下2個,上方短,平坦;下方較長,淺槽形,其外方纖維斷續排成環狀。纖維壁極厚,胞腔細小,周圍薄壁細胞常含草酸鈣棱晶,形成晶鞘纖維。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交界處常有較多的大型油室。薄壁細胞中含有草酸鈣棱晶。[2]
視頻
優酷視頻插入
參考文獻
- ↑ 理氣祛斑的橘葉,360,2019-04-20
- ↑ 橘葉功效與作用 橘葉對人有什麼好處,360, 201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