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桑西一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內容簡介

《桑西一家》以哀怨動人的筆調寫了貝阿特麗絲及其一家的不幸遭遇。她是個美麗的少女,正值如花似玉的年齡,本該充分享受父母的憐愛。誰知她父親是只衣冠禽獸,想方設法虐待她,糟蹋她。她忍無可忍,與繼母一起,叫人殺死了這個淫棍。這件殺人案事出有因,理當得到法官的同情,然而教會的裁判機構卻不顧天理人情,判決這位少女及其一家人死刑。作者在這裡對司法的不公正表達了強烈的義憤,對不幸的少女表示深切的哀憐。

作者簡介

司湯達(1783~1842)。原名馬里亨利貝爾(MarieHenri Beyle),司湯達(又譯斯丹達爾)是他的筆名,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著作為《阿爾芒斯》、《紅與黑》(1830年)、《帕爾馬修道院》(1839年)。 1783年1月23日,司湯達生於法國格勒諾布爾,少年時代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氛圍中長大,崇敬拿破崙,並多次隨拿破崙的大軍征戰歐洲。1814年波旁王朝復辟後僑居米蘭,同意大利愛國主義者有來往,後被驅逐出境,回到巴黎。他的主要作品大部分是在1831年後寫成的。 1842年3月23日逝世於巴黎。 在司湯達的筆下,16世紀的意大利在社會面貌方面有三個特徵:經濟富裕、共和體制和反抗精神;16世紀的意大利人展示出追求自由的激情和追求愛情的激情;16世紀意大利在自然景物方面表現出靜謐安寧的氣質。 司湯達運用了科學研究的方法來探討愛情,提出了一種新穎的愛情理論。如同給植物分類那樣,他把愛情分為四種類型:激情之愛、虛榮之愛、肉體之愛、趣味之愛。他用結晶這個詞來比喻愛情。他是這樣表述的:將一根冬日脫葉的樹枝插進鹽礦荒涼的底層,二三個月之後再把它抽出來,上面就布滿了閃閃發光的結晶,還沒有山雀爪那麼厚的最細 ……

內容預覽

無疑,莫里哀筆下的堂璜是個風流公子。但他首先是個教養良好的人;在惹上尋花問柳這種不可抵拒的習性之前,他一心效仿某種理想的典範,使自己在一個風流俊雅的年輕君主宮中成為備受讚賞的人物。 莫扎特筆下的堂璜則更接近自然,沒有那麼重的法國味。他不那樣考慮「別人怎麼說」,先不說別的,他至少不像都比涅筆下的那個弗奈斯特男爵所說的,想到「自吹自擂」。關於意大利的堂璜,我們所有的就只是這麼兩個形象。大概在十六世紀文藝復興初期,他所表現的,也就是如此。 在這兩個形象中,有一個我是絕對不能介紹的,因為我們的世紀太「一本正經」了。我必須回憶我在拜輪勳爵那兒聽過多次的名言:「這個虛偽的時代」。這種虛偽是那麼可惡,它瞞不過任何人,但它卻有一份極大的好處,就 …… [1]

參考文獻